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肥水知多點!實戰派總結: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肥水肥的是什麼,很顯然是水體中的浮游植物,而浮游植物的培育需要滿足一定的需求,即:

一、溫度;二、光照;三、營養;四、藻種;五、菌種;六、其它。筆者將其命之為“六要素高效肥水法”。

一、溫度

池塘水溫低於12攝氏度的情況下,細胞體內的生物酶活性較低,藻類繁殖較慢,肥水相對比較困難,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近日很多地區池塘水溫已超過12攝氏度,早春肥水正處於最好的時機;

二、光照

植物的生長繁殖需要充足的光照時間和強度,使葉綠素能夠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完成物質和能量的轉化與積累。對於池塘肥水來說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天氣陰晴(天氣預報)、水體的透明度、水體濁度等因素;

早春肥水知多點!實戰派總結: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三、營養

浮游植物屬於微生物,其營養來源很多是以小分子和離子形式的,因此需要考慮肥料的溶解性和持續性。以元素來說需要碳、氫、氧、氮、鈉、鉀、鈣、鎂、磷、硫、鐵......等,人缺鈣會齒牙動搖,缺鐵會肌膚蒼蒼,缺鋅會智令昏昏,當然浮游植物的營養需求和標準要複雜很多,還是要儘量全面和均衡。很多養戶按照傳統農作物氮磷鉀—-葉果杆的思維單純使用化肥或複合肥,往往達不到很好的肥水效果,有時候反而水沒肥起來倒是把氨氮亞鹽“肥”起來了,建議還是使用水產動保廠家生產的相對專業漁肥。

傳統農作物植物與浮游植物在營養需求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最大量元素:碳。由於介質的不同,傳統農作物植物幾乎沒有補碳的概念,水產上最近幾年在“碳肥”的使用上越來越得到廣大養戶的認可和推廣,需要特別引起注意。

早春肥水知多點!實戰派總結: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早春肥水知多點!實戰派總結: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不遠的將來,浮游植物“全價肥料”將使肥水變得更高效;

四、藻種

目前的藻種來源有兩塊,一是市面上銷售的各種藻種,二是天然水域中的天然藻種。前者首先多藻種單一,相對濃度較低,畝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其次其需要低溫保存,常溫保質期較短,再次池塘與培養液環境相差很大,早春低溫且晝夜溫差天氣異常等情況,很容易造成藻種下到池塘後應激死亡。天然藻種則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建議肥水之前先進部分外源水以為藻種;

早春肥水知多點!實戰派總結: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五、菌種

池塘的菌類和藻類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菌類的繁殖有利於藻類的培育,因此菌種在早春的肥水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益菌的種類很多,包括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線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EM菌等,其中芽孢桿菌分解能力最強,使用的也最多,但其生長繁殖需要的溫度較高,早春低溫天氣不穩情況下進入水體後部分又會進入休眠狀態,建議使用乳酸菌配合肥水;

六、其它

前面五要素很多技術員和熟練養殖戶都能注意的到,其它的因素往往恰恰是最重要的,很容易被忽略。

1、農藥、重金屬、抗生素、消毒劑等殘留,造成藻類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影響肥效;

2、酸性土質或底質泛酸,導致池塘總體ph偏低;

3、總鹼度偏低,水體不穩定。總鹼度反應的是水體的緩衝能力或抗應激能力,總鹼度偏低的表現為池塘下肥後又迅速掉肥,往往早晚ph變化較大;

4、水清底淺,水體不穩定,早春天氣變化無常而且晝夜溫差較大,很容易造成新生幼藻應激死亡,建議適當加深水位,然後再下肥(最好帶深色,比如腐殖酸鈉等,幫助水體吸熱提高水溫促進藻類生長和繁殖);

5、藻類的競爭對手干擾,比如青苔。早期的青苔問題實質上正是本文所講的及時高效肥水的問題,按照科學的肥水培藻思路,達到高效肥水的效果。水肥起來青苔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青苔干擾降低,後續再肥水自然高效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如果青苔確實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浮游植物的生長和繁殖,則必須要先處理青苔然後再肥水,略;

6、天敵剋制,比如浮游動物的爆發,早晚可以沿邊觀察到浮游動物大量聚集,水體呈現紅濁或黑濁或白濁,必須要先處理浮游動物然後再肥水。


總 言

對於絕大多數池塘來說,科學高效的肥水方案步驟為:

一、排除第六要素中6小因素的影響;

二、準備好材料:藻種、菌種、肥料;

三、擇良辰(上午)吉日(連續3天晴天)下肥。

無論何種肥水思路、步驟或者是產品,萬變不離其宗,熟練掌握“六要素高效肥水法”(溫度、光照、營養、藻種、菌種和其它),相信就沒有難肥的水了。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或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