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北齊校書圖》(局部)

想要欣賞、看懂、理解中國畫,首先你需要明白一幅中國畫都由哪些元素構成,當你理解了不同元素之間的特點之後,將這些點綜合起來理解,你就能夠逐漸走入中國畫的殿堂了。

在這裡我想從畫面本身與書畫工具兩個方面來介紹中國畫。

畫面本身是指一幅具體繪畫中的筆墨、設色、構圖、題款、印章、裝裱等因素;

技法工具是指毛筆、墨汁、顏料、硯臺、鎮紙等。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宋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卷》(局部)

我們先從最基本的工具篇講起,這裡先來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毛筆。

在古代中國,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會藉助毛筆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近代書法家啟功先生將中國古代毛筆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即:從殷商甲骨文到戰國時期,做筆的工藝比較簡單;秦到漢朝是第二段,工具有了進步;六朝到唐又是一階段,比漢朝人的筆又進了一步;到了宋元明以後,這一段毛筆叫作“散卓筆”。

魏晉之前的毛筆製作比較簡單,而且留存的實物並不是太多,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就以魏晉到隋唐時期的“雞距筆”與宋元之後的“散卓筆”為例,來簡單講解一下中國古代毛筆形制的流變。

一、雞距筆

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毛筆,以其筆頭及筆鋒短而硬為主要特點,其中較為著名的叫做“雞距筆”。

為什麼將這種形制的筆叫做“雞距”呢?因為它筆頭的形狀很像是雞爪後面凸起的距。

關於“雞距筆”的形狀及特點,民國傅芸子先生在其所著《正倉院考古記》一書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先觀中棚,所陳多文房用具,筆凡十七枝,不似今制,與西北科學考察團前於西陲發見的居延筆亦異,毛穎短促,有殘存者有不存者,其形餘意即白香山所稱之“雞距筆”,蓋其鋒亦恰短如雞距也。毫內近根處裹以麻紙,尤見古制……”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日本仿製的雞距筆


“雞距筆”的製作方法稱之為“纏紙法”,就是用紙或是絹將筆頭的筆柱裹起來,再加外面的披毛,然後將其插入筆管內。這種筆的特點是筆尖尖,缺點是蓄墨較少。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纏紙法

由於魏晉至唐代印刷術還不是特別發達,所以為了適應當時大量的抄寫任務,就需要經常更換筆頭,而這種“雞距筆”很方便更換筆頭。

再加上魏晉至隋唐人們還是席地而坐,寫字抄書時手臂都是懸空的,所以要求毛筆的筆頭要尖且硬。就是為了適應這些需要,所以“雞距筆”才流行於當時那個時代。

“雞距筆”有它的優點,也就會有缺點。由於它的蓄墨能力較弱,所以唐代書法家柳公權評價雞距筆:“出鋒太短,傷於勁硬。”

以至於到了宋代,時人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說:“熙寧後,始用無心散卓筆,其風一變。”

二、散卓筆

什麼叫做“散卓筆”呢,它指用一種或是多種毛將筆頭散扎而成,然後再將筆頭插入筆管之內。它的具體制作方法是這樣的:

第一步叫做擇豪。就是對原始的毛皮及毛料進行選擇,挑選最佳的毛來製作筆頭。這個過程主要在水盆裡處理,做筆的師傅利用清水將那些不同長短、不同粗細、不同硬度的原始毛皮進行分類,將那些無鋒的,弱扁的、彎曲的、柔細的劣質毛完全剔除。

第二步叫做熟毫法。這些原始的毛皮上會粘有一些油脂與汙垢,為了後續制筆的方便以及提高毛筆的蓄墨能力,所以有必要將這些毛皮上的油脂和汙跡去除掉。一般會用石灰水浸泡法、水蒸氣法、自然風化及日光照射等方式。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石灰水去油脂

第三步叫做墊胎成型法。用清洗好的毛料依次配置筆頭的筆尖、筆脖、筆腰部,從下往上毛料逐漸增多。然後把這些毛料根部對齊,混合在一起分成若干小塊,用梳子反覆地梳理,多次重複這個過程,直到各種毛料融合在一起。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齊毛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梳理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將梳理好的毛疊在一起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將疊在一起的毛放在一起梳理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梳理完後的筆毛

第四步叫做圓筆。把上一部中墊胎成型的毛料分成若干份,然後取其中一份梳理頭尾理成薄片狀,接著將其尾部對齊,用拇指與食指將將薄片捲成圓柱狀。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分成所需要的的等份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卷筆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成型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完成

第五步叫做成形組裝。將捲成圓柱狀的筆頭根部放在平整的石板上鐓齊,然後用線將根部綁牢,最後將筆頭安插進筆管。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綁線,固定根部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組裝完成

“雞距筆”和“散卓筆”各有其優缺點,如何選擇不同的毛筆,主要看使用者的個人要求。

如元代的楊維楨,他喜歡用狐狸毛與麝毛製成的毛筆,這種筆心堅硬、勁健,寫出來得筆畫枯索、渾厚,符合他所追求的奇偉瑰怪的書法風格。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元·楊維楨《草書七絕詩軸》

明代有一位書法家叫做陳獻章,他用自制的“茅龍筆”來寫字,此筆是用植物白茅的根來做筆頭,寫出的字墨色濃重,線條枯硬,形成了粗服亂頭的獨特書風。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明·陳獻章《自書詩卷》(局部)

清代由於碑學的興盛,書法家喜歡用羊毫筆和生宣紙配合來寫字,當時有位書家叫做王澍,他在寫篆書時喜歡剪筆頭和燒筆頭,寫出的小篆帶有一種蒼茫古拙的感覺。另如清代的畫家朱耷,他早年喜歡用尖頭的筆寫字作畫,晚年喜歡用禿筆,這種轉變可以間接的作為鑑定朱耷早、晚期作品的依據。


中國畫最強鑑賞指南之毛筆篇

清·王澍《篆書漢尚方鏡銘軸》

最後來講一下挑選毛筆的四字口訣——“尖、圓、齊、健”。尖是指筆頭要尖,要有筆鋒;圓是指筆身外觀要呈圓柱狀,飽滿、均勻沒有明顯的凹凸;齊是指毛筆筆鋒鋪展開時,筆尖部位的毛要一般齊整,不能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健是指毛筆在使用過程中提按、頓挫要有彈性。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