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写遗书一样写日记 · 周的记3月11日

关键词:日记,马云讲课,生长,微习惯,负面情绪,不读书的正确,早生华发

像写遗书一样写日记 · 周的记3月11日

尽管,在写下这几个字的前一分钟,老婆还要和我理论今天不该看书太久,其实这是我今天深感空虚的原因——几乎没有读到什么营养的文章,除了九年级的一篇《三顾茅庐》以外。但这还是我重温教材的一部分,倘若我还心存一点语文教书职业的话,这只能算是为谋生做的准备。

三句话之后,本该我是有情绪的,看书和学习只能是我的生活方式了,应该没什么错。如果这也算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恶习,还有什么理论的必要。但是,没有照顾到孩子,这是我事实上的过错。虽然,我是因为工作,但是我的学习假象在她看来,已经构成对她的一种摧残。

所以,当我有了情绪的这个几秒钟的闪念以后,我立即动笔了,我要用思考占住自己的大脑。我也深知,我的日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习惯里是没有情绪的,只有遵守纪律的执行。

恰好,今天阅读题里读到一个习惯养成的文章,还专门提到了习惯养成中的意志力和动力水平。我想,现在自己可以做到依靠强大意志力支撑习惯的养成了。在这篇文章里,读到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概念——微习惯,这对于任何人,包括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之所以我会提到它,是我曾经在自己身上测试过很多习惯的建立和放弃。从如何改变拿筷子的方法,尝试用左手骑自行车,坚持早起跑步,包括现在每天早起锻炼20分钟。我觉得这一系列习惯的养成,都是从一个个微小的改变开始。所以,没有什么习惯是无法养成,无法改掉的。

那么,这对于孩子培养的其实意义也是非常大的。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一宝继续建立起她动笔的习惯。因为每天的学习时间太长,到了下午或者晚上,她真的没有精力再来写一点东西了。何况,练笔这个微习惯已经遗弃这么久,重拾起来就相当于重建一个新的习惯。

那么,我的想法是适当的给她减负。留出一块精力充沛的时间段,就像捡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段给小绵羊一样。同时,要给她的练笔以更低的标准,如果以前还叫练笔,现在应该改叫写句子;如果以前的要求是200字,现在就是50字,或者之多100字了。

因为微习惯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在习惯建立初期,大大降低自己的预期标准。比如,一天是可以做20个俯卧撑的,你就给自己定上1个目标,实际上,每次都是做了5个以上,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你再给欸自己定5个标准,实际上每次都是做了8,9个。依此类推。

如果说,老婆擅长全面的给孩子做规划,做辅导。那么,我的能力就非常有限,只希望孩子在某一个细分的领域,某一个点上有细微的突破。当然,我更希望是在写作上。

除了微习惯的建立,在今天的文章里还读到学生负面情绪的管控。这是一个很尴尬的话题,因为活了一大把年纪,我也没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试想,我们有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管理情绪呢?每次提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我就倍感心酸和无知。曾经一个名满天下的好老师曾坦言,他到现在还没有搞懂,孩子教育的成功到底发生在哪一个环节。

提到负面情绪的话题,我们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各种心理学上的流派分析,包括今天读到的文章里提到的疏导方法,我觉得太过于理论化。而我们常见的运动,音乐,聊天,这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也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效,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倒是,前面看过一点关于冥想的文章,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具有指导性的方法。其实冥想是从印度传出来的,我们中国讲的禅定,坐享,静坐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快速的平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细微的领域或者想象之中。

来源于东方的训练思维的工具却在西方受到热烈欢迎,我们所熟知的美国精英人物几乎都有练习冥想的经历或习惯,乔布斯,达里奥,风靡最盛的还是硅谷的那些世界大脑。自从张小龙发明出了微信以后,中国人也相信喜爱冥想的人总是能有超凡脱俗的创造力。

扯了这么多关于知识夹杂着的信息,其实今天最大的而遗憾就是没有看书,没有学习。工作而无果,学习而无功,大概就是我的状态。中午去了高新区一趟,一路上那些小时候光脚丫踩过的泥地,正茁壮的长出高楼大厦,隐约的有了现代都市的感觉。

我总觉得知识和土地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生长植物,开花结果,产出粮食这是土地的天然属性。然而,现在最适合土地上种植的生物却是房子。知识让人智慧,让人自由,然而现实往往相反。

憋了一个多月没动笔,昨晚写完日记就像写完遗书一样躺在床上,觉得这一天没有遗憾了。平凡人的每一天大概就这样的了,就像一生也就这样的了,唯一的一点高雅的志趣就是洒在键盘上的点滴文字。昨天睡前查了马云看过的一本书,结果竟梦到马云给我讲课了。台下坐了满满一教室学生,我却和一个学生当堂发生口角。

下课后,马云看到我抱了厚厚一摞书,就问我最近看什么书。我说自己只看大师写的书,对自己有用的书。马云说,看书是对的,但是不能看死书,一方面不能死守一个领域去看,另一方面,只是看书并没有什么作用。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对象和场所。他还嘱咐我看一位网红老师的讲课:你看看这位老师的讲课,你们都在注重学识,人家只讲风格。

不知道,今晚谁还会入我梦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