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極少數


一,我們這一代,總的來說是自由奔放的一代,相對上一代來說,不但是苦難少了很多.


上一輩的人經歷過自然災害,文革,在很長一段時間基本喪失了話語權,也可以說是思想迷失了方向,即使內心有許多疑問也只能關在家裡叨咕.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父母常常說,你們這一代是最幸福的一代,看,現在多好.... 這話我也準備著以後跟我孩子說.如果說上一代的沉默多少是無可奈何的表現,那我們這一代的沉默也許就是戰略上的考慮了.

跟潮流,追時尚,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比比皆是,喇叭褲的流行,遍街的男女青年都在掃地,牛仔褲的風靡,大家的腿都成了棒棒,記得我中學的時候,有一天早上上學突然發現,全世界都穿著軍大衣,這種很老式的,一直是老人家冬天取暖的厚重的衣服也時尚起來了.還有很多.等等.類似這種所謂的時尚前衛有個強烈的共同特點,一但這股風吹過了,這種時尚就只能拋棄或者只能在家裡展現了,走出去就有老土,落伍的嫌疑.這也是另一種時尚的表現.如果你有遠見,珍藏起來,也許過幾十年又輪迴一次.所以如果你要緊跟時尚,也就得不斷的拋棄,不斷的增加.而總有那麼少數年輕人是不趕潮流的,所以他們好象也就無所謂落伍,反而顯得平實,恆定,以一種不變應萬變的姿態面對.

沉默的極少數


二, 差不多十年前,我年少輕狂的時候也曾經投身過股市,

雖然本錢不多,卻是抱著成為富豪的決心,因為聽到過太多股市傳奇.剛開始,我還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很相信自己,很少被報紙,電視及身邊股友的意見左右,雖然沒有賺過大錢,但幾乎沒虧過.漸漸的,外在的意見太多,加上自己總覺得沒有發到大財,不知不覺被外界牽著走了,大家都知道,當時很多散戶都是集中在交易所門口交流,很多被稱為"老師"的經常來發表高見,引誘大家去某某禮堂聽他的股市講座,是要買票的那種.很多人喜歡圍著這些"老師",請他們給點意見,哪隻股票有潛力,哪隻股票該拋了,老師們總是很深沉的指點,然後大家都一窩蜂的去買這買那,當時我是非常佩服這些"老師".現在知道了,全是一群騙子,自己都在股市上虧得一塌糊塗.還有就是報紙廣播電視,經常有專家出來推薦哪隻股票有潛力,哪些是垃圾.我都信以為真.結果可想而知,我是血本無歸的爬出股市的.現在想來,當時有一個辦法可以賺錢,就是跟"老師""專家"們的意見反著來,那就一定賺了.

在當時我看來,大多數人都是跟風的,頭腦發熱的,喜歡隨大流,感覺是一窩風的去搶錢,而且錢好象就在那裡放著等我們.但也有少數人不隨大流,比較冷靜,按著自己的計劃行事,大家搶的時候他們賣,大家賣的時候他們買.記得有個笑話:說有一個老和尚,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一次無意中來到股票交易所門前,看見門裡冷冷清清,就問這裡為何如此清淨,旁人說,現在是熊市,股票沒人買.老和尚想,沒人買我就買吧,算做好事情,就買 了.回到廟裡修行去了.一段時間後,老和尚又路過交易廳,看見這裡人山人海,擁擠不堪,就問是怎麼回事情.旁人說,現在是牛市,股票漲得厲害,天天漲停,想買還沒不到.老和尚想,既然大家都想買,那我就把我的賣了吧.就把股票賣了.結果就是,這個老和尚錢賺得最多.當然,這只是個笑話,但說出了一些道理.

沉默的極少數


三, 一窩風似的追來逐去,是現在人的一大特點.

