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最沉重的电影是什么?

浴火破茧


张国荣的《春光乍泄》

那个时候还在读大学,连着看了霸王别姬和春光乍泄,看完的时候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心里特别闷,揪着慌。

《春光乍泄》这部片子是讲述两个男生之间的恋爱关系,两个人去南美游玩因为迷路滞留当地,最后引发一系列矛盾而分手的故事。导演是王家卫,97年的港片,张国荣梁朝伟主演。

影片颜色浓烈,光线暗淡,中间穿插着太多的沉闷的情绪和殴打愤怒的场景。

这部影片我只粗略的看了一遍就没有继续看了,观感实在太过于沉重。

看完之后只感叹惋惜。




干啥啥不邢


忘记电影叫什么了,一个丧尸电影,只记得一个紧张挺深的前段,就是一个父亲带着婴儿,结果父亲不幸感染了,为了能让孩子活命。父亲将一块肉挂在自己偏方,朝幸存者聚集点走。最后孩子得救了。

叙述的不咋滴,但是当时看的时候还是很有感触的。


奶爸好多年


我上小学的时候,看到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看完一次就哭一次,电影的内容很沉重,只因家里就剩妈妈和几个孩子,那时旧社会很穷,很苦,妈妈含泪送走一个又一个骨肉孩子,那些孩子不愿离开妈妈的情景,至今使我忘怀,想起这些孩子的经历,想起没妈的孩子象个草,我伤心落泪,泪流满面大哭一场,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呀。👍


春之美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一个长得很漂亮,性格很阳光的小姑娘,是怎么变成了那个像垃圾堆里走出来的老太婆一样呢?

从小因为有个卧病在床的妹妹而被父母忽视,当老师时被上司占便宜,被学生诬陷丢了工作,沦为浴室女郎,遭到全家唾弃,赶出家门。

经历数段虐恋:亲眼目睹作家男友卧轨自杀,前男友的死对头馋完她的身子后抛弃她,被曾经诬陷她的学生施暴,卖肉,贩毒

在最美好的年纪锒铛入狱。出狱后把自己关在阴暗出租屋里,屋里垃圾堆成山,她便睡在垃圾堆上,吃了睡睡了吃……

最终,在某个出门走走的夜晚,被一堆小孩拿石头砸死。

她的死和她的一生一样,仓惶又可笑。

看完这部电影,我很久都无法走出那种孤独感。松子明明一直在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对这个世界表达善意,却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可以栖息的地方,连死亡也是聊聊收场。

她曾说:“你打我杀我都没关系,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


熊小树洞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说一下自己认为看过最沉重的电影《完美陌生人》,这部电影是由意大利导演保罗.格诺微塞导演的剧情片,虽然标题定位的是喜剧,但看过之后,却并没有感觉搞笑,想反,却让我觉得十分压抑。

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三对各个阶段的婚姻伴侣和一个宅男,七个人聚在一起吃晚餐,后来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比较敏感的隐私问题。接着,女主人就提议大家把各自的手机摆放到桌子上,无论什么短信电话都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谁还没有自己的隐私,假如都分享出来,结局会是怎样的,剧情开始发展了……

这个故事以月食为情节贯穿,当然,主要讲的还是他们之间的复杂的男女感情。

坦白局开始了,首先男A(剧中人物名字太复杂,就以字母代替)来了一条短信,内容为"我想要你的身体",属实有些劲爆,男A开始慌了,但过了一会,男b出来了,原来是他用女儿的手机搞得恶作剧,这时他老婆的反应有些大,难道其中有什么隐情?之后这些人又谈论到了父母同居、工作等等问题,无不是婚姻中的琐碎之事。

接下来男c得空和宅男出来了,他说他俩的手机一样,要换手机,原来男c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暧昧对象给他发照片,emmm,可想而知,他也慌了,所以在他苦苦哀求下,宅男答应了和他互换手机。

