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小心為妙,謹慎駕駛生命之舟

――育兒初探

(陳加榮,2020年3月10日)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初為人母或初為人父,驚喜之餘,一般都有點忐忑、茫然和焦慮。這種複雜的心理成因一般都是因為初次做父母時對育兒教育和育兒經驗知之甚少所致。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和學習一些育兒經驗、育兒知識就可以更加胸有成竹,更加自信坦然。也可以少走一些彎路,避開一些育兒過程中的陷阱和坑,從而變得自信從容,遊刃有餘和輕車熟路。

因為育兒就如開車和駕駛船舶,因為對於一個新生嬰兒的父母或準父母,就如同新司機一樣,沒有足夠的經營和把握,不知道前方的路是否平坦、安全,也不熟悉車輛的性能與秉性,從而產生焦慮不安和恐慌與忐忑的心理反應。也如新舵手初次駕船出海,不知道航道深淺、暗礁淺灘、水流湍急等而產生心理的恐懼與焦慮。如果有老司機或老舵手在旁陪伴和指導或許就會輕鬆點、安心一點,也不會焦慮不安和忐忑不安了。育兒如此,需要一定的經驗、知識和技能,畢竟養兒育女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不是誰都可以無師自通,輕鬆駕馭的。

為了更好的育兒,少走點彎路,有效規避育兒路上的各種各樣的坑,作為有著21年兒童教育經驗的老司機,我給大家分享一些育兒的心得體會和感悟認知。

學習早教知識和育兒知識要早做安排,提前準備,提早預習,儘早學習充電,不要盲目跟風、隨波逐流,也不要掩耳盜鈴故作鎮定。要放下身段,虛心虛心請教,畢竟做父母,每一個人都不是天生的,大學也沒有開設父母專業這堂課,我們的經驗都是親身體驗,親手操作或者從父輩相傳,他人傳授而來。存在很多侷限性和片面性。


1、好父母都是學習和折磨出來的。

沒有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做父母需要愛的投入,心的付出,全情投入,傾情奉獻,不求回報,用心澆灌,靜待花開。

首先我們要調整好心態,做好做父母的心理準備。無論過去我們是叱詫風雲、縱橫馳騁的偉大風雲人物,還是功成名就、平步青雲、如日中天的成功人士,還是富可敵國、家財萬貫的大官貴人,還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甚至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公子哥、大小姐……不管我們曾經是什麼身份,都不及父母這個身份顯耀、厚重而莊嚴,也沒有任何一個身份比做父母更簡單。

因為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人――一個全新的面孔,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一個和我們一樣懵懵懂懂,好吃貪睡的“睡二代”、“懵世祖”,除了好吃就是貪睡。

面對這些個新生的“可愛物種”,我們很多時候,也是手足無措,驚慌失措,不知所云。

為此,需要大家跳出“三界獨尊”的自我陶醉,降落凡塵,沾點地氣,重新迴歸五行中,享受天倫之樂,享受夜夜驚魂的折磨和幾乎是崩潰的的徹夜難眠――因為孩子不舒服時要哭要鬧,要作妖;孩子餓了要吃時的嗷嗷待哺和嚎啕大哭,搞得烏煙瘴氣,人心惶惶,心煩意亂卻始終無可奈何。為此我們要跳出以下3個坑:

第一個是不學無術的坑。

我們總以為帶孩子,做父母,養兒育女,十分簡單,so easy!可以無師自通,順天承運。

如此一來,可以看看你最後是如何掉進不學無術這個坑,而措手不及、驚慌失措、無可奈何的。

帶孩子是需要學習的,也是需要付出精力、時間、愛心、情感等大量的成本,要敢於面對困難,甘於平凡,甘願受罰,甘願忍受孤獨寂寞和百年孤獨,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替代你做父母,沒有人能夠替你,擔驚受怕、擔心受累。

初次做父母,一般都是吃不好,睡不好,夜夜無眠,夜夜驚魂,孩子突然哭了,怎麼辦?孩子突然發燒了怎麼辦?孩子的哭聲,撕心裂肺,為父為母,也心如刀絞,急得不得了,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此時此刻的心情,幾近崩潰。

