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舰队的覆灭与清朝陆军不能在陆地上消灭来犯之敌有关系吗?

大马哈鱼12


有直接决定性的关系

为什么提及甲午,首先提到的就是海战,提到的就是北洋水师,就因为北洋水师在海战中的覆灭,其实也就决定了甲午战争的整个走势与最终的结果。让我们来看看,北洋水师覆灭对甲午整个战局的影响。

首先,要明白一点,甲午战争的爆发,是在朝鲜开打的。注意当时的清军陆军主力在朝鲜,远离本土作战,那么后勤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北朝鲜的交通之不便利,从抗美援朝就可以看出,当时清朝可没有抗美援朝时期的铁路,汽车运输,所以几乎所有的后勤补给都依赖海运。事实上,大东海海战爆发正是北洋水师在掩护向朝鲜运送援兵的运兵船,遭遇日本联合舰队从而爆发的。也就是说,北洋舰队的溃败,使得在朝清军主力陷入了弹尽援绝的境地,补给线几乎给掐断,被截断粮道是什么下场,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都知道。

其次,日本也是对外作战,实际上甲午战争的时候,由于大规模对外用兵,日本的后勤补给也相当的吃力,甚至出现了海陆军争船运补给的事件。出征军队的弹药,等等物资都需要补给。而这都需要通过从日本通过船海运过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设北洋水师胜了,夺得了制海权,那么朝鲜甚至侵入中国的日军,都将反过来被切断补给线路,军队越大越少,子弹越大越少。覆灭只是早晚的事情,哪怕北洋水师没赢,只要北洋水师没有全军覆没,还在这片水域游弋,双方互相猎杀对方的补给船,也能给日本的补给带来巨大的问题,大大影响日本陆军的推进和战略安排。

所以,北洋水师的覆灭,使得日本掌握你制海权,从而获得了完全的战略主动,从此,日本军队补给线将再无危险,日本军队可以想打就打,想撤就撤,甚至可以在各地登陆作战,获得了完全的战略主动。


叶飘刀


题主说的没错,北洋水师覆没的直接原因就是清军无法阻挡日军的攻势。

在黄海海战以后,北洋水师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巡洋舰,其他军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迟迟得不到修理,加上的弹药不足,因此实力大损,失去了和日本海军决战海上的能力。

不过北洋水师的两艘主力铁甲舰依然还在,加上其他军舰,对日本还能构成一些威胁。因此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在旅顺、威海卫之间巡游,起威慑日本海军的作用。

而日本此时虽然在陆地战场上也连续击败清军,夺取了海城、凤凰城等地,进展顺利。但是因为中国国土辽阔,日军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此日本制订了在北京附近登陆,直接攻击北京的作战计划,以逼迫清政府投降。

这个计划最大的障碍就是北洋水师。日本的作战计划需要调动约10万部队,人员、物资运输量巨大。日本国内商船数量有限,运输任务繁重。北洋水师的两个基地旅顺、威海卫正好卡在渤海湾入口。如果北洋水师以此为基地袭扰日本的海上运输线,那么日本海军将疲于奔命,难以应对。

很明显日本要在攻击北京前首先需要夺取旅顺、威海卫。而这个两个地方是海防重地,有着众多的海岸炮台,日本海军无力从海上将其摧毁,只能从陆上发起进攻。所以日本陆军随即在花园口、荣成登陆,从陆路进攻旅顺和威海卫。

事实证明陆战清军确实不行,旅顺、威海卫两个海防要塞在面对日军陆上攻击时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沿途和要塞守军一触即溃。日军轻易地夺取了旅顺、威海卫,北洋水师被日本海陆军包围在了刘公岛上。

讽刺的是北洋水师坚守刘公岛10天,山东数万清军居然没有人来尝试过救援。丁汝昌派人出去求救,得到的回信却是没有援兵。这导致了刘公岛上守军军心涣散,最终丁汝昌自杀殉国,岛上守军向日本投降,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很明显,如果清军守住了旅顺、威海卫,或者是在刘公岛保卫战期间派兵增援,那么北洋水师完全可以坚持下来,给日本制造更大的麻烦。可惜稻草人一样的清军实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经远


看到这个问题,以我的想法来回答一下,不足的地方还望嘴下留情。[祈祷][祈祷][周冬雨的凝视]

