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蜂最強群可以多少脾,怎麼樣?

廖德尚


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廣東中蜂最強群可以多少脾,怎麼樣?

一、廣東中蜂最強群可以多少脾及其特點

廣東中蜂的蜂種主要為華南中蜂,在2008年統計為48萬群。該蜂種對高溫高溼的氣候條件適應性強,個體小,群勢小,一般群勢為4-6脾,經過人工調控和培育,在蜜粉源豐富時期(大年),最強群勢可達到8-10脾蜂量,很少能超過12脾(中蜂十框標準箱),目前主要的生產群勢主要為4-6脾,這樣的群勢方便管理,不容易產生分蜂熱,而且在早春龍眼荔枝花期以及初夏烏桕等蜜源期,生產蜂蜜,在廣東是不以強群為目標的,而以整個蜂場的總框數來獲取蜂蜜的高產,當然,這個總框數,必須滿足在蜂脾相稱或者蜂略少於脾的情況下,其次總框數的實現主要以蜜蜂多分蜂來實現,華南中蜂的群體繁殖力很強,不加人工調控下,每年都可分蜂2-3次,主要集中在春季至夏初蜜粉源豐富季節,一般在3月中旬開始至清明節是一年當中分蜂最旺盛的季節,另外秋季如果蜜粉源充足,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分蜂。

廣東中蜂溫順性中等,易發生盜蜂和飛逃;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和中蜂歐洲幼蟲腐臭病,抗巢蟲能力差。其次在廣東北部也存在華中中蜂,該蜂種耐寒性強,群勢較強,可維持6-8脾蜂,蜂性溫順,防盜能力差,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和中蜂歐洲幼蟲腐臭病,抗巢蟲能力差。

二、廣東中蜂最強群的缺點

1、強群蜂性躁

在低溫或缺蜜期,強群會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防衛能力強,在管理過程中,稍有不慎則會受到攻擊。

2、容易傷熱或分蜂,導致蜂蜜減產

中蜂對熱較敏感,如果散熱措施不力,常會造成蜂群傷熱現象的發生,同時,強群還會促使蜂群產生分蜂熱。

三、廣東中蜂的群勢受到蜜粉源條件以及氣候的變化呈現出消長的特點,總體來說有一個持平期和三個發展期

1、持平期

持平期主要出現在每年的6月至8月底,即烏桕花期結束至度夏完成前,群勢一般為3-4脾蜂量,差一些的為2-3脾。

2、三個發展期

(1)慢速發展期至中速發展期發生在9月初至小寒節氣。由於度夏期間缺蜜和缺粉,蜂王停產或少量產卵,度夏完成後退蜂嚴重,群勢衰弱,先前3-4脾蜂量度夏的,此刻可能只有2-3脾蜂,當秋季蜜粉源開始後,此刻結合換王,獎飼、加礎造脾等,可在秋冬季蜜源期前培育出強群採冬蜜,大概6脾蜂量左右。此刻的高產蜂蜜就不再與總框數來計算了,因為只有強群才能保持巢溫並出巢採集,這期間只要及時取蜜以及多檢查王臺情況,基本能控制好分蜂熱的情況。

(2)快速發展期是在小寒節氣以後,蜂群經歷短暫越冬停產以後恢復產卵,一般經過補助飼餵和獎勵飼餵以後,蜂王產卵量呈現爆產式的增加,工蜂也會積極撫育幼蟲,等到春分至清明期間,整個蜂群群勢達到一年中的最高峰,換王早、獎飼、補飼得當等一些特殊情況下單王群最強群為8-10脾蜂,一般情況下多為5-6脾蜂量,隨即產生分蜂熱而分蜂,群勢又回到壯群,而開始培育採集龍眼蜜的適齡採集蜂。

(3)中速發展期出現在烏桕末花期,6月中旬以前,此刻仍然有輔助蜜源流蜜,可抓緊時間造新脾和恢復春季採蜜期間所損失的蜂量,培育新蜂王,以便度夏,入夏群勢一般以4脾左右蜂量為好。

以上是我對問題“廣東中蜂最強群可以多少脾,怎麼樣?”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多年養蜂過程中實踐多所做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喜歡的朋友,還請給個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希望能通過分享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非常感謝您的閱讀!


梅州石扇金柚


感謝提問:關於廣東中蜂最強可以多少脾,怎麼樣?首先來說一下廣東的氣候,常年比較炎熱,對於養蜂來說,沒有越冬期,蜜蜂在冬季也能如往常一樣積極出勤採集,但是由於常年氣溫炎熱的原因,容易促使蜜蜂產生分蜂,因此,曾有不少人說在廣東地區養不了強群,蜂群達到五六脾蜂就會產生分蜂,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會有人說在廣東養不了強群

主要原因是蜜蜂容易產生自然分蜂,當蜂群發展到五六脾蜂,隨時都有分蜂的可能,是什麼原因致使蜜蜂容易產生分蜂現象呢?

