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導語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自己非常看好的一個方向——跨鏈技術。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大家曾對EOS、Cardano等公鏈寄予厚望, 但這些所謂的“區塊鏈3.0”項目的現狀或是進展緩慢,或是主網上線後效果沒有達到此前預期,距離大家期待中的場景尚有不少差距。而後,大家對區塊鏈的應用期待又集中在能夠出現一個殺手級的DApp。同時,在部分業內人士眼中,區塊鏈跨鏈技術也可能成為“區塊鏈3.0”的一種可能性。為避免出現太多枯燥的技術性內容,本文的視角主要集中在應用和投資的層面。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跨鏈技術讓區塊鏈世界真正連通

2018年的主賽道是基礎公鏈,目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比特、以太之外,還出現了EOS、Cardano、AE、TRP等等一大批公鏈項目,它們正在謀求建立起自己的生態體系,力求成為那唯一一個最終的公鏈之爭勝出者。

站在更高的維度來審視,目前的這些公鏈項目,儘管性能有所提升,但還都難以一己之力成為大家期待中的區塊鏈“底層高速公路”。

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在當今“每條公鏈獨自成為一個生態”的思維趨勢下,每條公鏈都成為了技術架構各異、互不連通、獨立運行的信息孤島,這對於DApp開發者而言是非常尷尬的。

選擇哪條公鏈?成為了一個開發者不得不面對的單選題,這個現狀也淋漓地體現了目前區塊鏈技術推進的窘境。可見,區塊鏈之間互通性差的現狀,正極大程度的限制著區塊鏈的落地應用。

反觀今天的互聯網,之所以互聯網能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其核心是它真正做到了將整個世界互連互通。

所謂跨鏈技術,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實現不同的區塊鏈平臺之間的資產流轉、信息互通、應用協同。它類似於不同公鏈之間的橋樑,實現不同區塊鏈網絡間的數據傳輸,並極大降低傳輸成本。今天的區塊鏈世界,對跨鏈技術的需求已然非常迫切。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跨鏈技術的應用場景

所謂跨鏈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數據層面的跨鏈,另一個是操作層面的跨鏈。

對於比特和以太等傳統公鏈來說,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成為了最大的瓶頸。在應用跨鏈技術後,能夠將大量交易運行到其他網絡中,這樣就也極大地拓展了原本區塊鏈網絡的性能。

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比特幣閃電網絡,其實就是跨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它在最近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提高了比特幣網絡的交易速度和實用性。

此外,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在使用跨鏈技術來提高幣幣交易業務的執行效率並降低服務成本。之所以幣安的公鏈「Binance Chain」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進展,也與跨鏈技術的應用有很大的關係。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Binance Chain」是基於跨鏈技術項目Cosmos開發的第一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它利用了Cosmos的開發工具和共識引擎進行開發,因此,更簡單、高效地實現了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主要功能。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跨鏈的實現機制

跨鏈技術的具體實現方式技術性內容較多,我們在此就不具體展開了。作為投資者,我們至少有必要了解,目前跨鏈技術主要有以下這幾種實現模式: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1、公證人機制(Notary schemes)

公證人機制是鏈與鏈交互操作最簡單的使用方法,由某個或某組受信任的團體來聲明A鏈對B鏈上發生了某件事情。代表項目是瑞波網絡,這種方式更多關注的是金融資產的轉移。

2、側鏈/中繼(Sidechains/relays)

是指由側鏈或中繼鏈來進行交易,用多中心化的方式來解決信任問題。代表項目是最近很火的Cosmos和Polkadot,它們比較側重於解決跨鏈基礎設施方面,也是現階段關注度很高的技術熱點,在後文中我們也會重點介紹。

3、哈希鎖定(Hash-locking)

是通過智能合約來保障任意兩個人之間的轉賬都可以通過一條“支付”通道來實現,完成“中介”的角色。代表項目正是近期重大進展的閃電網絡。

4、分佈式私鑰控制(Distributed private key control)

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跨鏈方式,它引入鎖定和解鎖的概念,通過這樣的一個鎖定和解鎖的操作,可以對原有鏈上的代幣進行管理權的操作。比較代表性的項目是新出現的FUSION,實現了多幣種智能合約,是一個很有應用價值的公有鏈,在它上面可以產生豐富的跨鏈金融應用。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跨鏈熱點項目:Cosmos

