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越来越孤独,感觉都没有真心朋友?

用户2525916251324


越长大越孤单这句话长大之后才深有体会,从大的来看,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性格,独立的思想。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或许你是没遇到对的人。

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前觉得身边的朋友很多,能帮助自己和能掏心掏肺的朋友也多,在自己经历过一次经济危机之后,身边的“好朋友”会让你认清什么叫做现实,什么叫做社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寥寥无几,甚至十多年的朋友当不到刚认识的一个朋友。这是现实社会

至于内心会越来越孤独,那是因为身边的牛鬼蛇神太多了,最开始掏心窝子给好朋友说内心话,不奢侈对方能安慰自己帮助自己,能认真听的有多少呢?

所以,真心朋友不见得多,有一二足矣。希望你以后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让你不在孤独!!



碰碰说


不仅仅是你孤独,在当下有许多人都孤独,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喜欢和外界交往,为什么呢?

追溯几十年前,对于“孤独”这个词人们并不熟悉,那时人们生活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等的状态,交际靠走,通讯靠吼,人与人之间紧密链接,很难做到孤独,也不需要孤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物质和精神愈加丰富的年代,我们却发现了“孤独”的影子,而且一遍一遍被重复提起,出镜率极高。剖析原因如下:

1: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求学或工作离开本土,但是到另外一个城市,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很难融合的东西,就会产生身在异乡的孤独。

2:现代人更注重隐私权,不再轻易暴露自己。

3:人际交往中,戒备心理加重,让彼此少了信任。

4: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场景不断演化,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不需要口口相传也能获取信息。

不过孤独也并不是一件坏事,你看林语堂先生就曾经写道: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这个一说,发现“孤独”原来是个好词。我们完全可以守住孤独,在孤独的岁月里学会升华丰满自己,在当下,我们需要有品质孤独,不需要无意义的喧闹,生活本来已经嘈杂,何不静下心学会孤独一些呢?




韩彩英


越长大,越孤单。

有一天,你猛然意识到,那些和朋友一打电话就是几小时、有说不完的话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通讯录翻过了好几页,全都是工作来电。好不容易从忙碌的工作中安静下来一会儿,却发现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那些好朋友,都去哪儿了呢?我们今天来聊聊成年人的友情。

友情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点

俄亥俄大学教授William Rawlins归纳出,从14岁到100岁,人们对于朋友的定义都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们所欣赏的人、可以说话的人、可以依靠的人。区别在于,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的情境在发生变化,我们处理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童年阶段的友情以寻找玩伴为特点。这时的友情很简单。到了青春期,我们开始需要第一次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习如何与人亲密,在这一时期的友情会涉及更多的自我暴露,我们寻找那些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人,一旦找到,友情可以发展地极为深刻且激烈,认为彼此是自己在这世界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个时期我们的友情中还会出现嫉妒、占有欲等表现,自我边界常常不清晰,这是我们学习与人亲密的过程。我们也很容易被身边的朋友所影响,往往因为朋友说一件T恤不好看,就将它扔在衣柜的最底层。

研究表明,从11岁开始,我们就会把作为“安全感底线”的依恋对象从父母转换到朋友,当感到不安时,我们会首先寻求朋友的帮助。但朋友并不是永远的港湾,研究发现,当我们进入大学后,我们把朋友作为安全感底线的感受就开始消失,我们开始会更多把寻求帮助的对象选为家人、恋人。

不过,虽然如此,据统计,在现代美国人中,20-24岁的人是所有年龄段中最愿意花时间与朋友交际的,他们每周会花10-25小时在社交上,因为此时,你已经有了更多的自由,又还不需要担负太多和婚姻、事业有关的责任,而大学给人提供了最好的交朋友的场所。

此外,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理论,18-25岁被称为“成年初期”,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亲密与孤独的冲突,也就是说,这是我们最需要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的时期。这一阶段往往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改变阶段:我们可能会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国家或城市求学和工作,遇到爱人、结婚等等。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我们最为需要社会网络的支持,朋友在这个时段变得功能性需求更强,一起玩乐、分享资源等等。青春期那种互相占有类型的友情已经开始褪去。

而进入成年中期(25-50岁),情况又发生了变化。Rawlins的访谈后发现,25岁以后,人们交朋友的能力不可避免地退化了。她问了很多人,你上一次和人成为朋友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结果很多人都答不出来。

