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垃圾分类”赚1800亿


其实,随着国内的快速发展,不少行业都成就了一些富豪,而国内就有一位亿万富豪,凭借“垃圾分类”赚来了大量的财富,身价高达1800亿,他就是潮商代表之一的林世铿,对于林世铿,可能很多朋友并不是很熟悉,但林世铿在当地名气却是非常响的,不仅给全村了修建别墅,还给村子里的老人发“养老金”。

但林世铿出生的时候,家境却是非常贫寒的,林世铿刚刚出生3个月,父亲就去世了,而林世铿则母亲要养活5个孩子,生活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维持生计,林世铿的二哥在很小的时候,就送给了别人,由于经常吃不饱,林世铿的二姐也因饥饿而离开了人世。对于林世铿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为了缓解母亲的压力,林世铿从小就为了生计而奔波。

之后,林世铿开始编制竹器来谋生,好学、能吃苦的林世铿很快就掌握了编制竹器的方法,并比一般人编制的速度要快得多。但就是这样,林世铿还是多次被饥饿所打倒。长大之后,林世铿深知生活的苦难,但身无分文的他并没有被现实打倒,而是选择了创业,尽管经历了非常多的磨难,但林世铿却坚持了下来。

最初,林世铿靠着捡垃圾为生,将垃圾分类的井井有条,并借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就在服装行业起步的时候,林世铿还一手创办了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但由于销售困难,于是林世铿将生产的服装全部包销给了雅美公司,虽然雅美公司生产的服装在国内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却是比较高的,之后,林世铿远去欧洲考察市场,走遍了7个国家、20多个城市。在莫斯科的时候,林世铿发现了苏联市场的商机,并与一家商场达成了合作。

回国之后,林世铿不仅扩大了厂房,还增加了多条生产线,企业的员工也随之增加了数百人,很快,林世铿生产的服装就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跟,并独占了前苏联,甚至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得不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林世铿的益丰制衣厂销往苏联的服装都在1000万件以上,此外,海外越南占据了比较高的市场份额。

但在服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林世铿却又看中了皮革生产。当时,林世铿发现香港并没有皮革生产厂,但内地却有大量的生皮原料,由于缺乏生产技术,国内一般都是将生皮原料出口,再进口一些高档皮革产品,凭借敏锐的眼光,林世铿发现了这一商机。于是,林世铿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还高薪聘请了设计师、工程师。

最开始生产的是兔毛服装,在获得了大量的订单之后,林世铿才开始生产皮衣,在1969年的时候,益丰就成为了服装界的大企业,企业的员工达到了2000多人,为了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林世铿甚至还买下了一个五层楼,近8000平米的厂房。经过多年的发展,林世铿早已经成为了一位亿万富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