大名鼎鼎的Cosmos相信很多朋友並不陌生。

在延期了2年之後,它的主網終於在3月14日成功上線,目前區塊在源源不斷地開採中。上線當日,V 神也通過轉發 Stark 的推文向這一項目表示了祝賀。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是的,Cosmos經過了多次跳票,主網上線已經比原定計劃延遲了兩年(不禁讓我想到一直讓人苦苦等待的Filecoin)。可見,這類技術拓展型的區塊鏈項目難度和挑戰確實是非常之大的,需要開發團隊持續付出紮實的努力,解決大量預想之外的問題才能最終實現。

在彭博社(Bloomberg)發佈的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幾個項目中,Cosmos是排名首位的,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另外一個跨鏈項目Polkadot(波卡)排名第四,足以可見業界對於今年的跨鏈基礎層項目期待有多高。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Cosmos直譯過來就是宇宙,該項目有一個很鮮明的宇宙觀:區塊鏈世界不可能由一個鏈所主導,未來一定會是多鏈並存,多幣並行的。Cosmos希望把“各自為政”的區塊鏈世界,整合成一個統一的生態系統,這是該項目的終極理想。

在Cosmos的觀念中,"幣"是可以脫離“鏈”的。在Cosmos裡有個核心共識機制Tendermint,使得代幣可以跨區塊鏈進行轉移,Tendermint也是區塊鏈世界中較早基於拜佔廷容錯協議的POS共識引擎。此外,基於“萬鏈互聯”和“人人都該有條鏈”的目標,Cosmos還提供給開發者可以很容易地開發一條鏈的基礎工具。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2016 年 Cosmos 提出了區塊鏈互操作性平臺的概念,並在 2017 年 6 月通過 1CO 的形式籌集了 1600 多萬美元。

Cosmos上一次高光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是幣安公鏈 Binance Chain 和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將構建在 Cosmos 的 Tendermint 協議之上。

作為一個偏重技術型的項目,Cosmos在github 上的代碼更新活躍度一直保持的不錯,本月它在github上的代碼更新次數更是高居第二位。

1、Cosmos的運行機制

Cosmos 是由很多獨立、平行運行的區塊鏈所組成的網絡,各條區塊鏈之間是通過節點來實現連接的。Cosmos 上的區塊鏈稱為“分區(zone)”。其中的一些分區又稱為"樞紐 (Hub)",而不同的分區可以通過共享的樞紐來互相通信與互操作。

Cosmos 網絡上的第一個分區就是 Cosmos 樞紐(the Cosmos Hub)。Cosmos Hub 是一個公共的 POS 區塊鏈,其原生 token 稱為 Atom。3月14日該 Hub 的推出也將標誌著 Cosmos 主網成功上線。

由於所有跨分區的代幣轉移都需要通過Cosmos 樞紐進行,任何類型的區塊鏈都可以連接到 Cosmos上,Cosmos 樞紐起到了一種類似中央銀行結算功能的作用,用以保證各種代幣可以安全、迅速地在分區之間進行轉移。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例如,當Cosmos需要在以太坊上進行一筆轉賬時,首先需要在以太坊上部署一個智能合約。然後把ETH轉入到該智能合約中,智能合約會暫時凍結這些token。在100個新區塊確認了這筆交易後,Peg-Zone 上的代理鏈就開始釋放這筆 token,從而完成了以太坊和Cosmos之間的跨鏈交易。

當然,Peg-Zone 也允許用戶將存在於 Cosmos 網絡上的任何其他token發送到以太坊鏈上,這樣,比特幣、以太坊等等的各種token都能通過Cosmos實現便捷跨鏈交易了。

2、Cosmos網絡的幾大特點

(1) Cosmos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基於一系列模塊化,適應性和可互換工具組成的生態系統。

它能提供了一系列的基礎工具,可以讓開發者以模塊化的方式更簡單快捷的完成一條全新區塊鏈的技術開發,然後為不同的鏈提供互相連接的能力,最終組成一個更大的價值網絡。

(2) 通過創建新分區,Cosmos理論上可以實現無限制的交易吞吐量擴展,因此能夠解決比特幣和以太坊等網絡交易速度受限的問題。

(3) 它可以實現不同區塊鏈網絡之間的互操作,以及代幣交換等功能,同時也能讓原有區塊鏈保持主權。

(4) 區塊鏈技術升級時,僅需將新版本的區塊鏈以分區的形式插入到Cosmos樞紐上,便可將原有分區的用戶導入到新分區上,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硬分叉的出現。

