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前两天和闺蜜聊起孩子最近“玩心重”的问题,她显得有些心力交猝:

“如果你在我家待一天,大概可以听我喊 100 遍‘你不能玩’‘你不能去那儿玩’‘你不能这样玩’‘你怎么还在玩’!”

我安慰她,其实孩子都一样“贪玩”,玩是他们的天性,而我们不能扼杀他们的天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戏。”

换句话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孩子整天玩,这才是对的。

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爱玩这件事抱有很大的抵触,甚至还会为了能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剥夺他们大部分的游戏时光。


玩游戏对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近二三十年的脑科学研究认为,游戏在动物和人类发展中的作用远比人们先前估计的重要得多。游戏的重要性也许可以和食物、睡眠、性等人的基本需求相提并论。

可见,玩游戏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也能发现孩子总是在玩耍中学习的,玩游戏对孩子身体、认知、情感、社会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比如当他们玩追逐打闹游戏的时候,会有打闹、逃跑、追逐、踢、推、拉等动作,这不仅对提高孩子的动作技能有帮助,还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很开心,很自由的,他能忘记不愉快的事情,释放自己的压力。在虚构的游戏中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满足他内心的需求。

当他完成一些“创作”时,比如用沙子堆出了一个城堡,用各种颜料涂鸦了一幅画等,还会很有成就感,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而且,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交往的过程,孩子在游戏中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还会产生同理心,学会妥协,这对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好处

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另外,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也会自觉遵守一些游戏规则,比如玩捉迷藏时,轮到自己找人的时候不能偷看等。这些对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孩子拥有诚信、克己等优秀的品格

当孩子在大自然中进行一些游戏时,比如观察蚂蚁搬家、观察云朵变化、踩影子、捡树叶等,能扩展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还能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那如果孩子缺乏游戏会怎样呢?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曾对多个成年犯罪者的童年生活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 75% 的人在幼年时期缺乏游戏经验,或没有正常的游戏经验。他的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

而且很多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观点: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如果幼年时“没有玩够”,社交、 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们真的不要小看“玩”这件事。


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看待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简单地将其分为四种类型,我们可以试着对号入座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 第一种,反对型。觉得玩游戏是没有益处的活动。
  • 第二种,旁观型。不在意孩子玩什么游戏,更喜欢在孩子活动的时候做一些其他无关的事,比如给他拍照。
  • 第三种,指手画脚型。愿意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但也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孩子的游戏。
  • 第四种,支持型。会很关注和重视孩子的游戏,也会很有耐心地观察和引导孩子,常常表扬他。

至于哪种类型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更好,其实一目了然。我们作为家长,或许也一直都知道玩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只是我们的处理方法错了。

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孩子的游戏无处不在,除了我们认为的追逐打闹、玩玩具等,像画画、春游、做手工、养小动物、角色扮演、唱歌跳舞等,都可以是孩子的游戏。

最重要的是,这些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己喜欢,并主动、自愿、愉快参加的。

如果我们愿意参与孩子的游戏,成为他的游戏玩伴,那这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我们参与了孩子的游戏,却硬要指手画脚,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他就会很排斥,要知道任何过度的说教和干涉都不是游戏,而是变相的“上课”。

《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有权受到保护,以免受到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影响。儿童有权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游戏的愿望,可以自由选择同伴。

这意味着玩游戏不仅是每个孩子的自由,更是他的一种权利,他的游戏,就该让他自己说了算。

孩子不务正业就知道玩,为什么专家说“这就对了”?

那孩子在游戏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要离得远远的,以免打扰了这份纯真和快乐?

这种想法过于片面了,因为家长的参与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干涉和破坏。相反,孩子其实是很乐意和大人一起玩的。我们对游戏的经验远比他要足,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时机,并且用对方法,不仅能受到孩子的欢迎,而且还能让他在游戏之中收获更多。

比如我们可以为他提供好的游戏环境、帮他设计更多好玩的游戏内容,丰富他的游戏体验;可以在游戏中给孩子一些指导和提示,让孩子积累更多的游戏经验;还可以引导孩子玩有益的游戏,远离那些有害的游戏。

对于孩子的游戏,我们不要当旁观者和干涉者,而应成为观察者、守护者和引导者,让他玩得更自由,更健康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