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寶寶的這個動作是病態嗎,家長的操心有沒有必要

這幾天路過小區廣場,偶然聽到一位婆婆在抱怨自己的媳婦,停下來細聽才明白緣由。原來這位婆婆家剛添了一對龍鳳胎,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是就是因為這兩個小傢伙的、不約而同的動作-----寶寶兩隻小胳膊同時舉起,手部傾向內斜,就是這個動作讓婆婆對功臣兒媳婦抱怨不已,愣是埋怨媳婦懷孕的時候貪吃,亂髮脾氣導致了孩子一生下來就發驚。

心理學:寶寶的這個動作是病態嗎,家長的操心有沒有必要

​其實這個動作差不多是每個新生兒的必修課,只是有的新生寶寶做的多而頻繁,而有的新生寶寶做這個動作較少了罷了。通常這個神奇的動作只是發生在新生兒的身上,它有一個國際公認的名稱------莫羅反射(Moro Reflex),也就是人類最原始的反射之一。說白了這個動作反射和小朋友的自然吮吸,猛然見了強光就馬上閉上眼睛等動作是異曲同工的,而莫羅反射和以後身體、心智等的發育說是息息相關的。但是這個動作卻是有時效性的,隨著新生兒的長大會慢慢消失。

心理學:寶寶的這個動作是病態嗎,家長的操心有沒有必要

這個原始反射在兒童心理學研究範疇和領域裡面也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有趣的不是動作本身,而是人們在看到新生兒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的反應。很多老一輩、老思想的人在看到寶寶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總是如同上面那位婆婆一般覺得孩子胎裡受了驚嚇,所以一出生就表現出恐懼反應。甚至有的老人會愛屋而恨烏,覺得自己的大寶貝這個驚嚇掉魂了,進而埋怨怨恨寶媽,孕期保養不當,有的偏遠的地區在看到寶寶這個反射的時候,竟然會做出驚魂的“壯舉”。

心理學:寶寶的這個動作是病態嗎,家長的操心有沒有必要

不過為什麼有的寶寶會頻繁的做出這個動作,而有的寶寶則會比較“遲鈍、無反應”呢,原因在於莫羅反射是有發生條件的,比如外環境是比較吵鬧,或者喧譁的場合,寶寶會以這個聲音為契機做出這個動作;還有一種明顯的情況就是外在光線的突然變化;抑或者是突然的觸摸等行為發生的時候,寶寶都會用這個原始反射來保護自己,心理反應本能讓他感覺到自己處於危險了,需要自我保護和媽媽的保護了。所以具有頻繁莫羅反射嬰兒的家長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寶寶是否經常暴露在強烈、不安靜的環境中呢。

心理學:寶寶的這個動作是病態嗎,家長的操心有沒有必要

所以莫羅反射也稱之為驚跳反射,當這個情況發生的時候,大人需要做的不是埋怨和驚嚇,也不要馬上抱起寶寶,更不要抱怨寶媽,而是需要輕輕握著寶寶的手進行安撫即可。

心理學:寶寶的這個動作是病態嗎,家長的操心有沒有必要

由此看來莫羅反射是新生兒天然的自我保護和防禦機制,這個發射不要特別懼怕或者治療,它會隨著孩子大腦主幹的發育和大腦皮層和鏈接的完善而漸漸在之後幾個月裡面消失。只不個體差異原因具體時間也不同。

心理學:寶寶的這個動作是病態嗎,家長的操心有沒有必要

至於上面婆婆老觀念認為的自己媳婦孕期生氣受驚,孕期貪吃、貪涼等都是完全沒有依據的。

更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正常了,相反這個動作發射恰恰是孩子和外界接洽的最早、最有力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