3、Cosmos的token經濟模型

Cosmos 項目的ICO 在 2017 年 6 月進行,當時恰巧處在7月的1CO熱潮出現之前,現在看來當時項目方設置的1700萬美元硬頂確實很低,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便完成了融資計劃。

與 Cosmos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是做跨鏈的波卡 (Polkadot)。 Polkadot的1CO是在幾個月之後的2017年10月進行的,當時已經處在1CO的熱潮期,它共募集了1.4億美金,足足是 Cosmos 籌資額的八倍之多。

Atom是Cosmos的權益抵押代幣,也就是持有人投票、驗證或委託給其他驗證人的許可證明。Cosmos是一個拜占庭共識+POS的項目,也就是說ATOM的持幣者將是生態的主人。

如果代幣持有者選擇將代幣Atom鎖定質押,將可以獲得額外的收益,這是他們很有意思的"Staking”模式。

Atom採用通脹模型,每年通脹產生的Atom代幣以及交易費用將作為生態激勵進行分發。

第一年將增發 7% 用於節點和其他類型獎勵。之後的增發比例會根據每年的抵押股權率波動:如果總抵押股權少於 Atom 供應總量的 2/3,通脹率會上升到 20%;如果總抵押股權多於 Atom 供應總量的 2/3,通脹率將會減小,直到7%。

質押 Atom 數量的前 100 名將成為驗證節點獲得相應的收益,其中包括持有收益與交易收益。

除了 Atom 之外,各個 Cosmos 空間可以發行自己的代幣。空間節點內部也可以根據 POS 模型去分配代幣的手續費和分紅收入。

4、可以預見的Atom開盤暴漲

Atom之前的眾籌價格大約是0.1美元。當然這已經是2年前的事了,當時比特幣的價格還只有1700美元,而且只有1090人參與了當時的眾籌。

依據以上公開信息判斷,Atom目前的集中度較高,很可能大量囤積在少數玩家手中,參照眾籌兩年後ADA開盤暴漲十倍的例子,Atom價格的暴漲應該是極大概率的。

5、Atom尚未交易流通

據 Cosmos 官方公告,Cosmos 主網啟動時第一個階段目標是保持穩定,當 Cosmos 因為主網不穩定產生一些致命漏洞時,可以通過回滾的方式修補漏洞,回到前一個區塊,甚至回到創世區塊。

這樣對於交易的影響是:任何鏈上的交易數據在階段一都可能因為回滾而消失,因此第一階段的主網還無法進行token轉賬交易,Cosmos 主網在階段二才會正式開啟交易功能。

Atom目前是無法交易流通,所以現在任何人都是無法真正買到Atom的,這與Filecoin的情況非常形似,如果誰說要賣給你Atom可千萬別當真。

現在只有一些小交易所上線了Atom的期貨交易,但這些小交易所主要的目的是引流和蹭熱點,對於投資者而言最終無法真正兌現的風險還是存在的。

整體而言,Cosmos項目有著非常出色的基礎,並且項目已經經歷了4年的技術積累,稱Cosmos是跨鏈領域的頭牌項目,恐怕也不會有太多爭議,在2019年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Cosmos充滿期待。

當然,經歷過牛熊的老韭菜都很清楚,即使項目夠好,也不等於幣價會在短期內暴漲。除了項目本身外,很多外在因素都將決定幣價的短期走勢。對Cosmos而言,token的激勵模型合理性,項目團隊的運營策略,莊家的控盤策略等等這些因素都需要在上線之後得到驗證。

區塊鏈3.0在哪?“跨鏈技術”你不可不知。


跨鏈熱點項目:波卡(Polkadot)

除了Cosmos之外,大家比較熟知的跨鏈底層項目還有Polkadot(波卡)。

Cosmos和Polkadot項目定位比較接近,同樣是在嘗試建立一套多鏈的架構,就類似現在的互聯網TCP/IP協議一樣,將讓所有接入此架構的區塊鏈能更好的完成互相之間的信息交互。

Polkadot作為後來者,為了解決區塊鏈的可伸縮性和可擴展性,定義了一套平行鏈(Parachain)和中繼鏈(Relaychain),來分別解決擴展性和伸縮性問題。