當面對孩子的哭鬧,手足無措,無可奈何時,倍感壓力山大,頓覺自己一無是處,頓覺英雄無用武之地,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點學習、求教育兒知識和教育經驗、護理知識等,常常絕望到要懷疑人生了。


第二個坑是自以為是的坑。

我們總以為自己曾經讀過幾本書、聽過幾堂專家講座,就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搞定一切,搞定孩子,能夠輕鬆帶娃,輕鬆育兒。

殊不知,當你自以為是,自鳴得意時,天空飄來四個字:“啥也不是”。

此時,才發現原來帶娃、育兒,不是聽說的那般簡單,也不是專家說的那麼輕鬆,更不是書本上說的那樣容易。

帶娃和育兒,光有理想情懷,是不狗的,還要有一個好身體,一個好心態,一個好眼力勁,因為沒有好身體,生不出好孩子,也養不好毛孩子,身體不好,孩子一鬧一切徒勞,身體不好,孩子一折磨,自己做父母的先倒,誰來接我們的班,照顧好我們的孩子?

沒有好心態,遇事容易不冷靜,容易暴跳如雷或者消極怠工、消極抵抗、消極逃跑,最後落得孩子帶不好,父母沒做好,教育沒有搞好,孩子沒有教育好的惡性循環,成為方向不對,累死白費,不學無術,純粹瞎搞,教育不好,生活胡鬧。

好父母,都是學習和折磨出來的。

不學習,誰也代替不了你的懶惰與失敗,不學習,誰也做不好一個好父母。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做父母沒有人不經歷折磨。

“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心急如焚、焦灼不安、憂心忡忡、誠惶誠恐、無可奈何、孤獨寂寞、後悔不以、急於求成……”這些都是做父母時,常見的狀態和核心關鍵詞,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淚,沒有無緣無故的累,只有無緣無故的煩惱和焦慮,因為做父母后,一切都是不可預控,也無法預知:無從知曉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無法預知未來孩子是否生病,是否發燒,是否拉肚子,是否頭痛感冒;無法預知,下一秒孩子是否會摔跤,是否會發生意外磕傷等等,在諸多不可控,不可提前預知的不確定性面前,我們做父母的,豈只有焦慮不安和誠惶誠恐?

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萬千寵愛於我們何干,有的只是養兒育女過程中的萬千滋味,無盡苦惱和折磨。

不經歷過折磨,不要輕言做過父母。不經歷風雨,不要妄議教書育人和為人父母。

2、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本身就是一種誤解

曾幾何時,“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已然成為一個名震江湖的教育名言和教育口號。

其實對孩子而言,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只要開始,一切都來得急。

教育不是工業,是農業,需要慢慢來,需要關注季節交替和時令節氣,要精準把握時間節點,何時耕地,何時播種,何時澆灌,何時施肥等都是有規律的,不能無視規律,任性妄為,胡來瞎搞,否則,可能會大面積減產,甚至會顆粒無收和絕種。

人生不是搶跑,要遵循規律,順應自然而然和天理,要努力澆灌,用心呵護,靜待花開。要遵循天道,順應自然,師法自然,遵循兒童成長規律,因勢利導,言傳身教,因材施教,而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沒有一點一滴的靜心付出,哪有收穫滿滿的驚喜與愜意?現在的父母,都很焦慮和狂躁,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為了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將來,都提前搶跑,抱著孩子 參加各種早教班,趕赴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培訓班,忙得不可開交,累得不要不要的,最後落得個“累死和尚,急死太監,皇帝老兒和方丈大師卻風雨未沾,悠哉不斷,不緊不慢”的茫然若失的悲催局面,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啊!


