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戴口罩被帶走的是老外......

如果不戴口罩被帶走的是老外......


網上流傳一段視頻,南寧一女子在大街上因為不戴口罩,和工作人員發生爭執,最後被帶走,應該送到了她該去的地方。實際上這件事是可以討論一下的,視頻裡大街空空蕩蕩,是不是獨自走路也要戴口罩,去空曠沒有人的地方也要戴口罩,法律沒有規定,緊急制定的地方政策應該也不會有這樣的規定。實際上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過度執法的事,但因為是特殊時期大家普遍都能理解。

我想到的是,如果同樣情況發生在一個老外身上,他掏出了根據《外國人永居條例》頒發的“綠卡”,如果工作人員一視同仁,接下來可能會引發外交事件,國外媒體又會拿人權說事,然後是一系列麻煩;如果工作人員顧慮到可能發生的後果,而對老外網開一面,那麼正在徵求意見的《外國人永居條例》,就是對外國人的“超國民待遇”,或者反過來說,就是對那位南寧女子乃至中國人的“歧視”。很顯然,我們不能要這樣一部法律。

2012年2月,一件好人好事在網上傳頌。有個日本青年在武漢旅遊,自行車丟了,派出所接到報警後立案偵查,媒體也聞風而動,在全城的接力尋找下,終於在第三天找回了這臺自行車,警方還特別舉行了交車儀式。中國人忍不住吐槽了:“我咋沒這待遇!”武漢常住人口1000多萬,找一輛自行車如同大海撈針,動用這麼多資源去做這件事,全部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失主是一名老外。這個老外會把在中國的遭遇告訴朋友,朋友再告訴朋友,對於武漢乃至中國來說,都是一件臉上有光的事,反之就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法律問題和一些不相干的事攪一塊就會走形。《外國人永居條例》後,再發生這樣的事,人民是不會滿意的。

2019年7月山東大學一份文件被傳到網上,在該校舉辦的中外學生“學伴”活動中,“1個留學生配3個學伴”,還特別將“結交外國異性友人”列為選項,溫馨提示:“請同學們儘可能詳細認真的填寫,以便為你匹配心儀的學伴”。這件事引起軒然大波。山東大學迅速道歉澄清,解釋說,是自願的,是為增加中國學生與留學生的理解與交流,促進山東大學學生國際化的一項活動。但是無論怎麼解釋,都改變不了對外國留學生特殊對待的本質,為什麼對中國學生沒有這樣貼心的關懷?《外國人永居條例》不會有這樣的照顧性條款,但是條例之外,會不會出現事實上的“超國民待遇”,人們是擔著心的。

這些事例說明,人們對這部將要變成法律的《外國人永居條例》提意見,是值得有關部門認真回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