现在作战讲究海陆空同时作战,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海陆(当时没空军)作战就是中日甲午战争。海上时北洋舰队pk日本海军,陆地是清绿营军pk日本陆军。甲午陆海作战基本上是同事间进行的。

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全军覆灭,陆战方面清军从日军入侵朝鲜开始到沈阳战役结束,可以说打的很顽强,但都是节节败退。

由于清朝陆军的失利,日军占领中国沿海各处海防,海防炮台调转炮口轰击战败后的北洋舰队,导致北洋水师残留舰船被毁或是被俘,北洋舰队将领全部殉国。陆军的战败让北洋水师的后方暴露无疑。让日军围而歼之。光是海战的失败不一定是甲午战争的失败,陆战和海战的失败才是甲午战争中国的彻底失败。



大鱼讲史


诀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制约因素除了人员、装备、气候等天利以外,还和参战方的士气、协同、情报等因素有关。晚清政府的陆军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却输在武器装备和指挥水平的不对等上。而海军的装备水平和当时的海军装备基本属于同等水平,士兵的士气也没有问题,输是输在了官僚体制下的指挥能力和情报系统存在问题上。一个军队在一个时期有些建设短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多项短板纠集起来形成的危害就会严重削弱部队的长项,甚至就绝定了一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梦溪夜话


所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一个人是无法去对抗一个国家,“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当时的清王朝闭目塞听,非常愚昧,与日作战是整个国家的事情,结果却成了北洋水师与在朝鲜陆军的事情,其他力量都没有支持!

整个社会一盘散沙,麻木不已,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国运的改变关系到每个人!而同时代的日本却发了狠心做列强不做鱼肉,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前面,准备非常充足。因此,在战争发生之前,就注定了败局,不能把战败的责任仅仅归咎于北洋水师或陆军!




百舸争流莫等闲


北洋舰队的覆灭,与清军陆地上的失败有直接关系。但甲午战争失败与海陆两军将士却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在战场上对垒的双方,在中国这边,它仅仅是皇帝和他勾心斗角的大臣们。清朝的资源分散在帝国的各个角落里,没有被整合和组织起来,变成爆发力和战斗力,投放到战场上去。而在日本这一方,则是上上下下都被动员起来的一个现代化国家,它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国家认同。

电影《甲午战争》最后一个镜头,就是邓世昌,民族英雄,驾驶着自己的船撞向吉野号,结果半道被吉野号的鱼雷炸沉。当时我们都觉得,北洋舰队就此全军覆没,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当时邓世昌驾驶的那个致远舰,并不是北洋舰队的主力,他们的主力叫定远和镇远,那是超级铁甲舰。实际上大东沟海战(黄海海战),中国虽然吃了一点亏,但是主力尚存。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从1894年的11月份到12月份,日本人一看,光在朝鲜,就鸭绿江边跟中国军队对峙也不是个事,尤其是北洋水师还是日本人的心腹大患,而北洋水师在辽东半岛那个地方的基地,是在旅顺港。所以当时日本人又从国内拼凑了一支第二方面军,从旅顺口登陆,然后就占领了整个辽东半岛。北洋水师在北方的这个港口就没有了,只能退缩到山东威海卫旁边的刘公岛基地,继续固守。

第三阶段就是1895年的1月到2月,日本人的第二方面军从辽东半岛大部撤回,然后又跑到山东半岛容城湾这个尖尖上再登陆,从陆地上包抄了威海卫。那日本人的联合舰队又开始封锁刘公岛军港,最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为什么甲午战争中国会战败?表面上的理由似乎很简单,无非是清代的朝廷腐败无能,李鸿章卖国当汉奸,将士贪生怕死。一场仗打败了,不怪这些人,怪谁呢?但问题是,你一旦回到历史的现场,你就会发现这些结论好苍白,好廉价。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当时的真实情况。

①首先,打仗打的是什么?人才。中国在人才上还是可以的,至少不比日本差。北洋水师的那些将领都是早在福州船政学堂开办的时候,就储备了这批人才。当年的福州船政学堂,请的可都是英国教师,那时上课的时候用的都是英语。你不要以为在北洋舰队上,大家用的都是老爷太太那一套,不是,用的都是英语下达军事命令。而且北洋舰队成军比较早,所以它的操练实际上是比较纯熟。这个东西其实也不奇怪,你如果说那个时候陆营军队他们比较腐败,也有。但是要知道,海军这个军种对中国人来说,那是全新的,尤其是那么复杂的机械系统,需要很多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国人面对这种完全陌生的东西,他又不是自大狂,对吧?他都会移植西方那一套,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乌烟瘴气。