過早的超前教育,喜樂參半,利弊均沾,把握不好,傷害性很強,容易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喪失學習興趣,造成學習功能障礙,阻礙孩子的自由思維習慣,影響孩子的良好習慣的養成,造成孩子性格的浮躁、焦灼、孤僻、自私、失群、自閉、好動等性格和行為缺陷。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都深陷“贏在起跑線上”這個“超前學習,提前搶跑”的教育怪圈和陷阱。

所以要跳出“贏在起跑線上”這個大坑。

很多時候贏在起跑線上,其實也是輸在起跑線上,輸在終點站上,不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搶跑,本身就是一種違規和犯規,遲早都要被罰下場的。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如此,生活以如此。教育不是風花雪月,光靠浪漫和激情澎湃,是不夠的,還需要靜下心來,沉下氣來思考、反思、付出和努力實踐。


3、健康成長源於生活點滴和良好習慣養成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育亦如此,孩子的本心向善,本性善良,只要家庭教育環境和成長環境不壞,一切都將如你所願,如你所想。

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即使是洗手、關門、敲門、說話的聲音、語調、語氣,待人接物、為人處世,這些小事,都要妥善對待,嚴格把關,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很多時候,不以為然,必定好習慣長眠,壞習慣無邊。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

一碗水照進現實和整個江湖,一個小習慣影響一生一世。好習慣成就你的夢想,鑄就你的輝煌,成就你的美好未來,而壞習慣毀掉一個人的一生,毀掉一座江山。

所以,要跳出“不以為然”和“得過且過”這兩個育兒教育時 思想觀念麻痺大意的“坑”。

孩子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少年不識愁滋味,白首方悔讀書遲。好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好習慣必須從小摒棄。


4、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孝善為先,不忠不孝,沒有好報,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在家一定要善待老人,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不要以大欺小,以強凌弱,要尊老愛幼。我們對待老人和父母的態度,就是孩子將來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對待感情、對待社會、對待我們自己的態度,影響不可謂不遠,不可謂不深。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善待父母長輩,就是善待以後的我們自己,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模仿能力也很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人之美德,要從小培養,楷模示範。

所以,要跳出“未老不尊”和“不忠不孝”的兩個“孝道”和“道德”缺失的育兒教育的“大坑”。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多聽老人的話,多聽父母的話。從小要學好,長大不得了。從小不學好,長大修電腦。從小不學好,腦子有病會壞掉,長大打架鬥毆走邪道。從小不學好,長大吃苦受累蹲大牢。小時候的好習慣養成和好品質培養十分重要,好習慣惠及一生,壞習慣遺害無窮。

要跳出“不聽老人言”的坑,否則吃虧在眼前。


老人家走過的路,吃過的虧,受過的傷,受過的罪,遭過的難,經歷過的溝溝坎坎和磨難挫折,比我們吃過的鹽,喝過的水,吃過藥米飯,喝過的飲料,還要多,所以,要多聽老人言,多聽父母的話,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少走彎路,避開生活的各種各樣的大坑和陷阱。

要跳出“無所畏懼”、“任性胡來”、“不聽規勸”、“裝聾作啞”的育兒教育大坑。

要心存感恩,心存善良,心存美好,心存敬畏之心,心懷感激之情。育兒教育時,養兒育女時多聽父母話,多聽老人言,幸福在眼前。聽人勸吃飽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5、走出困惑,歸來才是少年

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人生如夢轉頭空,要善待自己善待父母,善待他人,好好珍惜與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好好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放下手機停止遊戲,停止下注,遠離麻將館,遠離名利場,迴歸現實,迴歸生活,迴歸家庭,好好的教育孩子,好好的孝敬父母。

在教育孩子時要虔誠,要悉心,要傾情奉獻,激情燃燒,不要裝聾作啞,裝瘋賣傻,故弄玄虛,自欺欺人。因為深情瞭望,必有迴響。精心付出,必有回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努力付出一定會有收穫的喜悅。

