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高加林,一個高大帥氣又有文化的男青年,來自陝西的一個小鄉村,好不容易在村子裡做上人民教師,還沒高興多久,教師編制就被村幹部的兒子給頂替了。萬分沮喪之際,村子裡的頭號“白富美”劉巧珍勇敢示愛,他接受了。

在一起沒多久,高加林沾著叔叔復員的光,成了縣城報社大名鼎鼎的記者,一時間風光無限,仰慕他多時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勇敢出擊表達愛意,高加林便在歉疚中,狠心和農村女友劉巧珍分了手,選擇了黃亞萍。

鳳凰男兩遇富家女,但她倆是不一樣的,在高加林眼裡,有文化有家世背景的黃亞萍,會帶給他更多的人生可能。

這個故事,發生在路遙的成名作《人生》中,你聽完是不是特氣憤?

這樣的男人,是不是就該被貼上“渣男”標籤?是不是該受盡唾沫星子的攻擊?

但,別急,我倒是覺得高加林,值得一讚。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我太愛這本小說了,篇幅短而內涵豐,你絕對可以一口氣讀完,但是又不忍一下子讀完。

不記得我讀了多少遍了。

它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上個世紀80年代,生活在陝西的一個農村青年高加林,事業上一落一起再一落,愛情上兩度心傷,但最終卻收穫了人性中最強的溫暖。

毫無疑問,高加林是我們經常說到的“鳳凰男”。

但說實在的,我喜歡這樣的鳳凰男,因為他太真實了!

他視野開闊,壯懷激烈。

念高中時,就很關心世界時政局勢,作為山村裡為數不多的文化人,他沒有被困在土地上,堅信自己可以出人頭地,自己的人生可以和父輩們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不一樣。

他心比天高,倔強凌厲。

被嘲笑吃不了苦,當不了農民,他咬牙幹活,手磨出血了也不在乎。村幹部以公謀私下了他的教師編制,他敢怒,也敢言,父親阻攔他,不讓明著去吵,他就想別的法兒表達憤怒。善良的為村民們清理村口井水,卻被愚昧無知所打擊,他不爭執,但是也不退縮。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這等愛憎分明,這等稜角自在,這等熱血個性,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很多人罵高加林,覺得他太功利,視諾言為糞土,把感情當兒戲,見異思遷,甚至有人說他誰也不愛,最愛的還是他自己。

評價嘛,見仁見智,我認為,高加林可圈可點。我承認,他拋棄劉巧珍,對這個心地善良,一心想和他白頭偕老的單純女子來說,是直插心口的溫柔一刀,這種傷害是事實。但理解高加林,不可止步於此,否則我們就是還沒有讀透這本書。

路遙借高加林這個角色,寫出了他對人生真諦的思考:

青春喋血,人生就是在起伏中度過,但覺得你是否能成長和成熟的,不是這起伏,而是起伏之間的思考和反省。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誰的青春不是在痛苦裡咆哮?

高加林賣饅頭那一段,我印象特深。他骨子裡界定自己為文化人,自帶清高光環,現實生活所迫,不得不學著像個農民那樣,下地幹活,上街買賣,到了街上,看到小商販吆喝自如,他除了羨慕就是羞澀,張不開嘴叫賣。

讀到這裡,我想起來我念初中的時候,母親迫於生計,同時打四份零工,其中之一就是在小區做清潔工,順便撿撿廢品賣掉換錢。

有天放學,媽媽叫我去幫忙。我穿著清潔工的橙色熒光服,把帽子拉得老低,就怕熟人見到,可是掃著掃著,一群同學居然正巧迎面走過來了,其中一個男生眼尖大聲和我打招呼......

真的是太有共鳴了!

還有高加林狠心和劉巧珍說分手,若站在他當時的立場上,你是很容易理解他的。

年輕的他太想出人頭地了,真的太想了,所以眼看著有機會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如何能放過?