相反,日本海军因为成军时间相对比较晚,反而它的操练不是很纯熟。在现在我们看到的书上就写了很多细节,比如说日本军队的士兵因为操练不熟练,而把那个炮搞炸了的这种事情,在甲午海战中经常发生。所以在人才上,实际上我们还稍胜一筹。

那为什么当时和后来会出现那么多声音,非要抹黑北洋海军呢?要知道,在任何现代化的国家,政府对于自己国家的海军传统,向来是非常尊重的。据说,苏联海军用的军旗,还是沙皇俄国时候的海军军旗,因为海军是一个不被斩断的传统。就是不管自己国家的海军怎么样,打败仗也好、打胜仗也好,它都会受到后人的尊重。但只有在中国的北洋舰队,你就发现奇了怪了,从当时一直到现在,所有的人都以抹黑自己国家的海军为己任,谁骂得声音越高,谁抹黑抹得越黑,谁就越光荣,这个心态好像很难理解。

比如说邓世昌,这是如假包换的民族英雄吧?但是有人就有本事鸡蛋里挑骨头。因为传说邓世昌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仆人去救他,他不上来。他的狗叼着他的手,想把他拖上岸,他就把那条狗摁住,然后把那条狗淹死,后来自己跟那条狗一起死了。这本来是英勇事迹吧?就有人说,这一看就是军纪不严,居然在船上还养狗。这个话怎么说?当时全世界各地的海军养宠物,这都是允许的。你比如说在英国海军的军舰上,就经常会养猫。有一只猫在海战当中受伤,伊丽莎白二世还给它授过勋章。比如说日本的军舰上养过黄牛,欧洲其他国家的海军军舰上,甚至有养过长颈鹿的。所以这不是什么问题,这是海军的惯例。你也就是没在海上待过,在海上漂泊,全舰官兵最大的一个乐子,可能就是有一个宠物,这是调节官兵生活情趣的一个必要,它不是玩物丧志。

还有说北洋舰队有士兵在炮管上晾衣服。这个事怎么来的?是日本的一个出版物,是一个业余作者写的东乡平八郎的传记。也不知道在哪儿听来的,说是东乡平八郎说的,北洋水师访问日本长崎时在平远号上看到的。但问题在于,后来一查记录,发现那一次访问,平远号压根就没去。但是后来这一则传闻越流越广,有人说是定远,有人说是镇远,有人说是济远。好,不管哪个,我们就说定远号那个炮,那个炮管子有多粗,你想,它是超级铁甲舰,那上面能晾衣服吗?你想想看。而且离地三米高,谁会冒着生命危险,一定要在炮管子上,三米高,一层多楼,上面去晾自己的衣服呢?一看就是胡扯。但是就这样的一个例子,至少我在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可真就在课堂上跟我们讲,我们一直觉得北洋水师那是腐败透顶的。其实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情?

再比如说,当时就有人写文章讲,说威海卫的刘公岛基地腐败得要命,上面到处都是烟馆、妓院、赌场,光妓院七十多家。这个有点太耸人听闻了,而且根本就架不住推敲。你现在看存留下来的刘公岛当时的照片,那个建筑物是清晰可见的,有一些小村落,有一些海军用的公用设施,有一些房屋,这些房屋很多是高级军官的住所,等等。哪有那么多房屋去开那么多的妓院,七十多家呀,那得一个多么繁荣的大城市,才能够容得下七十多家妓院。更何况,要知道北洋水师它不是一个港口里停泊在那儿的舰队,它是要四处巡海的。你比如一到冬天,它就要到南方去避冬;一到夏天,它就要到朝鲜、俄罗斯那一带去巡视海防,包括还要去停泊到旅顺港。那它每年能够停留在威海卫刘公岛基地的时间,大概也就三分之一。如果有七十多家妓院,到处都有赌场,它一年只在这些待三分之一,那怎么能养得活呢?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日本人占领刘公岛之后,对当时的很多人口、房屋、财产,都进行了登记造册,确实有妓女,但是仅仅有那么几个暗娼而已,绝对没有到当时人传说的那个样子。

