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第一次去易縣遊覽荊軻塔,記得是在三年前四月初的時候。那次是與幾個旅遊跑友相約,到那裡一是想參觀遊覽,二是想登山越野。也正是在這次遊玩中,第一次切身感受了“

易州五塔”中的三塔,也瞭解了其他兩塔的前生和今世。

易縣,得名於易水河,戰國時燕國的下都。戰國末期,秦國強盛,燕國積弱,面臨被秦國滅掉的危險。為了挽救燕國於危亡,燕太子丹在燕下都籌劃了一次"荊軻刺秦王"。這幕歷史大劇的結果是一批慷慨之士英勇赴義——原秦國將領樊於期,為雪秦王戮歿父母宗族之恨自刎而亡;這幕歷史劇的主角荊軻,"圖窮匕首見",刺殺秦王未遂被殺;在易水河畔為荊軻送行擊築而歌的高漸離,後為報燕國之仇以築擊秦皇帝,不中而死……之後,燕國為秦國所滅。

在易縣縣城南部,自西南向東南方向依次呈弧形排列著五座塔,分別是荊軻塔、白塔、黑塔、鎮靈塔和燕子塔。而當初修造這五座塔,也都和戰國時期燕國的幾位歷史人物有關。

荊軻塔

據說荊軻刺秦王未走之時,大家就知道此舉定是沒有歸期的結局,所以太子丹提前拿荊軻的衣物在易水河畔的一個山頭給他建了一個衣冠冢,後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荊軻山;到了公元1103年又在冢上建塔,故稱荊軻塔;現存之塔為明代重建、清代修葺;1985年又進行了全面維修。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如今荊軻塔那裡已經建成了公園,各項設施趨於正常。那天我們一行人在停車場停好車,小跑了一會就到了“五塔“之一的荊軻塔。荊軻塔為八角十三層的實心磚塔,通高26米,為磚石結構。塔身下端為一個八角形磚砌臺座,臺上建須彌座,須彌座上以磚雕製出平座欄杆,整個須彌座雕飾極為富麗。塔身往上每層高度遞減,使塔身輕盈挺秀。每個人先和義士之塔來了一張合影,是想沾沾他的英勇之氣!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易縣白塔、黑塔

由荊軻塔向西南方向跑上二、三公里的距離,就到了“五塔”中的第二塔——白塔了!白塔又稱羊角哀塔,為四角三層的青磚石結構,坐北朝南,高十五米,每層逐步上縮,底為彌須座,正面每層有一拱形門,其他面假窗、花卉鏤刻,古樸簡練。古塔矗立在三面懸壁的巨石凸起處,蔚為壯觀、肅穆。據傳此塔始建造於元代,距今已經歷了近千年的風霜雪雨,略顯羸弱的塔體似乎已挺不直腰身,古塔四周如今已被鐵件加固。雖說模樣極不受看,倒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幾位跑友聚在一起,又在白塔前拍照留念,也稍事休息一下。順便說起了白塔的故事——據傳,白塔是為羊角哀所建。羊角哀是戰國末期燕國的一個窮讀書人,可謂家徒四壁!他窮,可在一個冬夜又偏偏遇到了一個更窮的讀書人——左伯桃!左伯桃當時聞楚元王招賢納士,便奔楚而去,不想時值寒冬,又冷又餓,偏巧路遇羊角哀的寒舍。大寒之夜二人一見如故,整整談了一夜,並結為兄弟!天明之後二人攜行,同望楚國而去。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想不到走了沒幾天,路上又遇到了更大的風雪,又飢又寒,左伯桃感覺此刻必須要有一人作出犧牲,便留下了所有食物,以及自己的衣物給羊角哀,只圖力保一人,自己氣絕於枯桑之中。羊角哀早上醒來發現後大受感動,在大雪中拜別左伯桃而哭:但得微名,必當厚葬。後來羊角哀果然做了楚國的中大夫,厚葬了恩人左伯桃。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夢到左伯桃對他哭訴,說自己的墳地離荊軻墓太近,荊軻呵斥他是凍死餓殺之人,不能埋得離荊軻墓太近……如果再不葬別處,就發墓取屍,扔到野外(敢情荊軻也有自私一面啊)! 如此幾番,最後羊角哀為報答左伯桃當初的相救之恩,遂拔劍自刎,死前囑人埋於左伯桃墓側,以便陰間保護左伯桃……是夜二更,風雨大作,雷電交加,喊殺之聲,傳數十里,自此與荊軻墓相安無事。

後人為了紀念左伯桃、羊角哀的二人的弟兄大義,就在兩個山頭各建了一座塔——白塔為羊角哀所建,黑塔為左伯桃所建。後世遂稱友誼深厚者為 “ 羊左 ” 、 “ 羊左之交 ” 。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站在白塔的位置向南望去,遠處的另一座山峰之上隱約可見一黑塔——兩山之間隔有張石高速公路。資料記載原黑塔始建於元代,為磚石結構,塔高13米,塔體通黑。抗日時期曾遭鬼子炮擊毀壞,並於1996年的一次大雨中倒塌。2015年黑塔得以修復。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鎮靈塔

再往西南,就是鎮靈塔了。鎮靈塔又稱樊於期塔、血山塔——由於時間關係,“五塔”中的後兩塔——鎮靈塔和燕子塔就沒有時間到實地去看了。通過當地旅遊跑友介紹等,現歸納整理如下:

樊於期為助力荊軻刺秦王,自死於荊棘軻之前。樊於期死後,在他家的附近逐漸聚居成村。因附近山上有紅土,被傳為是樊於期的鮮血所染,遂取名“血山”。公元1261年的時候在那裡修建了一座鎮靈塔,用來紀念樊於期。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存世殘塔高約7米,三層方形,磚石結構,造型十分奇特——據說三層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而無頂,則象徵著樊於期遺體有四肢而無頭顱(頭顱被荊軻提去見秦王)。

2018年6月,鎮靈塔得到了重新的修繕。不成想修繕後的結果受到了眾多的非議——原為磚塔,但現在被抹成了白灰塔;原為無頂,現在被安上了塔尖……是保護還是破壞的質疑聲不斷!還是自己看圖評判吧!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燕子塔

燕子塔,又稱觀音禪寺塔,位於易縣縣城東南六公里的燕子村。 古塔始建於遼代,明代修繕,相傳是為紀念太子丹的。通高16.5米,塔座為束腰形,第一層有塔心室。塔址處原建有觀音禪寺,古塔為該寺的附屬建築,但寺已毀。1985年河北省文物局撥出專款對塔基進行了維修。

荊軻塔、燕子塔安好,白塔、黑塔相宜,鎮靈塔卻為何變成這樣

五塔立易州,義士傳美名。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問義不懼死,慷慨赴國難!每每危機之時最能體現的往往就是忠義——這些故事和傳說,不恰恰印證了那句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麼?!各位小夥伴還有補充的,請在文後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