人生有很多不容易,也有很多不如意,要學會放下,學會看開,放下了就輕鬆了,看開了就解脫了。

要放下執念,放下架子,放下身段,放下屠刀。放下執念,才能豁然開朗,放下架子,才能風輕雲淡。放下身段,才能溫馨坦然。放下屠刀,才能立地成佛。

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執念、偏見、固執、狹隘、自私、無知、膚淺、庸俗、淺薄、自閉、自卑、狂妄、自大,都是一把殺豬刀,可以抹殺生活的真善美,抹殺人生的喜悅樂。

一切不好的習慣、性格,都是一把歲月的屠刀,一把揮刀自宮的歲月屠刀,如果不早點根除,後患無窮,遺害終身。人生有很多困惑,要走出困惑,歸來才能依舊是少年。

所以要跳出:“凡事困惑”、“執迷不悟”、“我行我素”的坑。要誠心靜氣、靜心安神、沉心靜氣,好好學習,努力改進,才能走出困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避坑指南:新手上路,請謹慎駕駛生命之舟――育兒初探


育兒教育的困惑及案例:

困惑1:為什麼我們家寶寶在家裡很強勢,在外面卻不夠自信,即使是在幼兒園比較熟悉的環境中依然會羞於表現自己,跟在家裡截然不同?我跟我太太的性格都是屬於沉靜、內斂的,我家寶寶在家裡的表現卻非常活躍、自由度也很高,即使家裡來了外人,稍微熟悉後,也會很友好,會主動表演節目、並帶領客人,一起模仿幼兒園的一些行為,搞一些角色扮演的遊戲,很放鬆,很自然。但是,我發現到了外面,她就會變得拘謹和警覺,會一直跟著我們,似乎讓爸爸、媽媽領著就會更有安全感,尤其是見到陌生的男人,她就會低下頭(一直對青壯年男子比較害怕,對女性沒問題)很害怕的樣子。 在幼兒園的表現,也不如在家裡放鬆,一是早上上學跟老師打招呼有些拘謹;二是當眾表演會有一些問題,扭捏,而在家裡特別大方;三是當老師制止她做什麼事,她就會低下頭,很委屈不說話了,但是在家,當我說她做什麼不對時,她就皺著眉頭、有點暴躁,跟我對著吼,一會說扣我小貼畫,一會又說不跟爸爸好了,強烈表現出她的極度不滿意;四是我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跟老師有很好的互動,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但我感覺她在幼兒園表現不夠積極,不願意主動接近老師,是不是因為有老師的管理和秩序的要求太嚴,不如在家隨心所欲,讓她很侷促呢?如何提高寶寶的自信,不受環境改變的限制,讓寶寶內心放鬆、不焦慮,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很大問題,也希望老師幫助我們分析分析,也懇請指點迷津,如何才能讓老師在幼兒園,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

針對上述案例中寶爸的困惑,我做了深入瞭解後作出如下分析:

分析1:寶爸的觀察非常仔細。孩子有時候確實是這樣的。隨著孩子的認知和交往能力的擴展,這種情況會慢慢好轉。重要的是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所能做到的。淡化她的弱點。強化他的優點。在幼兒園的時候,也要求老師多鼓勵,可以很隨和與之說話溝通。因為孩子需要更多的成功體驗。一般被父母長期苛責和呵斥的孩子,都比較膽小,且自我保護意識很強。這就要求家庭教育環境創設,要更加輕鬆自然,和諧共融而溫馨愉悅,要控制說話的聲音,少一些抱怨和指責,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家長的困惑2:寶寶的脾氣比較大,性格比較急躁,有時會無理取鬧,一直哭鬧。

經過溝通家長回覆:這個問題不得不承認,我們做家長的有很大責任,也存在很多問題,我本人脾氣確實有些急,孩子犯錯時,難免對孩子,會有不好的態度,把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有時也訓斥孩子,事情過後,自己非常後悔,但是孩子現在確實有了這樣不好的情況。我自己一直在有意識地改毛病,想給孩子重新樹立正確的榜樣,但是確實非常擔心,現在這樣還來不來得及,如果來得及,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快速調整呢? 同時,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不想妥協,但是以前,曾經我們都跟孩子妥協過,孩子有了先入為主的意識,認為爸爸媽媽曾經順從過我,就會潛意識的選擇無數次的重複操作。面對這樣的問題,這時候我們該如何操作?如何才能安撫住孩子,並讓她記住呢?我們也多次嘗試過嚴厲地說孩子,但是不管用,也無數次試過溫柔地跟她講道理,可是也不管用,為此我們也很糾結,很困惑。