平行鏈負責數據運算和交易,多條平行鏈可以完成橫向擴展。而中繼鏈作為Pokaldot的一箇中心,驗證各個平行鏈給出來的區塊,並給出最終確定性的證明。中繼鏈會給平行鏈分配驗證組,幫助驗證區塊,並參與決定是否允許新的平行鏈的加入等等,來解決區塊鏈的可伸縮性。

為避免本文過於冗長,我們就重點講講Polkadot與Cosmos存在哪些明顯的差異。

1、設計哲學的差異

Cosmos主張分權,Cosmos hub作為整個架構的中心只充當交互協調的作用,來記錄和傳輸數據。而接入網絡的其他側鏈,則需要自己來完成自己的生態治理。

而Polkadot主張集權,也就是側鏈生態的區塊驗證將由Polkadot的中心Relay chain提供,同時它也需要負責運算和安全。這樣的設計,使得接入網絡的側鏈不需要自己去招募驗證人。

可見,相對於Cosmos而言,Polkadot的管理哲學更偏向於中心包辦式。從某種角度上說,Polkadot更像是為Dapp這樣的架構服務的,由於Dapp沒有驗證人生態,只對接用戶和鏈數據,所以整個安全由Polkadot本身提供,Dapp使用者的代幣也都是Polkadot的代幣Dot。

未來是互聯網項目區塊鏈化,還是互聯網項目直接Dapp化,或者這二者之間會出現一個過渡期,現在還很難判斷。按照這種分析,我更願意把Cosmos當成是側重於針對其他區塊鏈的一個互聯架構,而把Polkadot當成是側重於針對Dapp的一個互聯架構。

當然,Polkadot肯定不滿足於只服務Dapp,未來的生態是側鏈還是Dapp,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2、接入機制的差異

Cosmos分權的好處就是其他區塊鏈可以非常自由的接入到Cosmos生態,而不需要任何人的准許。而Polkadot的接入,則需要抵押Polkadot的代幣Dot,同時還需要已有驗證人准許。

所以從准入門檻上來說,兩者是有區別的。但對於准入機制而言,其實也無所謂好壞,這就有點像Android和iOS系統的區別,是什麼不重要,誰能真正做起來才是關鍵。

至於接入的便利性,從幣安選擇Cosmos的Tendermint共識引擎來搭建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可以看出來,可插拔的共識有足夠大的自由度,這種自由度對於開發團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世界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幣安之所以會選擇Cosmos,還是能夠說明一定問題的。

3、開發難度的差異

除了權利分配和准入自由度上,兩者還有開發理念上的不同。

Cosmos更務實,且落地性強,更強調token的價值交換。

Polkadot的理念更長遠,且更宏大,Polkadot強調各個鏈的數據交換。

這就出現了一個開發難度高低的問題。Cosmos曾經宣佈過在2017年底上線主網,但實際上一直延期到了2019年3月,跳票好幾次,可見開發難度不小。

而Polkadot的開發難度顯然會更大,上線時間也會更漫長,目前看Polkadot的開發計劃已經排到了2020年,今年10月份的主網上線預計也僅僅是上線了一個POS共識網絡,而側鏈接入、側鏈與中繼之間的交互等都沒有上線。

作為投資者,項目的開發難度也是需要適當審視的一個話題,如果一個項目開發的週期過長,或開發的難度過大,那麼這中間的曲折可想而知,甚至有可能會因為目標過度宏大,而最終胎死腹中。

最近圈子裡像IEO這類偏投機屬性的事情不少,但小姐姐還是建議大家,要用大部分精力去關注那些真正大概率、有持續性、並非靠一時熱情所驅動的趨勢性投資機會。

這類機會或許爆發得並不猛烈,無法像投機那樣短期內帶來驚人的回報,但這類機會能讓我們在一個較長週期內享受到穩定的趨勢性紅利。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普通投資者更有條件去真正把握住,並且更大概率會發生的(比如買房是享受了城市發展紅利)。

我們之前分享過的分佈式存儲,今天說到的跨鏈技術就都屬於這樣的趨勢性機會。

最後提醒一下,這些趨勢不一定很快就能爆發,也不是讓大家今天看完文章就馬上去投資這類項目。

投資最怕心急,好的機會永遠都是等出來的,先有持續地關注和了解,才能找到合適的時機去投資佈局,然後再用耐心來持有,靜候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