与朋友的联系频率下降最明显的阶段是在结婚之后。这听起来挺讽刺的:在婚礼上,你邀请来所有最好的朋友为你庆祝和落泪,然后,婚礼结束,你就失去了他们。随后,你的人生中会有太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每一次做决定的时候,推掉朋友的聚会都要比推掉下班接孩子回家、或者一次重要的商务旅行要容易的多。你会悲哀地发现,你已经没有时间去陪伴那些曾经陪你度过了所有重要时间点的人。



是沐艺CC啊


感觉越来越孤独,没有真心朋友,大概是自己太过封闭了吧?是不是不喜欢与人交流?我觉得要想不孤独,就要学着接近人群,多与人交往,毕竟,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去,同时也让别人走进来,不要垒起围墙,这样就会好一些。真诚对待别人,收到的也会是真诚。

说一件小事。我每天步行上班都要经过一个很大的院落,它位于十字路口的拐角处,每到春天大院里的月季蔷薇玫瑰等花朵就会盛开,远远的就能看到那一院子的姹紫嫣红,“千朵万朵压枝低”。因为那个院子没有垒围墙,只是简单的一些低矮的栏杆象征性的勉强算作围墙。好多花朵都开到栏杆外面来了,吸引好多路人前来欣赏拍照留念。

你看,因为没有围墙,人们才能看到院子里的花朵,才能更近距离的观赏。如果这个院子跟其他的单位一样,筑起高高的围墙,那么,路过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的景物,根本不知道里面开满鲜花,更别提能去欣赏它的美了。

同样,我们如果把自己封闭在围墙之内,别人如何了解你?你又如何去了解外面?不了解怎么建立友谊?所以,如果你感觉到孤独,感觉没有真心朋友,可以试着去掉围墙,让阳光进来,让春风进来,让赏花的人进来。孤独没有了,朋友也来了。

一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静树读书


或许因为我们内心的完美主义。固执的觉得朋友也要像我们对待朋友那样推心置腹、不留余力,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现实和做事方式,也许无心、也许无意就产生了误会。而我们心中的完美主义,导致我们虽然嘴上说着对事不对人,但我们心里知道,我们已经很难回到从前了。特别成年人,家庭、事业的牵绊更多,我们的友谊就更脆弱,所以,越长大,越孤单。



名书字华


真心交友首先自己明白交友的原则,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朋友。现在交友可分为三等。

三等的朋友是酒肉朋友,好多是同学发小,整天约着吃吃喝喝牛屁吹得滴滴哒,很多人觉得这种朋友没啥用不交也罢,但我认为这就像海选,有这样一群朋友,在一起可以放松心情,嘻哈打闹。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国人好多喜热闹,置身其中能驱散心中的孤独感。相处时间长了交到知心好友的机会才大。

二等朋友是利益朋友,同事客户居多,这种朋友相交要注意对等的利益交换,不能想着利用关系占便宜,这种朋友易散,没有利益纠葛时,慢慢就断了,过段时间又能交新的。

一等朋友是知心好友,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要交梗直的朋友,能原谅人的朋友,正见的朋友。有这样的朋友才能在你遇到困难时开导帮助你。要交到这等朋友,首先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人快乐给人欢喜,所以交情不求益我。



颂章红红


这是成长的残酷之处,你必须要慢慢学会一个人。

每个人都一样,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之后,就会感觉很多心里话不想同人讲,怕人不理解,更怕人把自己的心里话当笑话讲给别人听。于是,我们陷入一种奇怪的悖论,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走进内心的人却寥寥无几。想开口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算了,因此会感觉自己越来越孤独,没有真心朋友。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成年人都是靠自己扛的。


乐果读书观影


因为这个社会的错,以前的朋友交心,现在的朋友交的是利益。有好多人都会这么认为。因为以前的朋友可以跟你同甘共苦,现在的朋友只能跟你酒桌交友。现在遇到一个真正的朋友真的好难,所以珍惜对你好的吧。


会飞的彩虹0920


答:您对朋友真心吗?

1、在责问他人前,先问自己。

2、不要指望他人真心,即使同胞手足,也不一定真心!

3、阳光者绝不会说孤独,而称“独处” ,幸福地拥抱独处,是最会生活的人。


绥格格


能这么想说明你是个会反思自己的人,不会因为得罪人而孤独;这就跟你的认知有关系了,也许你看实物越来越透彻,明白的人话不多说,一眼看透结果的人不会繁琐在不必要过程中,你认知高于周围的人的时候,自然曲高和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