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刘芬娅:我和我的文玩——砚台(一)


故事:刘芬娅:我和我的文玩——砚台(一)

我是个画画的,喜欢收集文玩物件,家里光砚台就有好几十方。端砚、瓦砚、青花瓷砚、玉砚,歙砚、易水砚、黄石砚、澄泥砚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砚台。夜深人静,我常常焚一炉我做的手工香,把这些宝贝拿出来一一赏玩。我收藏的这些砚台,不仅是我工作时的好伙伴,而且还是我的念想。每方砚,在我的生命中都交织着一些人,一些故事……

在我的画案上摆放着三方石砚,一方是我天天用的明乳钉纹老歙砚,一方是年前师兄特意为我雕刻的风凌石砚。还有一方是一个红色的丝绸锦盒装着一方端砚。

这方端砚不大,有三十二开书本那么大,长方形的砚。砚台上面有浅浮雕和透雕的一棵古松,枝繁叶茂,中间是砚槽,用来磨墨的。这方砚是紫石,石质很细腻,摸上去如肌肤一般光滑。砚台上面有金银线、鱼脑冻和火奈,还有两个眼,带眼珠,这些特征也是鉴定端砚的特征。这方砚,是我兄长少儒送给我的,我从广东肇庆背到许昌。

提及这台端砚,还有一段颇为感人的故事。

2013年寒假,我带着幼小的孩子和几十幅画去广州卖画。在广州朋友们的帮助下,卖掉了一部分。在朋友们的邀请下,我们母子去了肇庆,在那里,有我一帮子师兄弟们,他们都是我师父的徒弟。以前虽然没有见面,但名字早已熟识。

故事:刘芬娅:我和我的文玩——砚台(一)


在肇庆车站,我见到了少儒兄和阿标。他们俩在车站等了我们母子很久。接到我们后,寒喧一番,去了饭店,盛情款待。

用过晚饭,把我母子安排在砚雕大师,也是我的师兄阿秋家里住。一进门,博古架满架雕工精致的砚台,映入眼帘。我轻轻拿了一方砚台,浅浅的薄意雕,竹子跃然于石头上。

一个砚雕匠人必须有眼界,对于石花的取舍与勾勒,必须有深厚的学养与精深的书画功底,非一朝一夕所为。只有这样,才能雕出巧夺天工的作品来。

在我端赏砚台之际,阿标已经泡好了茶。我放下砚台,坐在一张罗汉床上品茶。我们师兄三人,聊天聊了很多。聊到半夜,他们回家,我则关好门睡觉。

故事:刘芬娅:我和我的文玩——砚台(一)


次日清晨,师兄阿标和少儒兄来接我们。用过早餐,在少儒兄的安排下,我们一行去到了端砚石头的出产地砚村。

一路上,高高低低的山在我眼前闪过,大约四十分钟,来到了一条河边停下。少儒兄去叫船,我们在河边等。

过不多久,少儒兄回来了。和他一同迎接我们的,还有两位美女和一个小姑娘,

我们一起上了船,对面满山青翠,水,环绕在山间,温柔的,像是山的一条长丝巾,围绕着群山。深吸一口气,空气都是甜甜的。

半个小时后,我们弃船上岸,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三米多高的端石上刻着两个大字——砚村。书法是师兄阿秋写的,字体行楷,自是一番风流。

在我的倡议下,我们几个人以这块端石为背景拍了一张合影,留下了精彩的瞬间,然后,继续往村里去。


故事:刘芬娅:我和我的文玩——砚台(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