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到底在傷感什麼?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高中生提問:學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之後,為什麼我覺得琵琶女一點都不可憐,完全是自己不懂珍惜、自作自受?

白居易的《琵琶行》,到底在傷感什麼?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年少時花天酒地、虛度光陰,嫁為人婦之後坐吃山空、怨天尤人,這樣一個自怨自艾的中年婦女,又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呢?

白居易的《琵琶行》,到底在傷感什麼?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傷感什麼,課本無法告訴你,老師也無法告訴你,只有時間能夠告訴你。

在說白居易之前,先看一首現代小詩:

那時我們有夢

關於文學

關於愛情

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這首詩來自於一篇叫做《波蘭來客》的散文,是詩人北島見到闊別多年的朋友之後寫下的。你可能會問,好友重聚、通宵歡飲,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怎麼會是夢破碎的聲音?

如果你曾經一個人在深夜裡痛哭過,或許你就會懂:

你身體健康、衣食無憂,也並沒有失戀,工作雖然忙碌但還過得去,你的家人、朋友都對你很好,白天看的電影很有趣,晚上的聚會很熱鬧——在別人看來你並沒有什麼值得哭的事情,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你就是忽然覺得難過。

你曾經想成為一名藝術家,如今每天被上班的鬧鐘叫醒。

你常說想去巴塞羅那看一場球,卻總是沒有時間。

你少年時喜歡的那個女孩,早已經消失在人海。

你覺得身體正在開始老去,而夢想卻越來越遠。

你的世界裡只剩下了柴米油鹽,昨日的歡笑不屬於你,城市的夜光不屬於你,所有的酒和春風十里都不是因為你。

我們和一千多年前江州那個彈琵琶的中年婦女一樣,終於活成了自己曾經不喜歡的樣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到底在傷感什麼?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白居易聽著琵琶聲,腦海裡全是自己當年的影子。從前的白居易,那是何等閃耀?

16歲,白居易就已經寫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8歲,白居易來到長安考試,成為最年輕的進士,“慈恩寺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35歲,白居易寫下千古名篇《長恨歌》,名震大唐。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以超越初唐四傑、比肩李白杜甫為目標的天才,居然在46歲壯年之際從長安被貶江州,充當區區司馬閒職。多年以後連宋江這樣一個縣城小吏到了江州都覺得自己“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何況心比天高的白居易?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她是在後悔嗎?沒有。

她現在過得很不好嗎?未必。

她是在抱怨婚姻嗎?或許有一點,但並不多。

那她是在傷感什麼呢?

白居易的《琵琶行》,到底在傷感什麼?

夜深忽夢少年事。

她只是懷著無限的留戀,感慨自己驚豔、美好、有著大把時光可以揮霍的少年往事。那些歲月和繁華的長安一樣,再也回不去了。

然而很多人是不會理解她的。你一個早已經沒有了姿色的中年歌伎,如今不愁吃不愁穿,還有什麼可以矯情的呢?

但是白居易懂,那些在深夜裡痛哭過的人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那些褪色青春夢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你肯定懂

青春期 熬夜 衝鋒

上小縣城的高中 已光榮

路的盡頭的少年宮

兀自沉默在風中 無言相送

那一年一首遠方的歌

說什麼往事如風

他往事如風 我失色青春的惶恐

現在才知道

回憶是心蟲 光讓人癢癢 不讓碰

明白了現實裡 沒有人是孫悟空

曾經有過光榮和夢想的人,總是很難一輩子甘於平凡的吧。

聲明:“漢鼎智能在長安”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價值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