当然了,关于对北洋水师的各种抹黑,这个材料实在是太多太多。给大家推荐一下陈悦先生写的《沉没的甲午》,里面做了很多辩诬的工作。

当然所有的诬蔑,最集中的一个人就是丁汝昌。当时有一个“拔丁运动”,就是你不是姓丁吗?要把你像钉子一样给拔出来。朝中的很多御史言官,反正他们就看李鸿章这一系不顺眼,但是他们拿李鸿章也没办法,那是太后老佛爷的红人嘛。但是我就打你的狗,我打给你的主人看,他们要搞“拔丁运动”。那集中在丁汝昌身上的指责就特别多了,比如说,说他从来就不是一个会海军的人,因为他是一个骑兵军官,他是从淮军跟着当年的刘铭传干的,他怎么能够指挥北洋水师呢?这一定是任人唯亲。那事实上是怎么样的呢?在组建北洋水师的时候,李鸿章就问了一下当年办福州船政学堂的沈葆桢。跟他商量:“说让谁来干这个北洋水师的提督?”沈葆桢就讲:“实际上没有合适的人,我们没有这样的人才。所以不如去找那个天资不错,你又信任的人,我们从头开始培养。只要这个人靠谱,那这个官就没什么不能当。”你听这个道理对吧?所以当时李鸿章就选择了丁汝昌。为什么选他呢?其实原因很多。第一,当然咱们不得不承认,安徽老乡,淮军旧部,知根知底,这肯定是一个原因。第二,你不要以为丁汝昌就是个骑兵军官,他是后来参加剿捻军的时候,才当了骑兵军官。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他就是长江水师军官,他干过水师,所以水战对他来讲并不陌生。可是这一次提拔,也不是一次到位的。刚开始把他放在一个当时英国造的蚊子船去见习。后来在1880年,因为要到英国去接超勇、扬威两艘舰,丁汝昌办差办得又特别漂亮。经过了大量考核,觉得这个人靠谱。那北洋提督为什么不能用像刘步蟾、邓世昌这些留学过英国回来的人呢?当然不能了。你想,这是一个多么关键的角色?他要连接多方力量,比如说朝廷,比如说李鸿章,还有就是刘步蟾、邓世昌这些人可不好管呀,还有英国教习。如果你没有一个好脾气,没有一个长袖善舞的性格,没有行政的专才,实际上这个角色是极难干的,丁汝昌应该说干得还不错。甲午战争战前战后,对丁汝昌的弹劾从未停止。1894年8月6日,丰岛海战之后7天,言官就开始上疏,开始攻击丁汝昌,指责他胆怯避战,要求撤换丁汝昌,将他交军法处置。8月23日,甚至不通过李鸿章,直接向丁汝昌下达命令,要求他必须确保威海、烟台、旅顺等地的安全,不得远离渤海湾,给日本海军以可乘之机,“倘有疏虞,定将丁汝昌从重治罪”,朝廷的不满表露于字里行间。25日,又有三名言官上疏,要求革去丁汝昌提督一职,26日,光绪帝下旨,将丁汝昌革职。此时黄海海战还没有爆发,如果说清流言官们如此猛烈的攻势,是为北洋水师担忧,那就纯属睁眼说瞎话,他们真正的目标,不是丁汝昌,而是李鸿章。丁汝昌是李鸿章的嫡系,他任提督一天,李中堂对北洋水师的完全控制就不会稍减一分,所以,要扳倒李鸿章,必须先搞掉丁汝昌。李鸿章不会坐以待毙,他在9月1日上疏陈情,出于平衡考虑,清廷收回了成名,暂缓对丁汝昌的处分。黄海海战后,10月8日到11月2日,数十名言官先后上奏,要求替换丁汝昌,最严重的甚至建议将他斩杀。前方正在打仗,统兵大将又在用人之机,为什么后面的人动不动喊打喊杀呢?不是给前方出点主意呢?其实这很好理解,大概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旁观者不干活,他老评价别人,他当然要刷点存在感了。就像今天的微博上,很多键盘侠,动不动喊打喊杀,收复钓鱼岛,就是那帮人,正常的心理。