在自尊、愛情、事業諸多的選擇中,我們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是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選擇的。為什麼?因為經歷和歲月會慢慢教我們做人,我們會在不斷的痛苦和反省中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什麼,其他的就都有了。

人越年輕,就越想要追求世俗可見的成功,這是自我實現的訴求。

但成長,本來就是“繼續走,繼續失去”的過程。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誰的青春不是在熱愛裡裸奔?

愛與痛,就像孿生兄弟,在我們每個人的青春舞臺上,相伴共舞。

抓住機會進了縣城成了記者,高加林可以在洪水期廢寢忘食的採訪、寫稿,和一線人員一起,浸泡在水裡,不分晝夜的忙活,我不覺得這背後只有功利心,他並不只是想讓全世界看到他的才華,這背後,還有他對這份“有文化,有情懷”的工作,極度的熱愛。

和知識分子富家女黃亞萍談戀愛,高加林並不只是貪圖她可以給的資源,我看到了他內心對“真正門當戶對的情感交流”,極度的渴望,這有錯嗎?

你自小飽讀詩書,心懷蒼生的話,你會願意和一個人,每天談論“誰家豬下崽了”這樣的話題,白頭偕老嗎?

回首望,如果青春裡,沒有為了自己的一份所愛,而不顧一切,而飛蛾撲火,那可能不叫青春。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高加林和我們萬千青年一樣,有他的痛苦和熱愛,但他身上的閃光之處,我認為,在於他的自省智能。

痛苦真的一定能讓人成長嗎?不,並不是這麼簡單,有的人在痛苦中沉淪,有的人在痛苦中自省,蝶變。

我常想,如果最後高加林落難回鄉時,迎接他的,不是村民們友善的包容,也沒有被他傷害過的劉巧珍一如既往的善意,而是漫天不絕於耳的嘲諷,他會怎麼過?

我覺得他也還是會振作起來的!他會找機會向昔日被自己拋棄的戀人,鄭重的說出那句“對不起”。

因為村子裡還有愛他的父母親和叔叔,對的,還有個一直欣賞他的德順老爺。

還因為,他在回鄉之前,就已經反思到自己哪一步走錯了,意識到自己已經錯過了“金子般的心”。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我在踏入職場之初,便得遇貴人,她是我的領導,也是我的領路人。

跟著她兩年後,我有幸被發現,當時有一個連跳三級被提拔的機會,我幾經猶豫之後同意了,不顧恩師的阻攔,也沒有心思認真做交接,導致她給我收拾了很久殘局。

好幾年後,我才明白她的阻攔不是小氣,而是看到了當時我的能力尚不足,新的環境不穩定,對我來說挑戰過大。再回頭,我用行動說出那聲“對不起”時,她微笑著,迎接我。我想,即便這一回頭,她對我冷眼相待,我也會放平心態,好好說出遲到的抱歉。

因為,我在不斷的反省中成長了,也明白了,人生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對與錯,每一步都有意義,前提是,你要看得遠一點,再遠一點。

在道德和自我實現的天平上,無論做什麼選擇都無關對錯,只要我們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到底的魄力就可以,善良從不會缺席,雖然他可能遲到。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從時代的高度來看高加林的人生,他的愛與痛背後,有當時那個時代的侷限性。

為什麼他的教師資格能輕易被高三星頂替?後來又輕易能到縣城報社做記者?然後又一下子被拉下馬?

你可能要說不公平,但其實這背後,是階層力量的拉扯。

你可能還要問,離了黃亞萍,沒了縣城工作,為何高加林只能回農村當農民?你可能想,隻身勇闖天涯,難道不行?打工還要看地方?

這背後,還是當時社會的侷限性。

然而,話說回來,哪個時代都有這種侷限,那我們奮鬥的意義何在?

在於在這種有限空間裡,活出我們自己的圓滿,活出我們自己的起伏人生!


《人生》高加林:誰的青春,不是在愛與痛中瘋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