還有孩子經常藉口撒潑打滾耍無賴,比如:早晨起來喝牛奶時,非得說牛奶沒味。其實每天都是一樣的,但她就是不管不顧,稍不合意就撒潑,就開始在床上打滾,反覆說“沒味沒味”、“不好吃不好吃”,我們讓她自己去衝奶喝,她也不去,總是百般刁難,萬般撒潑,不讓她喝了,她就更變本加厲,更加厲害地打滾來抗議,然後冒出一句:“讓爺爺衝”,或者讓“外婆沖沖”。可是抱她出去玩,不久也就好了。 真是欲哭無淚啊!

分析2:我分析是因為孩子的某些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關注和回應,造成孩子的不滿,而產生的一種報復性發洩行為,目的是引起家長的關注和注意。

此時,應該和孩子好好溝通一下。在她開心快樂、愉快的時候,心平氣和的和她溝通一下,換位思考一下,讓彼此都能夠理解,彼此都能夠回應彼此的關切。很多時候,家長缺少耐心,不能夠很好的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是許多家長的共性,是缺憾,也是不足,要學會及時調控疏導自己的情緒,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心急火燎,凡事三思而後行,要慢慢來,急不得,說話也不要大聲吼,不要河東獅吼,要輕言細語。需要多留心,應該多注意,哭鬧不是孩子的錯,是家長的溝通方式不對,行為習慣不好,態度語氣不好,無意中影響孩子,傷害孩子,感染並刺激了孩子,造成孩子的反常和不良行為。家長要及時反思,想一想自己情緒如何表達。現在孩子小,正確的情緒表達幾乎不會,只有哭,才能引起你的注意,因為哭對於孩子喚醒家長的注意,是百試不爽的萬能鑰匙和致勝法寶。我們只看到表面問題,並沒有關注到實際問題,沒有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和切身體會,只看到孩子不高興,不滿意,哭鬧,撒潑打滾等這些淺層次的表象,沒有回應孩子的關切,所以孩子才會報復性胡鬧,這是她在引起家長的注意,併為自己爭取權利的一種表達方式。 家長只有懂孩子,才能理解孩子,只有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夠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解決問題,擺脫煩惱,遠離困惑,脫離苦海,找回自信,獲得幸福快樂的生活體驗,唯有擺脫困惑才能夠歸來依舊是少年。


家長的困惑3:因為我曾經對她錯誤的行為,作了嚴厲的批評,可能態度不太好,導致現在她一犯錯,我的眼神一變,一叫她的名字,她就意識到我要說他,她反而先發制人,先用嚴厲的態度說我,很大聲地喊:“”爸爸”、“媽媽”……意思是要提醒我,你應該好好跟我說話,你要好好的對我。但是有時候,我的態度已經很好了,根本沒嚴厲地說她,她還是在那不依不饒的說:媽媽你好好說話。我感覺孩子總是對待批評,不能平靜的接受,聽不得別人的批評意見,負能量爆棚,反面的話會很大程度影響她,可是跟年齡這麼小的孩子又無法說通,這個時候,我就很無奈,左右為難。

分析3:是的,面對這樣的問題和困惑,作為家長確實很無奈,確實很為難。這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落寞和焦慮,無助的負責感情,我可以感覺得到。我已經關注到爸爸媽媽與逐漸長大的孩子溝通教育存在很多問題,無法和諧共融。孩子每天都在長大,每一天都在進步和發展,近乎每天都會發生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和事情。