第二就是清朝当时的体制严重地重文抑武。对于武将来说,不管你立下多大的军功,品级有多高,是不是有红顶子,对不起,见文官你小三级。所以一品的武官给二品的文官当警卫员的事情,在晚清的政坛上,是非常常见的。在文官看来,这武将就是贱,就是贱货,你一定要想法吓唬他,说喊打喊杀,他们才会为国效命。但是这些文官说话真的是不负责任,你比如说有一次,他们就说,为什么旅顺战败,被日本人给登陆了,那就是丁汝昌的错。为什么呢?说他“安然晏坐于蓬莱阁重帷密室之中,姬妾满前,纵酒呼卢,视如无事也”。啥意思呢?说他没管打仗的事,他跑到蓬莱阁,那个地方有个密室,外面是帘布深垂,他躲在里面搞女人,姬妾满前嘛;纵酒呼卢,呼卢就是赌钱;视如无事,根本就不管战场上的事。你看见没有啊?你就这么胡扯?御史有一个特权,叫风闻言事,就是只要大老爷我听见了,我就可以往上写,我不管这是不是事实。但是这种胡扯居然就成了当时晚清朝堂上的呈堂证供,光绪皇帝信不信呢?信哪。光绪皇帝不仅一次一次地去折辱丁汝昌,你看到当时那些谕旨,真的不像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领导人,给自己的下属武官,尤其是在一线战场上正在征战的武官下的那种诏书,那经常就是一种人格的折辱。11月16日,丁汝昌终于被“革去尚书衔,摘去顶戴”。旅顺失守后,11月26日,丁汝昌以“救援不力”之罪被革职,12月17日,清廷又发谕令,要将丁汝昌拿交刑部治罪,在威海众将领的强烈反对下,光绪最终还是允许他暂留威海,处理后续事宜,一旦事态好转或结束,立即将他起解京师,不许渎请。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众将求情,丁汝昌或许早就被问罪处斩。光绪皇帝居然给他这样的圣旨,不许渎请,再要去保他,那是万万不行的。这个渎,就是过分的意思。那你想什么意思啊?就是打仗白打,甭管打赢打输,最后弄来,我还是要羞辱你,甚至要杀了你。所以到刘公岛保卫战的后期,丁汝昌已经是一个必死的心态了。据当时他身边的人讲,敌舰的炮弹往哪儿打,他就往哪儿站,好歹落一个壮烈殉国。但是最后呢,他有的时候被震晕过去,他在黄海海战身上就身负重伤,就带伤指挥战斗。这个人其实很勇敢,但是后期的勇敢就有点那个找死的意味,只不过没有死成。后来丁汝昌是怎么死的呢?是自己服毒自尽,吞鸦片烟而亡。一听这个词,朝中的御史言官又来劲了,他居然有鸦片烟,他一定是个烟鬼,他平时军纪一定不好。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了,当时军队的医院里面,一定得有鸦片烟,那是那个时代最好的麻醉剂。现在也有资料证明,当时他们几个高级军官商量,都要服毒自尽的时候,确实是派人到医院找的鸦片烟。你看,这么小的一个细节,那些御史言官老爷都要做文章、泼脏水。后来丁汝昌死了之后,我们看这叫殉国。但是当时朝廷不这么看,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失败被归咎于丁汝昌缺乏海军经验,指挥不力,因而下旨“籍没家产”,清廷命丁汝昌死后穿上黑色囚衣,棺材漆成黑色,外加三道铜箍捆绑,意为枷锁,昭示棺主有罪,用砖封在其原籍村头,不许埋葬,这是朝廷的罪人。所以丁汝昌的子孙流散到各地,不好意思回家。这种待遇,是彻底的羞辱,尤甚于畏战逃跑被处斩的方伯谦。相当讽刺的是,日本方面对他的评价是“名将”。

