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因全國多地面臨著大量缺口,口罩成為緊俏物資,堪稱“比金子還珍貴”。


觀察各大平臺口罩“動向”,設定多個時間點的鬧鐘,定點開搶……這是你近期搶口罩的姿勢不?


然而,口罩之爭往往幾秒內結束戰局:秒空。有網友表示:“頁面點進去就已經賣光了,搶不到是常態。”


針對大多數浙江人關心的“浙江目前口罩產量如何?”這一問題,下面揭曉答案~


據浙江省經信廳2月2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浙江各類口罩的產量達到1030.15萬隻,口罩日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隻!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那麼,浙江口罩日產量突破1000萬隻是怎樣“煉”成的??


還記得疫情初期這樣一條新聞嗎?

“杭州一企業喊百餘員工回廠加班做口罩!3倍工資,還不漲價!”


好似從這個消息開始,大家越來越關注口罩的生產。


1月21日9時,杭州建德一口罩生產商——朝美日化有限公司不斷接到全國各地訂單,當天庫存1000多萬隻各類口罩全部銷售完。22日,該公司的訂單總量更是激增到8000多萬隻。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臨近春節,深夜的朝美日化有限公司燈火通明,緊急加班生產口罩。


為保障消費者能及時買到口罩等防護用品,朝美日化以3倍工資將已經放假的工人緊急召回,加班加點生產口罩,並承諾口罩的出廠價格不變。此舉使不少網友倍感暖心。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朝美日化2003年被指定為小湯山醫院等當時SARS收治醫院提供醫用防護口罩,2004年開始被指定為浙江省應急醫療物資的儲備單位。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圖為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記者見面會。


3月4日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記者見面會上,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麗平介紹,該公司從復崗初期的每天2萬隻產能一直提升,到今天已經每天向浙江省、杭州市提供40餘萬隻口罩,100%完成調撥任務。


全力擴大口罩產量攻堅戰迅速打響


上述只是一個縮影。事實上,在疫情來襲的第一時間,作為製造大省的浙江沒有絲毫懈怠,一場全力擴大口罩產量,打贏應急物資保障供應的攻堅戰迅速全面打響。


從政策層面來看,浙江省先後制定《關於加強口罩統籌管理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組織口罩生產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作為全省工業經濟的主管部門,浙江省經信廳早在大年初一就緊急向口罩生產重點企業派出首批駐企服務員,並迅速成立了醫療物資保障組口罩生產工作專班,建立全省口罩生產指揮體系。


駐企服務員深入生產第一線:


● 及時準確掌握企業生產情況

● 推動企業充分挖掘生產潛力

● 指導企業嚴格按照省保障組的調配計劃保障相關物資

● 推動企業加快復工復產

● 幫扶協調解決原材料供應、生產線改造、產品檢驗檢測、員工返崗、物資運輸等多項實際困難


同時,通過全面摸排,浙江形成了醫用重點、民用復工、省級服裝轉產、地方服裝轉產、民用新投五類口罩生產企業和相關材料配套企業清單。在此基礎上,浙江省經信廳大力開展“深化‘三服務’,千名幹部駐企業”活動,組織全省經信系統派遣駐企服務員進駐口罩和關鍵材料生產企業。


浙江省醫用物資保障組積極加快有條件的紡織服裝等企業轉產民用口罩生產。據悉,15家省級大型服裝企業三天內完成生產組織,五天內完成原材料組織、試產、檢測等流程,迅速投入生產,成為浙江省口罩生產主力軍。


駐企服務員他們是這樣的: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企業臨時搭了一個農村辦喜酒用的帳篷,這就是駐企服務人員的辦公室。”浙江省經信廳人事處岑迪留介紹,雖然帳篷四處漏風,冷風不時侵襲,但大家幹得熱火朝天。“口罩是一線的醫生和普通百姓最不能缺少的防護用品,不把企業最後一點產能發揮出來,絕不罷休!”


“入駐企業後,只要是企業提出來的問題,絕對不敢有半點怠慢,一定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她說,除了原有的產能,還要儘快增加產能。


他們彼時的目標是:20天改造一間醫用口罩無菌車間,30天新建廠房增加8條流水線。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大年初三,杭州市經信局電子信息產業處的方義務應號召加入企業生產服務組。2月12日中午,他接到新的指示,轉到口罩生產專班工作,需要立刻到臨安的企業中去。


協調上游企業解決熔噴布等原料不足問題;生產線員工有限,彙報上級部門,安排其他員工進駐……為擴大產能,他動足了腦筋。


最終,幫助企業從原先的日產2萬隻,到10萬隻,再到日產量達50萬隻。“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小貼士

一次性口罩一般為三層,內外兩層是無紡布,中間一層是熔噴布。其中,熔噴布最為關鍵,經過處理可阻擋病菌。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針對返工返崗後,口罩需求激增、口罩原材料供不應求等問題,2月19日,浙江省經信廳再向重點熔噴布企業派出駐企服務員。


看到這裡你可能才會知道,口罩產量提升的背後,有著多個駐企服務員的默默奉獻!


