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鬥外敵 抗清廷 懲惡揚善 替天行道的上海幫會——小刀會

小刀會來源有兩種:一屬 天地會支派,一屬 白蓮教支派。上海小刀會屬於前者。

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立於 福建廈門,不久傳至上海。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推動了上海人民的反清鬥爭走向高潮。咸豐二年(1852)青浦縣天地會首領周立春,率領白鶴江一帶農民發動抗糧 武裝鬥爭,進攻縣城,衝進縣衙門,活捉知縣餘龍光。 咸豐三年七月十三日(8月17日), 徐耀領導嘉定千餘人起義,衝進嘉定縣城,驅逐知縣馮瀚。

一支鬥外敵 抗清廷 懲惡揚善 替天行道的上海幫會——小刀會


八月初三,周立春、徐耀領導第二次嘉定起義,佔領了嘉定縣城,並以“義興公司”名義發佈告示:“本帥……師兵伐暴,志在掃除 貪官汙吏,並勿擾害 良民。”初五,小刀會領袖 劉麗川、 潘啟亮聯合福建幫小刀會首領李咸池、 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迅速佔領了 上海縣城,擊斃了上海知縣袁祖德,活捉了蘇松太道 吳健彰。起義軍最初不過千人左右,幾天之內發展到萬人以上。起義當天建立了革命政權,稱大明國,劉麗川被推為“大明國統理政教招討 大元帥”;李咸池為平胡 大都督;陳阿林為左元帥,總理軍務;林阿福為右元帥,兼署上海縣事。劉麗川發出 安民告示:“城廂內外,勿用驚遷。 士農工商,各安常業。方今童君昏聵,貪官汙吏,佈滿市朝。韃夷當滅,明覆當興。”“本帥已嚴飭部下 兵丁,不得取民間一物,不得奸民間一女。違者重究,各宜凜遵勿違。”當天晚上,劉麗川公開宣佈:起義軍與太平天國有聯繫,奉行太平天國的法令。

十三日下午,劉麗川正式向各國駐上海領事公佈:起義軍建立的政權是“太平王的部屬,在太平王的指揮下 一致行動”。劉麗川還給天王 洪秀全寫了一個奏報,說小刀會“率千義勇,立定上海”,“保護居民輔戶,安業如常”。希望“主上早命差官蒞任”,“以順天心,以慰民望”。太平天國得到消息後,東王楊秀清寫了一道 檄文,歡迎劉麗川“率眾來歸”。駐守鎮江的 羅大綱還在 儀徵各碼頭製造皮篷小船600只,去上海接應小刀會。因當時天京受到江南、 江北大營的圍困,分兵東下接應的計劃未能實現。儘管如此,小刀會卻一直奉洪秀全為領袖。

一支鬥外敵 抗清廷 懲惡揚善 替天行道的上海幫會——小刀會


不久,劉麗川將大明國改稱太平天國,自稱“太平天國統理政教招討大元帥”。小刀會起義後,迅速向四郊發展,佔領了寶山、南匯、川沙、青浦等縣城,一度克復了太倉。小刀會佔領上海, 江南大營主要餉源的 江海關稅收陷於停頓,漕糧海運也受到影響,故清政府急忙從江南大營抽調兵力,由署 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到上海鎮壓。八月底,上海四郊各縣,相繼被清軍奪回,小刀會退回上海,由進攻轉入防禦。英、美、法等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公然支持清政府,鎮壓小刀會起義。他們策劃救出了被起義軍俘虜的 道臺吳健彰,將其隱藏在美國領事館。

咸豐四年六月初五(6月29日),代理江蘇巡撫 吉爾杭阿派吳健彰與美、英、法三國駐上海領事談判,簽訂了“協定”九款,成立 稅務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 中國海關。從此,中國的海關淪入外國侵略者之手。隨後中外反革命勢力進一步勾結,採取“按段築牆,杜絕接濟”的辦法,從上海縣城北門外修築一堵牆,隔斷城內起義軍和郊區及租界的聯繫,使小刀會失去糧食和其他軍需品的供應來源。十月,法國侵略軍頭子辣 厄爾宣佈“法軍對叛軍進入包圍戰爭的狀態”,並於二十五日夥同清軍,突破北門城牆,進攻上海縣城,英國駐滬領事阿札國(1809―1897)也隨軍出動。

一支鬥外敵 抗清廷 懲惡揚善 替天行道的上海幫會——小刀會


此後侵略者與清軍相勾結,長期圍困上海,屢次 向城內起義軍發起攻擊。起義軍曾於十一月打退侵略者的進攻,斃傷法軍40多人、清軍2000多人,但終因 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被迫於咸豐五年 正月初一(2月17日),棄城突圍。次日,劉麗川率領一支起義軍,到達上海近郊的虹橋。在同敵人激戰中,劉麗川、陳阿林、徐耀、 周秀英等相繼壯烈犧牲。潘啟亮率領一部分起義軍參加了太平軍。上海小刀會起義,一共堅持了17個月之久,狠狠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您的點贊 關注 轉發 收藏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