急功近利,什麼好做,就全都做什麼,前幾年耳機利潤高,廣東一下新冒出幾百家耳機工廠,中間炒家就不計其數了,競爭的結果就是利潤越來越薄,最後沒利潤.現在市場一飽和,死了一大半.道理很簡單,這個社會是窮人多還是富人多,有沒有可能這個社會大部分都是富豪?不可能.那隨大流也就跟發財致富背道而馳了.

人潮的煽動性是具有魔力的,大多數人都不能免疫,隨波逐流,但也有極少數人能沉靜思考,堅定信念,他們成功的幾率應該更大.

有一次我跟幾個朋友打麻將,四個人中其中兩個是我很熟的朋友,另一個是他們的朋友.我很熟的兩個中,有一個跟我有點相互看不慣,我看不慣他的言行,經常教訓他,而他很不服氣(換了我也不服氣),另 一個相處較好.有一把,我"包了",就是多了張牌,按規定該給每家賠錢,我想賴過去,不想賠錢,朋友的朋友很激動,說一定要我賠,按他當時的話說:就是不賠走不掉.在我跟他爭執的時候,平時不服氣我的朋友一聲沒說,默默的,到是相處好的那個朋友站在對方一面說我該賠.我知道我理虧,最後還是賠了.我想說,沒出聲的朋友表現得比較厚道,用沉默來表示.而不是急於要拿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另一個朋友就顯得太急了.很巧的是,現在,沉默的朋友做了老闆,雖然企業不大.而我還在苦苦的打工,另一個朋友,混得比我還慘.我這樣說好象有點小氣,應該說跟我一樣慘.這也許是巧合吧.

沉默的極少數

四, 沉默的老闆

最近才聽老同學說,高中有個同學(嚴格的說是我同學的同學),現在跟我一個城市,是一家民營IT企業的老闆,這家企業年銷售額10億左右.我是做IT的,我一問就知道了,確實是,這個人我還見過.當年在他班上很不起眼一個人,據說還經常被我同學欺負,但他都保持沉默,很能吃得虧.老同學跟我說,要不你去找找他,看有沒有能幫助的.我說算了,我這半輩子都沒主動給人家打過招呼,現在去算什麼,要不你去,同學說他也不好意思去.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是挺威風的,因為社會經驗多,在單位屬於唧唧喳喳一類,身邊還有一群唧唧喳喳的同類,經常不懂裝懂,指點江山,,看上去像是年輕有為,其實是狗屁不懂,最大的願望是自己開公司,對於開公司的程序比誰都熟悉,但從來沒想過開了公司幹嗎,怎麼賺錢,好象開個公司就是老闆,就坐著收錢了.在單位小事情不願意幹,幹多了有吃虧的感覺.我們發了工資不是喝酒就是跳舞泡妞,好象工作就是為了等發工資.穿著也光鮮.公司裡除了我們這些好高騖遠的以外,總有一兩個不顯眼的年輕人,默默無聞的做著事情,話很少也不跟我們怎麼往來.用我們當時的話來說,他們的錢都存著不知道幹嗎去了.不用我說了,最後當我們離開公司的時候,這一兩個人已經是公司的領導了,已經騎在我們頭上拉屎拉尿了。

沉默的極少數


大家應該都知道,領導或者老闆,越是大的越明顯,都很少言,肚子裡能裝下事情,少有誇誇其談的,其中有個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職位,說出的話更有分量,也具有責任性.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果一個普通人也是這樣的方式說話,那在領導看來,這個人就更適合委於責任.

學生時代的班幹部,學生會積極分子,在當時的校園是很受青睞的,也受女生的好感.當他們牽著校花班花們在校園林蔭道上漫步的時候,說的都是些類似: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萬丈的話,未來的七彩藍圖都在他們設計中,旁邊的花們都幸福得不知所以.但遺憾的是,離開學校後他們中大多就永遠的沉默了.偶爾的同學聚會,聽到了某某發財了,某某當了什麼級別的領導.一說名字.他是誰呀?啊?哦?就是那個?你不說我都想不起學校還有這個人.

沉默的極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