發文件倡議幹部帶頭“吃喝玩樂”,這是啥操作?

近日,江蘇南京市秦淮區鼓勵機關幹部帶頭消費、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紅頭文件,在網絡熱傳。

文件的幾項倡議,包括“區領導本週到轄區內商貿、餐廳等企業購物消費不低於100元”。幾天前,南京市一名負責同志已帶頭“下館子”,在秦淮夫子廟景區內一家餐飲店吃鴨血粉絲等小吃。

發文件倡議幹部帶頭“吃喝玩樂”,這是啥操作?

這兩則新聞在當地受到市民普遍肯定的同時,也引發了外地部分網民的質疑——發文鼓勵領導幹部帶頭消費,被指形式主義、亂作為;負責同志帶頭“下館子”吃小吃,則被指有作秀之嫌。觀點多元的時代,網民有不同看法很正常。我們不妨先深入瞭解這兩則新聞的現實背景再作判斷。

有兩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一是這是一份“倡議書”,僅是“倡議”領導幹部帶頭消費,不帶有“強制”色彩,更不具有法律效力,最終是否消費仍由領導幹部自己決定;二是倡議書明確提出消費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個人付費”,而且強調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做到“安全消費”。

發文件倡議幹部帶頭“吃喝玩樂”,這是啥操作?

夫子廟景區。攝影:熊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要在防疫大考中“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領導幹部就是要帶頭,就是要做表率,這是毫不含糊的。該提倡“貓在家”的時候帶頭不亂逛、不聚集,該鼓勵行動的時候帶頭行動——這裡面最關鍵一點是:帶頭是否實事求是,是否帶對了方向。

在疫情漸趨平穩的背景下,江蘇已連續多日“零新增”,倡議機關幹部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帶頭購物消費,帶頭恢復社會經濟秩序,應該符合“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的中央精神。

已持續近2個月的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無須贅言。有餐飲行業從業者表示,“如果不能儘快開門迎客,很難支撐下去”。要讓街市重現往日熱鬧,讓企業逐漸恢復元氣,“信心”二字至關重要。在疫情平穩的低風險地區,無論是領導幹部帶頭“下館子”吃小吃,還是發文倡議幹部帶頭消費,這種“站臺”都能傳遞明確信號,都是在以實際行動傳遞信心,展現自己對復工復產的支持。

發文件倡議幹部帶頭“吃喝玩樂”,這是啥操作?

從1月份中旬到現在,這家位於秦虹路的麵館,損失大概在20萬元以上。後期加上恢復的話,4個多月的損失大概在30萬元。 圖片來源:南京觀察

其實,除了引發關注的發文鼓勵幹部“帶頭吃喝”,南京市還有很多實招。比如3月9日推出的降低社保費、減免房租等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10條政策;再比如,統籌資金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總額度3.18億元的消費券。而從國家層面看,也是鼓勵有序恢復社會生活秩序的。1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等23個部門還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在加強防控的前提下,採取差異化策略,適時啟動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的復工復產。與南京一樣,疫情相對較輕、防疫形勢比較明朗的地方,都面臨如何有序恢復社會生活秩序的現實問題。在不違法、不違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出一些增強信心的政策,正是“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應有舉動,理應得到理解和支持。

發文件倡議幹部帶頭“吃喝玩樂”,這是啥操作?

當然,既然是倡議,就不允許夾雜強制、脅迫的成分,那樣就變味了。另外,鼓勵領導幹部帶頭消費的作用畢竟有限,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持續、強勁的動力,還是要繼續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一方面,疫情尚未徹底結束,要繼續把防疫工作做得更紮實、完善,讓更多人都可以、願意放心出來消費;另一方面,要更系統地拉動消費,恢復市井活力,不妨考慮從政策工具箱裡多拿出一些實打實的“政策禮包”。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春天已經到來,我們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更希望經濟儘快“甦醒”,讓過去那種排隊買奶茶、去“網紅餐廳”打卡、到電影院看大片的“正常日子”,早一點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