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乒乓外交是天时,

天涯其实在咫尺。

长城万里晴空在,

山河碧绿马翼驰。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美领导人借此次比赛契机,上演了世界外交史上最精彩的一幕——“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是推动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加速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寸球飞过名古屋,

豪情壮志风光路,

一拍打开全世界,

英雄本色如威虎。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上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国情


中国方面新

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孙其明:《试论建国前后“一边倒”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第2期),以及后来中苏交恶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朱照南:《基于文明和政治文化视角的“两个拳头打人”外交战略分析》《国家理论与行政管理 》2009年04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十分微弱。在这种状况下,通过常规的外交手段再次立于世界之林较为艰难。然而体育精神则不讲究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等等,所以体育就成为了中国扩大对外交往、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当时,乒乓球是新中国能在国际赛场上一显身手的主要体育项目之一。


美国方面


由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因深陷越南战争泥淖,国内的反战呼声愈加高涨,且在美苏争霸上又处于不利地位。“中美苏三方关系及其力量消长的变化,改变了中美苏三国的政治基础。这样一来,缓和中美关系,就成为中国对付苏联的最佳选择”。于是,在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协助下开始制定新的外交战略。在1971年的咨文里美国就表示了愿意和中国建立接触,并且向中国担保其没有不良意图,“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实施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它的合法国家利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开始进行试探性的改善关系活动,这便促使了“中美乒乓外交”的成功。


乒乓外交的起因

上个世纪国际形势正处在美苏冷战期间,中国成功的用小球转动了大球,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3月,中国收到一封来自日本的电报,邀请中国的乒乓球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中国在世界上外交格局形势严峻,东南亚地区的局势十分紧张,但中国代表团还是去了日本名古屋参加了比赛。


乒乓球外交的经过

1971年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比赛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中国队的球员都已经上了班车,司机正准备开动,忽然车门被打开了,上来了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运动员。那运动员一上车,发现整车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运动员,自己也愣住了,想转身下车,但这时候班车已经开动了。


这时上错车的外国运动员面朝车门站立,转身时他的运动上露出代表国家的字母U.S.A。他的身体像是僵硬得不敢动,中国队的所有队员也面面相觑,看着面对来自“美帝”的运动员,也没人敢搭腔。10分钟过去了车厢一片寂静,仍没有人说话。大约15分钟,还有5分钟就抵达目的地了。


这时,庄则栋在队友惊异的目光中,走向了那位美国运动员。当时有队友轻轻拉他的衣服:“小庄,别去,别理他,别惹事。”


庄则栋的回答是:“没事,他也就是个运动员。”


庄则栋拉着翻译走到了那位美国运动员面前,先是自我介绍,美国运动员自称科恩,科恩知道庄则栋是三届世锦赛冠军后,情绪很激动。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左庄则栋,右边科恩)


交流完之后,庄则栋还送了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给科恩留作纪念,第二天,科恩送了一件带有红、白、蓝色和平符号的T恤给庄则栋。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当时的爆炸性新闻,占领了日本各类报纸的头条版面。


美国代表团访华

这些友好交流促使毛主席邀请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球队官员和配偶共15人,访问中国大陆。美国代表团的访问中国大陆后,《时代》杂志将这次旅行描述为“乒的一声,响彻世界”(The ping heard round the world)。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这张图片是由我的好友Green Hills Softwares 总裁夫人提供的)


1971年4月7日,远在日本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赵正洪接到了电话,马上去找美国队发出邀请。原本预定好回国的美国队接到邀请,立刻把消息又传回了美国,时任总统(then president)尼克松感到震惊,没想到中美间关系的突破会以这种形式展开,马上批准了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并迅速放发了签证。


尼克松还连夜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特别会议(a special meeting of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讨论对华的下一步行动,并要求基辛格博士(Dr. Kissinger)阐述他的见解。


当天下午(日本时间),中美乒乓球队的负责人已经开始商量来华的日程和路线了。这一消息被媒体得知后,又一次引起了世界震动。4月9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一行15人加上3名记者从日本启程访华,在香港转机,坐车到广州再换飞机到了北京。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4月13号下午,在首都体育馆(Capital Gymnasium)举行的友谊比赛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看,美国代表团在北京各处游览。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4月14号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结束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禁令(trade embargo),放宽对华的货币管制(currency controls)和其他一系列禁制。


中国乒乓代表团回访美国


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尼克松总统在白宫接见了中国队员,尼克松分别与每个人握手,发表了讲话,他说:“乒乓球总是有输有赢,但我们两国都是胜利者。”尼克松送给给每人一个一次性成像打印的照相机,内置12张胶卷。这是当时非常现代化的礼物。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欢迎宴的上的菜单(图片是由我的好友Green Hills Softwares 总裁夫人提供的)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欢迎信欢迎宴的上的菜单(图片是由我的好友Green Hills Softwares 总裁夫人提供的)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欢迎兵乓球队来访问(图片是由我的好友Green Hills Softwares 总裁夫人提供的)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引起了国际的舆论,成为当时世界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取得历史性突破。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使得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 这就是毛主席的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且观乒乓说当初,礼仪之邦观云舒。

世界风云波浪涌,一块锦缎源姑苏。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乒乓球赛展大都,彼岸风采显威武。

银河已有雀桥在,一拍风光秀亘古。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冰冻三尺也复苏,小小银球万民呼。

中美友谊纽带飘,万里长城最美图。

翠霞说轰动一时的乒乓球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