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龐大的恐龍為何滅絕?溯源侏羅紀的祕密

在西方,“恐龍”一詞特指恐蜥,即恐怖的蜥蜴,日本古生物學家也譯為“恐竜”,後來流行於中國。恐龍是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長達1.6億年之久。

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4億年至6500萬年前,是一種部分能以後肢支撐身體直立行走的脊椎類動物。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是恐龍的後代——鳥類卻存活了下來,並繁衍至今。


如此龐大的恐龍為何滅絕?溯源侏羅紀的秘密

恐龍適宜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裡,侏羅紀時期空氣溫暖而潮溼,食物相對容易獲取,因此,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1億多年,但因為某些原因,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現在,人們能看到的只是當時殘留下來的大批恐龍化石。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們和恐龍愛好者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尋找真相,氣候變遷、物種爭鬥、隕石撞擊都是人們提出的假想原因,究竟哪些猜想更具有說服力呢?

如此龐大的恐龍為何滅絕?溯源侏羅紀的秘密

目前,在眾多恐龍滅絕原因的猜想中,小行星撞擊事件是相對主流的觀點。根據該猜想,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碎片,在6500萬年前,闖入地球的公轉軌道,撞擊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進而對全球各地的生態系造成影響。此外,全球的白堊紀與古近紀交接地層中,銥元素含量高於正常標準。銥(Ir)在地殼中是非常罕見的金屬,然而,大部分小行星與彗星中卻富含銥元素,這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有力證據之一。

如此龐大的恐龍為何滅絕?溯源侏羅紀的秘密

小行星碎片撞擊後完全蒸發,釋放出相當於100兆噸TNT當量,再加上侏羅紀時期空氣含氧量高,短時間造成了全球性的火災風暴。在火災風暴的突襲下,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火災造成食物的短缺、空氣含氧量的降低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可能因素。

除了火災,小行星碎片造成的強大撞擊波進一步引發了地震,造成大型海嘯,席捲整個陸地。海嘯瞬間吞噬了大批淡水魚類、脊椎動物、樹木、枝幹、貝類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命。

小行星碎片撞擊還可能引發全球性的火山爆發:大量的灰塵、大量的硫進入大氣層,遮擋陽光,讓氣溫迅速下降,造成全球性寒冬,加上日照量的下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導致植物大量消失,繼而食物鏈頂端的恐龍也跟著滅亡。

某一種生物的滅絕一般都不是瞬間發生的事情,世界是一個共同體,每個環節的每個因素都是相關關聯的,其中一個因素髮生了變化,那麼極有可能在較長的週期內產生影響。

因此,恐龍滅絕並不單單是某一個因素或者事件導致的,自然界中一個小小的變化都有可能是恐龍滅絕的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