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媽心理學-----一年級孩子媽媽的苦與甜(一)生病不是真的生病

開學已經幾個月了,這段時間對於我來說是漫長而痛苦的,開學第一週,小以就感染了肺炎,因為沒有床位的緣故,我只能每天帶他來回一個多小時去醫院輸液。期間還要忍受小朋友的很多壞脾氣,一方面著實擔心他的身體,另一方面卻為著孩子拉下功課而焦心,第一週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適應的關鍵期,孩子本來就是班裡偏小的,又慢熱,還調皮,真的去上學了到底是什麼樣的境況。焦慮和勞累誘發了我身體很多不適,開始感覺頭昏和沒有食慾,一點吃不下東西,沒有力氣,悶悶不樂,睡眠不好。

以媽心理學-----一年級孩子媽媽的苦與甜(一)生病不是真的生病

終於難熬的一週過去了,小以終於在第二週的第二天上學了,而我也鬆了一口氣。但是緊接著老二開始感冒、拉肚子,於是我開始為了老二跑醫院,半夜掛急診。有一天走在路上感覺暈的要摔倒,回想其這段時間的各種不適,開始懷疑自己的抑鬱症是否捲土重來。於是靜下來,自我診斷了一下,確定不是。每天渾渾噩噩的在不舒服中度過,還要輔導小以的功課和心理方面的疏導,自己因為骨折的緣故,停滯的工作也沒有復工。

以媽心理學-----一年級孩子媽媽的苦與甜(一)生病不是真的生病

怎麼說小以上學了,都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和紀念。我也開始牽腸掛肚的,第一週自是相安無事的一週,只是功課方面很多不足·······

我的第一次道歉給了一個小孩

某周的週一老師給我發過一張照片,一張畫滿鉛筆的課桌躍然眼前,不用想小以畫的。當收到照片的時候,我感覺馬上就要爆發了,如果現在小以在我眼前,我估計我會飛腳一下踢上去。下午學校上陶笛課,這個是小以最不喜歡的一項課程,老師發了一個視頻,視頻中,同學們都是在認真的吹著陶笛,只有小以轉頭回去,沒有吹。這個如同火上油一般,讓我聯想起小以在平時上課的時候也是時不時轉頭,不認真聽課的狀態,心中的火不能下壓。

以媽心理學-----一年級孩子媽媽的苦與甜(一)生病不是真的生病

經過了平靜了一下午的時間,我接了小以放學,但當我看到小以的樣子的時候,我心裡刺刺的難受,步履蹣跚,低著頭,身上揹著大大的書包,壓得他彎了腰。一種默然的心痛湧現瀰漫在心裡面,我平靜的問了他為什麼把書桌畫成那樣,他告訴我那是別人的書桌,因為那個小朋友惹了他和另外一個人,是另外一個人先畫的,他再畫的,只不過他畫的多而已。所以我認識到小以的情緒和認知能力還是有很大的侷限,也就是說,他的成熟度沒有達到班級的平均水平,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判斷形勢,什麼情況下應該做什麼,自己做了這件事造成的大眾影響是什麼。

以媽心理學-----一年級孩子媽媽的苦與甜(一)生病不是真的生病

第二天老師突然給我發微信說小以將一個同學的跳繩丟到了垃圾堆裡找不到了,放學的時候我問了小以原因,他告訴我是另一個同學讓他扔的,一個出主意,一個執行,時候他們覺得扔了有一種刺激感,然後老師被丟了跳繩的小朋友大哭不止,而那個和他建立扔繩同盟的同學卻向老師告發了小以。當聽到這個事情後,真的不想說什麼,有點想放棄,有點怪他傻,背鍋俠。但是總歸一句需要給孩子彌補他給那位小朋友造成的傷害,於是我買了一根一模一樣的跳繩,帶著孩子去人家家裡道歉。但是小朋友太難受了,跟我說他不接受道歉,我突然在一個七歲小朋友面前有一種強烈的想哭的感覺。也突然認識到,自己第一次給一個小孩道歉竟然失敗了,而很多時候都是站在一個心理學者的角度去觀察小朋友,但是這刻讓我突然認識到自己需要俯就了,需要從高度角上下來了。

以媽心理學-----一年級孩子媽媽的苦與甜(一)生病不是真的生病

在回家的路上,我向小以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不滿,小以似乎也能聽懂。我也反思自己在育兒和教育的過程中站的高度和角度太旁觀了,於是決定收起自己的專業,踏踏實實的做一個媽媽,一點一點來吧。

以媽心理學-----一年級孩子媽媽的苦與甜(一)生病不是真的生病

心理學點撥:孩子步入一個全新的歷程,可能會出現各種生病,但是要知道很多孩子身體的症狀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不是說孩子在裝病,而是心理學上的“身心症”,即心理上面的不適和難適應、逃避導致了身體的反應。家長也會如此。

說實話孩子這樣,老師找的時候,家長也是挺懊惱的,因為老師會強調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那個階段我常有一種莫名的自卑和羞恥感。不知道和我一樣的家長以及過來人是怎麼樣的想法和經歷呢,小以的故事我們下期繼續,也歡迎各位家長們各抒己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