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侯府上的四位千金,最不受宠的庶女,容颜却惊艳全场

故事:侯府上的四位千金,最不受宠的庶女,容颜却惊艳全场

入夜后,张灯结彩的陆宁侯府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陆宁侯爷千秋宴,每年都会有一次,但唯独今年,官员们都默契的带上了自家略成器的小辈们。

  原因无他,陆宁侯爷有四个女儿,如今都已经到了可以订下婚约的年龄。

  陆宁侯爷面如冠玉,一缕长须翩然,四十出头的他,长身玉立,气质绝佳,站在一群或肥胖或面貌平庸的官员里,宛若鹤立鸡群。

  ——光是看陆宁侯爷那副美大叔的模样,在场的众多官员,便已经放心了未来儿媳妇的外貌问题。

  随着夜色一点点变得深沉,一身珠宝环翠的陆宁侯夫人笑吟吟出现在宴会厅门口,她身后,则是跟着四个身形几乎完全一样的女孩儿。

  来了!众人齐齐精神一震,打量的视线不着痕迹的扫向陆宁侯夫人身后的四女。

  外男面前,除了陆宁侯夫人,四位小姐们自然是都戴上了遮面的纱巾的。

  身为唯一一个陆宁侯夫人膝下的庶女,走在最右侧的少女,无疑被众多来客们多打量了几眼。

  只见少女一身鹅黄小袄配粉白色的百褶裙,俏生生婷婷而立,像极了清水芙蓉,气质芳华。

  但最佳的,无疑是少女那双宛若藏了万千星子和一汪清泉的眸子,清清雅雅看过来,被看的人无不浑身舒爽,宛若被星子与清泉共同洗礼了一般。

  “嘶——”人群中仿若有定力不足的年轻男人忍不住倒抽了口冷气,细微的声响,打破了自陆宁侯夫人进门后的一室寂静。

  陆宁侯夫人向宾客们浅浅一礼后,便回头示意女儿们,各自上前献上自己的寿礼。

  大小姐一副万寿图,成功以才情惊艳了寿宴上的青年才俊们,二小姐一曲祝寿的琴曲,声声真情实意令人落泪,三小姐相貌遗传陆宁候夫妇最多,也最得夫妇两喜爱,她献上的两个亲手秀的荷包,当即就让陆宁候夫妇喜形于色,直接将新荷包挂在了腰间。

  有意无意的,所有人的注意力,又都聚集在了年纪最小的陆佳月身上。

  陆佳月微微垂眸,稳住心神,双手平稳的捧着大红锦盒上前,对着陆宁侯爷行了个万福礼,小声道:“女儿祝爹爹福寿安康。”

  陆宁侯爷微微点头,伸手亲自接了陆佳月的寿礼。

  此举一出,宾客们纷纷侧目。

  陆宁候这般,竟是将庶女当成了嫡女对待!

  陆佳月虽是庶女,但却从小养在嫡母身边,再者,她相貌出众,又有陆宁侯府这样的娘家撑腰,一些家世略不足的人家,默默思考起了让自家嫡子求娶陆佳月的可行性。

  “啪!”

  “女儿有心了,这礼……先帮为父放在书房。”陆宁侯爷脸色未变,但一双暗含怒意的眸子,却如泰山压顶一般,顿时将陆佳月吓得脸色苍白。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陆佳月边恭敬接过锦盒,边暗自思量,她是庶女,又是最小的那个,怎么也不能越过前面三位姐姐,因此,她送的是一柄质地上好的玉如意,花了她攒了一年的月例银子,心意可见一斑。

  没有和姐姐们争夺宠爱的意思,礼物也堪堪可上台面,父亲到底为什么会如此生气?

  直到退出宴会厅,陆佳月都能感受到身后来自宾客们的狐疑打量视线,陆宁候虽然没将怒意表现在脸上,但在场的都是人精,哪个看不出来是她的礼物出了差错?

  出了外人的视线范围,陆佳月加快脚步跑远,寻了个没人的空地,赶紧开了锦盒查看。

  “怎么会这样……”

  锦盒啪嗒一声失手落地,里面装着的东西被掀了出来,那东西被月光一照,黄灿灿的光泽,不炫目,却刺激得陆佳月骤然红了双眸。

  她送的是一柄玉如意!可现在盒子里装的,分明是一只纯金的王八!

  “难怪……”陆佳月无力的蹲下身,盯着地上的纯金王八,眼泪不争气的直往下掉。

  难怪爹爹会当着那么多宾客的面忍不住脾气,若不是顾忌她这做女儿的颜面,她送出这样的礼,爹爹狠狠打她一顿都是应该的。

  可她分明送的就是一柄玉如意,就在昨天,她都还细心的拿绸布将玉如意重新擦了一遍,务必让玉如意上没有任何一丝瑕疵。

  到底是谁换了她的寿礼陷害她?!

  “四小姐,您这是做什么呢?”带着笑意的女声从近处响起,不等陆佳月起身,便瞧见了一双穿着白色绣鞋的脚。

  陆宁侯府的丫鬟们是有等级的,能穿白色绣鞋的,只有四位小姐身边的贴身大丫鬟。

  来人弯下腰,纤细的指头丝毫不顾地上脏污,将金龟捡了起来。

  “四小姐,这可是您献给老爷的寿礼呢~若是让老爷知道,您献给他这样的寿礼还不够,竟然将寿礼扔进泥土里……”

  “是你!”陆佳月猛抬头,瞧着眼前容貌秀丽,笑意盈盈的丫鬟,眉头皱的死紧,“为什么?”

  这人她已经认了出来,是她三姐身边的大丫鬟素兰。

  陆宁侯府的主子,不管嫡庶,代表的都是整个陆宁侯府的脸面,她三姐这是疯了吗,若是让爹爹知道,非不得轻饶了她!

  素兰居高临下的瞧着陆佳月,眼神里满是嘲讽与得意,“四小姐,金铺从老板到伙计都可以作证,一个月前,您就下了这笔订单,订单上面清楚明白的写着,您要的是一只金龟,且还是得重三斤二两,多一两少一两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