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李白是谪仙人,是侠客,更是酒仙。在他所有的诗里面,写到酒的将近三分之一。所以,说喝酒才是李白一辈子的主业一点都不为过。

在李白的诗里,除了酒,排名第二的意象是月亮。他经常把酒和月结合起来写,表现最好的,当属《月下独酌》这组诗。其中有一句,“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酒、月、人完美地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程度,成为千古名句。而能得此妙句,恰是因为李白当时确实是醉了的。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月下独酌》是一组诗,共计四首,流传最广的是第一首,也被选录入《唐诗三百首》。四首连读起来,一气呵成,从四首诗里能感受到醉意在不断加重,情绪也在不断变化。

醉意不同,诗情变化也相当明显。

五分醉,酒刚入眼

李白终于厌倦了做个御用文人,被当做花朵一样被人观赏,便“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辞却翰林,重归山野,时年43岁。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正值壮年的李白,要说对仕途一点都不在乎肯定是假的。壮志难酬,孤苦伶仃,只有酒、月相伴,于是作诗助兴。

月下独酌

其一

《月下独酌》诗配画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时的醉意有五分,些许酒意,情绪翻涌,诗里都是眼前所见之景。

看花也美,赏月也香,虽然只身一身,还有月亮和影子相伴,偌大的天地,都是我们三个人的。

“我”可以随意放歌,“我”可以任意狂舞,怎一个畅快了得。

酒刚入眼,双眼朦胧,手舞足蹈,举杯邀月。

浪漫洒脱的李白,大喊一声:“继续喝”。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七分醉,酒已上头

再来两杯,情绪上涌,“我”乃酒中豪客,自当为酒代言。

月下独酌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天有酒星,地有酒泉,所以天地都爱酒;不管酒清还是酒浊,圣贤们也都喜欢喝酒,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求仙问道了。三杯五杯下肚,便都可得道升仙了。这酒中的妙处,可千万别向那些不喝酒的人说。哈哈……

兴奋、忘我,情绪达到最高。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三五句口语,一两阙诗句,把一个醉酒的状态写的畅快淋漓。手握着酒杯,大喊着,“这酒可是好东西,喝了杯中酒,世界归我有,来,再走一个”。

酒达七分,已经上头。人变的兴奋,思维也更加活络,完全得了酒的妙处,浑身舒畅,有些飘飘然。

乘兴,再来三杯。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醉九分,酒入心

借酒消愁愁更愁,三杯已过,此时的李白,酒已九分,身疲心累。提笔,再写一首。

月下独酌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刚才还是兴奋异常,不可一世,此时情绪急转直下。

三月的咸阳,春华似锦,我却独自对着这良辰美景伴愁独饮。嗨,都是什么事啊。富贵贫穷、人生长短,都各安天命,造化使然。虽然事实难以评判,但喝醉了,生和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喝醉之后,轰然倒地,即刻睡着,便什么都不用管了,连自己都忘了,这样的状态也是蛮好的。

酒已入心,勾起万千愁绪,即便有良辰美景,也无心他顾。豪放如李白,也只能颓然失神,潸然泪下。

嗨,这操蛋的世道。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沉醉,心有余而力不足

喝,喝不下;

吐,吐不出。

月下独酌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酒已醉,心已累,世事无常,再难继续。这最后一首诗也是狗尾续貂。提笔韵乱,抚纸心烦。罢罢罢,胡乱凑上几句,敷衍了事。

而此时,酒已经醒了,而睡意全无,诗情自然也就淡了。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独自饮酒,三分、五分,再到七分、九分,到最后九九归一,竟然把自己喝清醒了。酒神李白真不是浪得虚名,酒量到底有多大,大概天地有多大,他的酒量就有多大吧。

无怪余光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月下独酌》:几分醉意就有几分诗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