此時,只有靜下心來。從心開始,從心溝通,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她、認識她、理解她並想辦法融入她,最後才能真正的尊重她、愛護她、關心她、珍惜她,真心對待她,善意教導她,虛心接受她,精心呵護她,真心實意愛護她,全心全意愛著她,最後明明白白的懂得她。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天性,老母雞都會,但懂孩子卻是一門必修課,每一個父母都要學習。針對孩子的問題,需要媽媽爸爸的幫助和關懷,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喋喋不休、不厭其煩的絮絮叨叨和不管不顧的粗暴指責。孩子就是這樣,你怎樣對付她,她就會加倍的還給你。孩子的所有與你相處的方式和態度,都來自於你如何與他們相處和對他們的理解方式及心態。這也是中國父母很需要提高的地方。

困惑4:遇到挫折容易放棄,不能堅持,甚至氣急敗壞地摔東西,一走了之。

這種不管不顧,逃之夭夭,溜之大吉,一走了之的做法十分不好,可以說是教育孩子的逃兵,一味地逃避問題,逃避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的行為是極其惡劣,影響極壞的不負責行為,要儘早改進。 要多一些真誠和耐心,靜下心來,才能夠體驗養兒育女的快樂。才能感受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進步的驚喜,才能體會教育的春暖花開,鶯歌燕舞。

很多時候,我們寶寶玩玩具、拼東西,費了半天勁沒弄好,就扔在一邊,嘴裡還振振有詞: 一點也不好玩,再也不玩了 ,就走開了,有時甚至氣急敗壞地摔東西。作為家長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持力和意志力?

我認為首先你要融入孩子,與孩子一起合作,共同體驗玩耍和拼裝玩具搭建積木,拼圖的樂趣,要積極配合和參與其中,把自己的心理年齡降低,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遊戲,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打鬧,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做個快樂的小寶寶,讓孩子來扮演你的角色,學做父母,也體驗一下父母的各種滋味和各種不容易,這樣或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困惑5:如何能克服寶寶把東西隨意放嘴裡、摳鼻子等生活小毛病呢?還有堅持刷牙的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小毛病,但是確實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東西放嘴裡,容易滋生細菌,造成感染,引發口腔潰瘍和鵝口瘡等口腔疾病。這可能是孩子在口腔敏感期沒有過渡好導致的,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一些必要的護理知識和心理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規避育兒教育時的各種問題風險。上小學後孩子會咬鉛筆,可能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與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的陪伴呵護太少,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或許是父母太過簡單粗暴,經常斥責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和恐懼,造成安全感缺失。

而摳鼻子的問題,也很常見,無需大驚小怪,有時是鼻子不舒服,扣一扣可能會舒服一點,無關緊要,不傷大雅。這是孩子本能的反應,不舒服就要去摳?順其自然就好,無需刻意去何制止,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也不是太大的原則問題,更不是原罪,無需在意,不必大驚小怪,孩子長大一些就好了。設身處地想一想,難道大人就不會挖鼻孔嗎?對於孩子而言怎麼開心怎麼來,怎麼舒服怎麼來,不要太過拘泥於瑣事,要坦然面對。至於刷牙的問題,對很多家長而言這是每天必須面對的一個大工程,一提起讓孩子刷牙,孩子就抗拒,就會找出各種理由不刷,家長也會因為孩子不願意,不配合刷牙,而惱羞成怒,大發雷霆,甚至懷疑人生,懷疑孩子是不是我們輕生的。對此我們要因勢利導和孩子分析不刷牙的後果,會不會牙痛,會不會長蛀牙,會不會牙齒掉了等等,百問百答之後孩子或許就能夠理解刷牙的好處,並願意配合和接受刷牙的現實。問題也就順理成章的解決了。


分析4:面對孩子刷牙扣鼻孔等不良習慣,家長要多一些耐心,多用傾聽法、鼓勵法、換位思考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用情感關懷錶達法等即可輕鬆解決。教育孩子確實需要學習,我們都是第一次當母親和父親。這很不容易。我們和孩子的良好關係必須要及早建立起來。這讓家長才能真正起到陪伴和促進的作用。多用正面管教,積極鼓勵,少用冷嘲熱諷和負面刺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