口罩生產關鍵材料“熔噴布”短缺怎麼辦?別慌,浙江已成功研發出替代材料~


3月3日,在首個由浙江省經信廳主持召開的新型可循環使用的防疫口罩材料推薦發佈會上,浙江推出可優化替代“熔噴布”的防疫新材料——由浙江朝暉過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朝暉公司”)研發的納米級覆膜材料。它的特點是:新型可循環使用、低阻、高效、易清潔。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圖為發佈會現場。


其背後,是浙江省、嘉興、桐鄉經信部門各選派一名中層幹部駐廠服務,以“一企一策”方式協助企業開、復工、新材料開發和上下聯絡等。目前,新材料已被浙江有關部門納入口罩材料名單。


“該材料可以通過簡單高溫消毒、蒸煮消毒,反覆使用10次以上,以公司現計劃日產量7萬平方米計算,相當於日產1750萬隻口罩。”朝暉公司負責人表示。


口罩生產戰需多方協同


除上述原因外,口罩產量提升還需多方協同,共同出力。如政策支持,運輸保障、資金支持等等。


浙江在加強民用口罩供應管理、加強口罩質量價格監管、推動口罩生產企業復產擴產、支持相關企業轉產轉醫、強化口罩企業設備和原材料供應保障、確保口罩企業運輸暢通、強化技術服務支撐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資金補助、稅收優惠、註冊便利等政策支持。


如疫情防控期間,省與地方財政對列入清單的口罩生產企業新增及技術改造設備投入(不含增值稅)各按50%給予資金補助支持。


此外,浙江省經信廳聯合省交通運輸廳建立了疫情應急物資運輸和人員優先保障聯動機制;浙江省經信廳聯合國開行浙江公司開通了50億元貸款綠色通道,加大對重點企業的信貸支持;浙江省銀保監局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企業金融支持力度……


浙企緊急“跨界”轉產口罩


疫情之下,加之復工復產的逐步恢復,最稀缺的防護用品無疑還是口罩。


為進一步提升口罩產能,絲綢企業、服裝企業、尿不溼企業等紛紛來幫幫忙:緊急“跨界”生產口罩!


1

絲綢企業


2月18日中午,杭州絲綢品生產企業——萬事利投產的第一批民用口罩正式下線。在萬事利的口罩生產基地,以前用於生產絲綢服裝的生產線“變身”,日常生產著口罩。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接到轉產通知後,最急的是原料的組織。“把各種材料組合起來,是生產過程中最艱難的。”李建華說,一個口罩需要很多產品的組合,例如面料、輔料、過濾材料、鬆緊帶等。“這些材料分散在全國各地,我們動用了在全國的資源,才儘快把它們整在一起。”


據悉,短短几天時間,萬事利拿下了10餘噸原料,預計可縫製近2000萬隻口罩。目前,萬事利生產的口罩日產能已經達到了100萬隻。


緊急轉產口罩的絲綢企業不只萬事利一家,還有達利絲綢、米賽絲綢、華賽絲綢等。


2

紙尿褲企業


敲黑板~你知道生產口罩的原材料和紙尿褲差不多嗎?

接到生產口罩的通知時,可靠護理創始人、董事長金利偉並不覺得奇怪。“我們有兩個工廠,近10萬平方米,有30萬級淨化車間,且生產口罩的原材料和紙尿褲差不多一樣,只是工藝不同。”


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可靠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專注成人紙尿褲行業,產品包括成人紙尿褲、紙尿片、護理墊等。


為生產口罩,可靠護理從福建採購了機器設備。2月26日,第1條口罩生產線到貨;3月3日,第2條口罩生產線到貨;等到3月中旬,第3條生產線投產之後,該公司每天將能生產超過30萬隻口罩。


3

汽車電子


主營汽車電子產品的均勝電子也“出人意料”地加入了口罩生產行列。在得知寧波奉化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有兩條廢棄了近10年的生產線時,均勝電子將其收購併翻新改造。


2月10日,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入口罩生產。


2月20日,第二條生產線成功“復活”,兩條生產線的產能都在持續爬坡中。均勝集團副總裁周興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待設備性能穩定後,兩條生產線24小時不停運行,日均口罩產量將達14萬隻。均勝最近還將投用3臺自制的全自動口罩生產線,口罩日產能共計將達50萬隻。


疫情發生以來,溫州形勢嚴峻,讓許多小夥伴為之擔心。一起來看看溫州的口罩生產情況吧。


積極動員醫療器械、無紡布製造企業以及服裝企業生產口罩,安排助企服務員赴各地對當地轉產生產口罩的企業進行指導的場景也都在溫州發生著。


如溫州東蒙集團本是一家服裝生產企業,其解決口罩生產中熔噴布原材料緊缺問題後,利用現有生產設備轉產口罩,並達到了行業相關標準,全部投產後日產量可達60萬個。


浙江日產1000萬隻口罩是怎麼“煉”成的?

圖為溫州東蒙集團新增口罩生產線。東蒙集團供圖


經努力,不到一個月時間,溫州已從1家口罩生產企業,增加到26家口罩生產企業,全市口罩日產量達到90餘萬隻,翻了近20倍,預計 3月底日產量達150萬隻以上。


眼下,疫情還未散去,每天這樣開足馬力生產口罩的場景仍在浙江多地上演。


浙江日產量突破1000萬隻口罩的背後,是數個幾十萬只、幾萬只口罩的匯聚,是多家企業的勠力同心,是無數員工加班加點的奮戰。


身在浙江,便有這樣的信心與底氣。


你的口罩還會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