首先是氣候,說廣東是四季如春都有點不恰當,應該是如夏了,由於常年氣溫偏熱,有利於蜜源植物生長,在四季裡,蜜源也較為豐富,蜜蜂在氣溫合適,蜜源豐富的情況下是容易出現分蜂現象,難道這就是在廣東養不了強群的原因嗎?其實蜜蜂分蜂還另有原因。

廣東中蜂最強可以多少脾,怎麼樣?

說廣東蜜蜂容易分蜂,是有這種情況,但說在廣東養不了強群,那是錯誤的認知,是與養蜂人的技術深度有關。

雖然蜂蟲蟲不在廣東,但是結識了不少廣東的蜂友,在廣東把中蜂養到十框都很普遍,甚至還能達到十二框,所以在廣東是可以養強群的,而且還能養得很好,同樣可以加續箱,關鍵在於養蜂人的能力,那麼這些養蜂師傅是如何做到的?

既然廣東四季氣候都暖和,那麼四季都能繁蜂,把蜂群發展為強群不難,要制止蜜蜂產生自然分蜂,那就需要有一隻好的蜂王,能夠維持強群的蜂王,想要擁有這樣的蜂王,無需購買,因為最好的蜂王還是本地王,自己培育,先培育強盛蜂群,再用強群來進行人工育王,反覆幾次提純,以培育出優質蜂王為目的,優質的蜂王不只產卵能力強,關鍵還能維持住大群。


山娃養蜂


農友你好,影響中鋒強群多少脾有幾個因素,強群是蜂群能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基礎,更是反映蜂群繁殖力和生產力的主要標誌,只有將蜂群養成強群養蜂效益才能有保證,事實上強群也是養蜂人最為關心的話題,下面一起來看一看中蜂幾脾蜂才算是最強群吧!

一、因蜂種而異

中蜂幾脾蜂算強群因蜂種而異,原因是中蜂類型不同群勢判斷依據也截然不同,例如華南中蜂、海南中蜂、滇南中蜂等5~7脾蜂就算是強群了,而阿壩中蜂、北方中蜂、雲貴高原中蜂等則要8~12脾蜂才算強群,因此中蜂幾脾蜂才算是強群要根據蜂種特性來綜合考量。

二、因季節而異

中蜂幾脾蜂算強群因季節而異,原因是季節不同中蜂群勢判斷依據也大不相同,例如剛越完冬的蜂群若還有3脾以上足蜂便可算得上是強群,但在流蜜期則至少要8脾以上足蜂才算得上是強群,也就是說同樣是3脾足蜂在剛越完冬時是強群而在流蜜期就只能算是弱群。

三、因蜂王而異

中蜂幾脾蜂算強群因蜂王而異,原因是群勢與蜂王的日均產卵量有直接的關係,例如蜂王日均產卵量為800粒時工蜂量要遠超28000只才算強群(工蜂平均壽命按35天算,800粒*35天就是28000只),但若蜂王日均產卵量為1000粒則工蜂量要遠超35000只才能算作是強群。

四、因結構而異

中蜂幾脾蜂算強群因結構而異,原因是蜂群結構正常是群勢強盛最基本的前提,例如一個蜂群即便是有8框蜂以上的足蜂但若雄蜂量佔比過大也不能算強群,事實上正常的蜂群除了必須有一隻健康的蜂王以外,工蜂和雄蜂能維持在一個穩定比例上也是關鍵的考核指標。

綜上所述,中蜂幾脾蜂才算是強群並沒有固定的數值,例如剛越冬的蜂群有3脾以上足蜂便可稱作強群,而流蜜期則至少要8框以上足蜂才能算作是強群,另外不同中蜂類型在強群上的定義也可能不同。






農訊天下事


廣東中蜂受氣候環境、蜜源植物花期、日常管理的影響,通常發展到3~5脾就會出現分蜂,最大群勢可以維持在8脾左右。下面,咱對這三個影響廣東中蜂群勢的因素進行講解,同時給出合理的應對方法。

氣候環境

廣東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因為夏季比較炎熱,蜂群很容易飛逃或分群,很難維繫強群。再者就是近年來海南中蜂的遷入,雜交出的蜂種往往具備海南山地蜂和椰林蜂的愛分蜂特性,群勢發展至兩三脾就開始分蜂。