这场冤案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奔走,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民国元年(1912年),丁汝昌灵柩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这才得以入土为安。这时,他已去世17年。萨镇冰、谭学衡倡议水师全体将士官佐捐出三日饷银,作为工程费用,建造丁公祠于刘公岛上前海军练兵营内。由于众人支持,祠堂很快落成,共三进十余间房子,巍峨宏丽,双门扉上画有门神像,皆披金甲持战斧。祠堂内供有丁汝昌牌位与画像。丁汝昌在水师提督任上做的怎么样,其实敌对方日本“名将”的评价和水师将官捐建丁公祠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

那从所有的这些悲剧当中,我们能够读出什么样的意味呢?从丁汝昌这个悲剧当中,我们能够看得出甲午为什么战败吗?

②陆军方面,我们可不能按照鸦片战争时期看,太平天国战争中清朝可是锻炼出了一批百战老将。比如说当时调到战场上的湘军老将宋庆。再比如说,叶志超,就是狂奔三百里那一位,你以为他是个怂蛋吗?不是,那是淮军宿将,是跟着刘铭传一起在尸首堆里打出来的人,他不是没见过战场的人。包括他手下的左宝贵,都非常具有战争经验。在战场上,你说他们贪生怕死吗?不是,就像左宝贵就直接战死了。这些人一方面觉得,我们是沙场老将,镇压过太平天国,打仗那还不是一把好手吗?尤其遇到日本人,他们也觉得没问题,这是中国当时上上下下的一个共识。所以跟日本人打,如果打输了,大家就会觉得好没有面子,所以真的是很拼。

③士兵士气也非常高昂。就像高升号运兵船上发生的那一幕,就是因为士气高昂的结果,坚决不投降。我们现在很多历史教科书讲甲午战争,其实不太负责,动不动就讲成大溃败,一溃千里。

其实哪里是那么回事呢?双方军队对峙,是发生过太多次激战。中国军队虽然不能说做到了寸土必争,但是那种惨烈的战役,是俯拾皆是。

比如说战争第二阶段,就是日本第二方面军登陆旅顺。打旅顺的时候打得很惨,因为当时确实清军的武器装备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开花弹。就是它的那个炮弹是实心弹,不太能够打得死人。所以双方在旅顺口那儿激战的时候,日本人是非常费劲的,以至于在甲午战争当中,发生了旅顺大屠杀。为什么要屠杀?日本人气疯了,打死我们那么多人。这个其实跟抗日战争为什么发生南京大屠杀,其实原因差不多,南京大屠杀就是因为淞沪抗战,中国人打得太英勇,让日本人损失太大,所以他丧心病狂,要去报复中国人。再比如说,在辽东半岛爆发的那个海城保卫战,也是啊,反复争夺,那不是像冷兵器时代动不动一触皆溃,不是这样的。

当然,其中有一些战役,它确实是大溃败。但是你真的去考察那些细节,似乎又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战争第一阶段平壤保卫战,是打了一天,然后就一溃千里。事实的确这样,但当时到底是为啥呢?

1894年9月15号白天打的是非常不错的。双方基本打了一个平手。因为平壤不是一般的地方,是一个古城,城防是非常好的。日军花了很大的代价,也不过攻占了一个北门。

那当晚为什么一定要撤?这其实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因为后勤完蛋了。叶志超当时就召集他手下的军官开会,说怎么办?炮弹就剩下六百颗,要打也就一两个小时就打完了;粮食呢,只够三天。而且我们要知道,我们是客军作战,朝鲜虽然是我们的属国,毕竟不是我们的领土。如果在这儿等给养,是完全来不及。要知道,当时已经是9月中旬了,9月中旬的朝鲜已经开始很冷很冷了。而当时的清军进来的时候,穿的还是夏装,连衣服都补给不上。这个时候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想办法进行战略性的撤退,撤回到中国境内。一到了懿州那个地方,基本上后勤就能补得上。所以当时大家就有一个想法,说能不能跟日军进行谈判,就是允许我们战略撤退。但是那一天特别不巧。那天晚上下大雨,所以信使把这封信送到日本司令官立见尚文手里时,那个纸被打湿了,字迹根本看不清楚。立见尚文一看这是什么玩意儿?写得啥?然后就跑到平壤城下跟城上喊话。因为当时没有翻译人才,喊来喊去,双方就觉得已经差不多沟通完了。对叶志超这边来说,那是归家心切,因为所有的粮食、给养,包括子弹,都没有了,所以归家心切。他就觉得好像已经答应了,说我们只要停战,因为我们客军嘛,在朝鲜作战,我们停战,我们撤回国内,这总可以吧?而立见尚文觉得,你这干吗呢?双方语言又不通,说是不是要逃跑啊?所以立见尚文就组织了大量的伏击战。在这场伏击战当中,真的是把叶志超的部队就给打垮了,所以从战略性的撤退就变成了一次大溃散。

