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相信許多朋友都聽家裡的長輩說過許多傳統習俗,而在和長輩吃飯時,他們說的最多的應該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些成語。那麼這些古時流傳下來的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我們直到今天還在說這些古人流傳下來的話呢?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首先我們說這個“菜不擺三”,我想大部分人到飯店裡吃飯都有這個相似的經歷,當服務員上了兩道菜之後,會把第三道菜放在旁邊,等第四道菜來的時候一起端上桌,這其實就是因為這句老話。因為在古人們認為,三為奇數,如果客人來做客上三道菜的話看起來有些寒酸。並且三有著“散”的諧音,覺得這是對客人的不尊重。再者有一個重點就是,古人在逢年過節祭祀時,一般都是用牛、羊、豕這三種牲口,等同於桌面上放三道菜也會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而“筷不成五”並不是說桌子上不允許擺放五支筷子,而是說放筷子的時候要注意順序,不要隨意的擺放在餐桌,並且要注意筷子的長度要一樣,筷子千萬不要“三長兩短”,這樣是很不禮貌的做法,客人會感覺自己被差別對待,從而心生隔閡。吃飯的過程中不能拿筷子敲碗,因為這是貧窮相,很不吉利。吃完飯要把筷子規規矩矩擺放在一邊,不可胡亂丟棄,古人認為胡亂丟棄自己的碗筷,就等於丟了自己的飯碗一樣。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這說到筷子的講究,還有就是古人覺得“敲碗”是非常不好的行為。筷子敲碗,那可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想想看,除了要飯的,在古時候還有什麼人會拿筷子敲碗?再說了,敲碗難道不是一些養家禽家畜的時候,用來吸引它們的手段嗎?主人家餐桌上敲碗,顯得非常不禮貌。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最後一個“席不成六”的意思是不能六個人坐一桌吃飯,古人使用的飯桌一般都是長條形的,如果坐六個人,那就是短邊各坐一人,長邊坐兩人。這就會形成一個趴著的烏龜形狀的格局,是很不雅的,也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後來的人們多用圓桌作為飯桌,而且一般是十人桌,也是不坐六個人的。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從這些老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著許多古人的智慧和經驗。有些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不僅是在古時候可以通過一些餐桌禮儀,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現在也是一樣的,基本上很多人都是通過人們在飯桌上的表現,而評判一個人的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