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

只为__的杜雯洁


刘亦菲主演的《木兰》真人版就要上画了。就想回顾一下这部小时候挺喜欢的迪士尼动画。在众多”迪士尼公主”,花木兰是个特别的存在。这里讲述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虽然基本背景是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民谣《木兰辞》,动画片里进行了典型的好莱坞迪士尼式的改篇。各种搞笑的桥段和梗都挺美式的。跟经典迪士尼动画一样,《木兰》的配乐非常出色。美版的和粤语版的我都喜欢。

这是一个真正“人文主义”的中国,所以它一点也不像中国。但伟大的迪斯尼们又把所有关于中国最美好的意向编织在一起,所以它又是最中国的故事。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我真希望我能看见这个中国梦实现。


娱往无前


《花木兰》是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电脑动画电影,由托尼·班克罗夫特和巴里·库克联合执导,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米盖尔·弗尔等参与配音。该片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抵御匈奴入侵的故事 ,1998年6月19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给人给人产生一种真实的幻觉。如何做到的呢?下面就给大家分析分析这部迪士尼推出的第36部经典动画《花木兰》吧!


一、中西文化的融合  

(一)中式风味的保留  

由好莱坞执导的《花木兰》并没有将其改编的面目全非,花木兰也并非摇身而变成西式美女,改编后的电影无论是思想主题、情节结构,还是表现手法、艺术风格都能较好的忠实于原著,体现出原著的精神风貌,在花木兰身上,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与伦理意识的精髓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如忠义、孝道还有对祖先的崇拜情结也被展露无余,为了渲染一种东方的神秘色彩,影片中仍保留了许多西方人眼中的属于东方的东西。  

(二)西式文化的渗透  

动画片《花木兰》毕竟出自美国人之手,影片虽然仍保留了中国化的情境和神韵,但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已经渗入其中,如女权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美式幽默,美国式的细节也给《花木兰》平添了不少异国情调,从《木兰诗》到动画片《花木兰》,你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美国文化气息。


二、整体风格 

与迪斯尼常见动画风格不同,该片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  片中同时还将这种虚实画法与镜头散焦原理结合,从而避开了水墨动画不易和三维写实动画相融的矛盾,达到了写意与写实的协调平衡。

三、二维和三维技术结合  

本片为二维动画片,但部分地方也使用了三维或仿三维技术,用以增加画面深度、写实性和立体感,如开始的三维长城、部分三维烟雾图层的导入等。

四、巧妙的镜头技术  

镜头的剪接长度控制,是制造气氛、调节情绪的重要手段。木兰抱着最后一枚炮弹去炸雪山时,采用了越来越短的剪接手法,以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气氛。相反,在高潮前的最后一个镜头,则延长镜头时间,以调动观众期待情绪,如雪山被炮打中的延长镜头,单于挥剑砍向木兰时的停顿。

五、恰当的影调色调  

影调和色调的设计非常讲究,不同情节段落有自己的成套色系,且相互间协调统一,共同衬托主题。如开始用于家乡场景象征木兰性格的明艳色调,结尾象征胜利团员的高调,雪山中象征战争的灰白青冷色系,皇城中象征威严与危险的暗红色系等。又如在看到被烧毁的军营时,利用从高调到低调的突然转变,加重突然面临危险的戏剧效果。  

六、极具匠心音乐音效  

本片的音效和音乐设计非常精致,无论用于抒发思想的歌曲——部分同时起场景过渡作用,还是衬托情节的音乐,以及各种音效的使用都极具匠心。如马匹在雪崩中冲突一节,因实际雪地中的音效必然不够响亮,难以衬托紧张情节,片中就在每一次马匹冲落的时候加入磬的打击声,效果完美。又如木兰和军队离开烧毁营寨进入雪山一节,用主调高亢的音乐预示隐藏的危险。


中国文化巾帼英雌“花木兰”代代相传,最近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即将上映,大家敬请期待吧!


黄蜂视频


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角度讲,这部电影也是令我感动的。电影中有个情节,花木兰在遇到烦恼时去了哪呢?祠堂,拜祖宗,祖宗派了木须龙保护她,看,求祖先保佑对吧,很熟悉吧。我遇到过几次老外问我中国人为什么不信宗教,你们国家不让吗?后来我认真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中国人的信仰,无论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个坚不可摧的内容,信祖宗。它可以和其他宗教并存,普通老百姓平时去庙里烧烧香,回家一样也给祖宗牌位上香,即使现在,祭祖也是每个人都不陌生的活动。但是它又好像太普通了,一直于一般没有注意到这个文化根基。花木兰中将祠堂搬出来,演绎的这么有趣,突出了家族的重要性,中国味道很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