所以如果我们指责叶志超指挥不力,那还有点根据。如果我们非得把他说成是一个小丑,狂奔三百里,贪生怕死,逃回国内,这对叶志超也太不公平了。

那接下来呢,我们再说说北洋水师的最后一百天,那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它在没被封锁的时候,那是打下了很多漂亮仗的。当时它游弋在山东半岛的周围,因为旅顺口已经丢了,辽东半岛是去不了了,配合陆军,是作战很漂亮啊。比如说在摩天岭炮台,定远舰发炮,直接把日本的一个旅团长就干死在那儿。甚至海军还派出三百人的海军陆战队,到岸上去争夺炮台,但是这三百人最后全部都壮烈殉国,它不是一味地避战、怯战。

北洋水师的覆灭,是因为被掐着脖子,一点一点勒死的。你看,岸上当时日本第二方面军已经包围了威海卫;而在海上,伊东祐亨指挥的联合舰队,又封锁了整个刘公岛海军基地。当时用的就是群狼战术,就是用鱼雷艇一次一次地偷袭,给当时北洋水师的两个主力舰定远舰、镇远舰下一些鱼雷,一点一点,一次一次让你受伤,然后一点一点地削夺你的实力,最后大家觉得才绝望了。要知道刘公岛孤悬海外,没有给养,什么都没有,就是那些将士在那儿固守。

李鸿章当时也拼凑了十五个营的军队,要去接应它。当时就打电报给丁汝昌,说你只要再坚守二十天,我援兵必到。那你说丁汝昌信不信呢?他当然只能信了,所以他就用这二十天的期限来抚慰自己的下属,说我们再为国尽忠二十天,再守二十天吧。实际上他这个时候弹压自己的下属,已经是难以为继,因为刘公岛的上上下下都知道,已经绝望了,守不了了。包括两艘大宝贝,定远舰、镇远舰,这个时候已经身负重伤,定远舰已经搁浅了。所以在中间的时候,其实丁汝昌已经派人把定远舰给炸沉了,以免被日本人缴获,因为这艘船完全没有用了,当天晚上定远舰的管带刘步蟾就服药自尽。如果还有一线希望,以刘步蟾的性格,他会服药自尽吗?那丁汝昌好歹熬到了第十九天的中午,1895年的2月11号。这一天中午,李鸿章又给他打来了最后一份电报,这份电报里可没有提什么援兵的事。李鸿章还怕这封电报送不到,兵分三路给他送的这份电报。打开一看啥内容啊?说你跑吧,只要带着船,能够跑到吴淞口,能保住哪怕一艘船,都是好的。那这封电报啥意思?说白了就没有援兵了呗。那能跑掉吗?哪儿跑去?那些残兵败将,带着这些破船,你只要驶出刘公岛基地一步,马上就是日本舰队的活靶子。所以这个时候,丁汝昌也绝望了,看着手下那些部属,都抱着他大腿哭。说这么着吧,你们投降吧,我是不能投降,我死吧。所以当天晚上他就服用鸦片自杀,一直折腾到第二天早上的七点多钟,丁汝昌才死。八点半钟,他的那些属下就开着船到港外去跟日本人谈判,最后也谈了一些条件。到了1895年的2月17号的上午八点半,日本的联合舰队就排成一字纵列,缓缓地驶入刘公岛基地,接管了刘公岛。当时还剩十艘船,上了这些船,降下了黄龙旗,升上了日本的太阳旗。

只有一艘船没有降下黄龙旗,就是康济号,康济号上满载着当时自杀的将领的尸体,像丁汝昌、刘步蟾,还有一些高级将领,不愿意投降的,都自杀了,他们的尸体在那上面。

到下午一点钟,被缴获的这十艘船,挂着日本的军旗,追随着日本的联合舰队的船只,缓缓地又驶出了刘公岛基地,北洋水师至此全军覆没。


萧立誌


毫无关系,一是当时的领导者奢靡之风乱花钱导致弹药不足,武器装备无更新,再一是战舰的专业人才稀缺,指挥混乱,在炮弹不足的情况下还让战舰出击,毫无章法可言。保存实力才是王道。


碧波潭的小奔


没多大关系,北洋舰队,有船有炮,有枪,不过没有弹药,这是最大的痛点


甘肃老家


历史重演,干的再好也不行


老白8449


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