高潮来了,换了手机之后,男c的手机(此时是宅男的手机)来了一天短信,事一个男的发来的,内容有些暧昧,这时宅男的反应就比较大了,原来宅男是个同性恋,这就尴尬了,换手机的男c也不能说出来,终于,第一对爆发了,大家都认为男c是同性恋。接着是男b,一个女生打来说她怀孕了,这属实有些劲爆,理所当然,他的老婆爆发了,接下来又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男b的老婆,也就是女主人公上去唾骂了男a,原来他俩也有一腿,这个瓜太大了吧!这就照应了开头为什么她的反应那么大。

此时因为一场游戏三个家庭也毁了,各自出去了,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各自都非常恩爱的回去了,原来,导演最后让我们看到的是没有玩游戏的结局,是男主人公,也就是被兄弟绿了的那个不同意玩,因为他知道自己老婆的事,也知道玩了游戏会有什么后果,这也是他为什么去看心理医生。

故事最后,最让我压抑的就是一切照常进行,女主人公和男a照常发着暧昧短信,让人恶心,而男a在和她聊的同事,也在和第三个女人暧昧。男b照常接受者暧昧女生的图片,他的老婆照常和陌生男人玩着游戏,宅男依旧爱着自己的男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诉说的隐私,婚姻也有不可触碰的底线,一场游戏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但导演最后告诉我们他们并没有玩那个游戏,但结局让我不知道到底是大家揭露了好还是想那样依旧隐瞒,各自玩各自的。

所以这个电影让我感到沉重,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你认为呢?





吾甚爱学习


看得不多,就不说“最”了吧。《素媛》那样的我都不愿意看。精神受不了刺激。

说说《驴得水》吧,看了闷得慌。

《驴得水》是被归为喜剧类的。但它的喜,也不算黑色幽默,黑色幽默痛快得多,而《驴得水》是灰色的。

初看,会笑。

再看,还有感动。

可是看着看着,味儿就不对了。那感觉就像你笑着笑着就觉得脸僵了,哭着哭着就只想沉默了。

故事被设定在了1942年,但观众完全用不着特意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时间的设定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它是超越政治和时代,直击人性的,是任何时间任何群体都存在的人性的话题。

四位老师踌躇满志地来到贫困山区办学校搞教育,因为没有水,他们养了一头驴来拉水。为了养驴的开销,学校的开销,再加上几位老师的小私心,他们将这头驴上报为学校的第五位老师。除了生源越来越少,其他一切安好。就当校长正在和老师们筹划着动员学生回到学校上课的工作,一封上头即将突击检查的电报打破了这份萧条的宁静。为了隐瞒“驴得水“的事,校长和老师们找了一个当地的铜匠来扮演这位并不存在的英语老师。铜匠不配合拍照,因为”照相会短命”。在校长和其他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下,女老师王一曼“睡服“了他。哪成想,负责监督教育的特派员完全不懂英语,竟让他们蒙混过关了。

如果谎报教师人数只能算人性的弱点,那么这次集体默认下的“睡服”事件,便是人性对权利和贪欲的一次献祭,而祭品,就是女老师王一曼,而没有人会感谢祭品。往后,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屈服,也越来越惨烈和彻底,对地位,对金钱,对体面生活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实在渺小,人性不堪一击。

片中的人物设定都是对现实的映射。每个人都代表着特定的人群,都有不同的弱点。

孙校长,创立了这所学校,有着自我实现的抱负,但他性格圆滑,容易妥协。他的“做大事不拘小节“的座右铭不过是对自己软弱的辩解,因为他既没有原则,也没有底线,更没有反抗的勇气。

裴奎山,这个人从开始就招人讨厌。他精明圆滑,自私胆小,工于算计。向王一曼表白的时候,故意拿她以前的“名声”来表示“虽然你名声不好,但我不嫌弃你“,如果真的喜欢,又何来的嫌弃?裴奎山的喜欢,水分太大。这点从他追求失败以后,处处伺机报复,就可以看出来,小人一个。