應對方法

結合各個地區中蜂品種的特性,選育具有高產且能維持強群的蜂群,例如:廣東雙色蜂,通過對黃環王與紅環王的雄蜂進行雜交獲得,它具有黃色蜂的高耐熱力,也具有紅環蜂高產力以及採集力,就算是炎熱的夏天也能正常產卵。

蜜源植物花期

廣東的蜜源植物豐富,春季主要蜜源有柑橘、荔枝、龍眼,夏季有烏桕,秋季有桉樹以及其他的零星蜜源,冬季有鴨腳木。由於全年蜜源充足,每到蜜源植物流蜜前期或中期,發展到一定群勢的蜂群就會產生分蜂熱。

應對方法

其一,引進分蜂性弱採集力強的蜂種,與本地耐熱蜂種進行雜交選育出適合本地環境的蜂種;

其二,及時更換老王,最好能一年更換一次,以保證蜂王能夠持續維持強群;

其三,流蜜期給蜂群增加巢內空間,例如格子箱與活框養殖可以加套繼箱等;

其四,如果蜂群裡的是產卵力很好的蜂王,在巢脾底側出現王臺,就需要把這些王臺全部清理,同時把蜂箱搬離原處來達到消除分蜂熱的效果。

日常管理

拋去氣候環境以及蜜源花期對蜂群的影響不說,如果養蜂人日常管理不到位也會使蜂群難以維繫強群。例如,流蜜後期過度取蜜,蜂群沒有足夠的蜂飼;長期飼餵白糖,蜂群日常所需的營養得不到正常補充,影響蜂群壯大群勢;還有巢內溫溼度不合理,也會影響蜂群的群勢發展。

應對方法

取蜜要適量,要給蜂群保留一部分作為蜜蜂日常蜂飼,要是取太多,極易引起蜂群“罷工”甚至飛逃;不能長期飼餵白糖,如果外界沒有粉源時建議不要喂白糖;廣東地區只有夏天對蜂群群勢影響比較大,這時可以通過調節巢脾間距(流蜜期強群3cm,弱群2cm,非流蜜期強群與弱群都應開2cm左右的巢脾間距)、巢門大小以及方向(巢門開在背風面,大小隨氣溫升高而增大)、場地選擇(陰涼乾燥)等方法進行調整。

外在的因素或許很難讓蜂群擁有很好的群勢,但內在的蜂種選育只要堅持都可以做到。隨著現今電子商務及物流運輸業的發展,全國中蜂引種已不再是難事,如果想獲得高產耐熱且不易分蜂的蜂種,可以通過選育來實現。


農家阿杰


強群是養蜂生產獲取高產的基礎,在大流蜜期一個強群的生產效率遠遠要大於弱群,因此如何將蜂群培育成為強群是養蜂人的重點工作,但什麼樣的群勢才算得上強群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中蜂強群的標準是怎樣的吧!

一、判斷依據

中蜂的群勢是強還是弱需要有比較值,這個比較值即標準群勢,如何知道蜂群的標準群勢呢?蜂群中的主要蜂種是工蜂,因此可大致根據蜂王的日產卵量和工蜂的壽命來計算,如蜂王一天的產卵量在800粒左右,而工蜂的平均壽命在35天左右,因此一個標準群的蜂量應該有28000(800*35)只蜂,超過極為強群,反之則為弱群。

二、群勢標準

中蜂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群勢,如果按照理論值來判斷是不是強群極為不準確的,那到底有沒有一個判斷標準呢?標準肯定是有的,在中蜂養殖過程中有經驗的養蜂人總結出了一個大致判斷標準,在早春繁殖期若有3框以上的蜂則算得上強群,而在大流蜜期有7~8框以上蜂可稱之為強群,4~6框為中等群,3框以下為弱群。

三、結構正常

蜂群一般由工蜂、雄蜂及蜂王構成,工蜂是蜂群的主要成員,數量極為龐大,大約佔整個蜂群的99%左右,雄蜂在整個蜂群中約佔1%左右,而蜂王一般在蜂群中有且只有一隻,和動輒數以萬計的工蜂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若一個蜂群雄蜂數量過多即便是總蜂量達到強群的標準也算不上強群,因為這樣的蜂群是極為不正常的。

四、強群培育

強群對提高養蜂的經濟效益至關重要,那該如何培育出強群呢?其實培育強群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養蜂人很長時間的精心管理,首先要確保蜂場環境如溫度、光照、水源等適宜中蜂生存,同時蜂王的質量也要有保證,對於老弱病殘王要及時換掉並及時防治蜜蜂的病蟲害,做好這些後便可通過獎勵飼餵來快速繁殖蜂群了。

總結:強群是很多養蜂人的終極目標,但何種群勢算得上強群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蜂種判斷標準不同,即便同一蜂種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點都有不同的標準,對此養蜂人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