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兵變的主謀是誰,目的是什麼?為何會使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馬嵬驛兵變的主謀是誰,目的是什麼?為何會使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馬嵬兵變,是唐代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它標誌著唐玄宗統治的結束和唐肅宗統治的開始,在唐代政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於兵變的歷史真相,歷來是唐史學界積極討論的課題,不少學者已經做了十分深入有益的研究。

馬嵬驛兵變的主謀是誰,目的是什麼?為何會使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十萬,以誅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這就是導致唐王朝由勝轉衰的安史之亂。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在天寶十五年(756年)攻破長安門戶潼關,長安城已是危在旦夕,驚慌失措的唐玄宗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姊妹、楊國忠父子、后妃皇子皇孫及心腹宦官高力士、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約3000禁軍將士倉皇逃出長安,準備前往西蜀成都避難,馬嵬驛兵變,正是發生在這一次逃難期間。

馬嵬驛兵變的主謀是誰,目的是什麼?為何會使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當時場面一片混亂,唐玄宗拋棄了很多,只帶著自己的親信和楊貴妃一路逃跑。唐玄宗跑到馬嵬驛的時候,軍隊就以楊國忠造反為由誅殺了楊國忠。而這些軍隊在誅殺了楊國忠之後,硬是逼唐玄宗弄死了楊貴妃。

楊貴妃為什麼必須死?

馬嵬驛兵變的主謀是誰,目的是什麼?為何會使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陳玄禮大將軍認為,安史之亂跟丞相楊國忠脫不了關係,所以他跟士兵一起殺了楊國忠。又因為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陳玄禮擔心,等這次事變過去之後,楊貴妃會因為楊國忠的事情而陷害忠良,所以兵諫讓唐玄宗殺楊貴妃。一方面,唐玄宗這麼做可以穩定軍心。另一方面,殺了楊貴妃可以免除後顧之憂。

如此,玄宗才不得不忍痛割愛,揮淚讓高力士帶著楊貴妃到佛堂,一條白綾縊死了她。

馬嵬驛兵變的主謀是誰,目的是什麼?為何會使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一些人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兵變是早有預謀的,是一場有計劃、有指揮的軍事行動。馬嵬驛離長安城不過一百多里,走一天工夫就能到達,禁軍不可能這樣嬌嫩,也不可能當時已飢餓到要發動兵變的地步。有人提出,當時唐玄宗身邊的宦官高力士是兵變的主謀;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兵變的幕後主謀是當時的太子李亨;還有人認為,兵變的主謀是李亨身邊的宦官李輔國。

馬嵬驛兵變的主謀是誰,目的是什麼?為何會使楊貴妃命喪馬嵬坡?

在我看來,大可不必去尋找兵變的後臺主謀。以六軍將士為主體而發動的兵變,實質上是各種勢力反對楊國忠的一場群眾性運動,並不是個別人能夠煽動起來的。陳玄禮曾經慷慨陳詞:今天下崩離,皇帝出逃,國家蒙難,人民死亡,這一切難道不是楊國忠專權所造成的嗎!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這種呼聲,喊出了廣大軍士們的真誠願望。

由此看來,馬嵬驛之變的主要目的就是除掉楊國忠父子,這起兵變最大的主謀普遍認為不是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而是早就跟楊國忠積怨很深又急於繼位的皇太子李亨。而楊貴妃同樣死的並不冤,安史之亂的禍源,其實就是楊國忠、楊玉環這一對兄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