影片中最勇敢激进的要数愤青周铁男了,学校需要钱设立奖学金,他可以捐出工资;他没有占过“放荡“女教师王一曼的便宜;在张一曼被所有人欺负的时候,他甚至可以算没有参与;为了保护佳佳他可以一夫当关,他保护的是人性最后的尊严,可是在枪响的那一刻,他屈服了,下跪了,而且屈服得彻底。他的一跪,让观影者心头的又一堵墙轰然倒塌。

片中的女主角张一曼热情奔放,真诚勇敢。在弹幕中,我能看到很多人在攻击她的放荡。裴奎山听别人说,她以前在城里有很多黑历史,我们也听裴奎山说她在城里有很多黑历史,从影片开头,只裴奎山的一句话,我们就信了这个传言对不对?这就是人性的黑暗,如果说张一曼是牺牲品,影片中的所有人,也包括观影的我们(弹幕为证),都是推她上祭坛的一员。其实,我们真正的能够坐实她“放荡“的戏码,一个是关于裴奎山的,一个是关于铜匠的。她或许喜欢过裴奎山,但裴奎山的龌龊表白,让她明白了他不是真的喜欢她。而对于铜匠,她是被别人和自己一起道德绑架了的牺牲品。她同情他的无知,喜欢他的简单真实,而最后又被迫伤害了他,她是自责的。至此,张一曼被绑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所有人都鄙视她,甚至包括她自己。张一曼的命运是映照人性的一面镜子,照出所有人的嘴脸,而她最后的死是对人性最终的审判。

特意把铜匠发在最后,因为这个小人物,最可怜,也最可恨。这部影片感人之处就两处。一、铜匠第一次离开学校的时候,笨拙地向张一曼解释他不能留下来也不能经常来看她的理由,并深情地为张一曼唱了一首蒙语歌,感动到张一曼了,也感动到我了。二、当铜匠老婆带着铜匠来找张一曼算账的时候,窝囊的铜匠突然变得勇敢起来,奋起保护张一曼,像个男人一样。可是张一曼接下来的话却一棍子把他打入了地狱。铜匠的灵魂是从次开始扭曲的。

这部影片,是关于人性的评价,铜匠老婆说:“你们才是牲口。”

她不止说张一曼,她说的是“你们“。





影视如生


其实看过很多比较沉重的电影,小时候中央台放的《山喊》,讲的是山区一个小孩成绩好却不被老师重视,发生的一些事,现在好像已经看不到了。然后还有些引发思考类的电影,比如《肖申克救赎》,《禁闭岛》等等,当然了,还有一些惊悚恐怖的也是比较沉重的。

今天讲讲最近因疫情宅在家看的一部电影吧《何以为家》,评分整体比较高,是黎巴嫩的一部结合现实生活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自始至终是一种沉重到让人窒息的影片,以致有人开玩笑说,看完这个电影,要看两集小猪佩奇才能缓解心理压力。

大致内容是:一个年仅12岁的男孩赞恩,他要向法官状告自己的亲生父母,而状告的理由却是:“他们生下了我”。电影由此开端,采用倒叙的写法。

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赞恩只能很小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甚至不惜用一些违法的手段。

当他年仅11岁的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难民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可惜的是,生活并没有更眷顾赞恩,难民母亲在试图非法获取证件的过程中被抓,而赞恩在得知妹妹不幸去世后用匕首捅了“妹夫”,也入狱了……

虽然电影的场景和背景看起来与我们相距甚远,却引发许多人的共鸣和讨论。

一是我要控诉我的父母,你们为什么生下我。

看这部剧胸口闷闷的,像是想要寻找出口而始终不得的沉闷。但对于别人的苦难,我们只能说是同情,正像王源说的:“每个人都有别人不懂的,无法感同身受的无力与孤独。”

二是如果你把我生下来只是为了把我遗弃、虐待、辱骂,那又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世上?

从出生到死亡,因没有合法身份,不能工作,不得不流离失所,只有把孩子卖了换钱办身份证,即便如此,生活仍然没有放弃折磨自己。

好在,电影的结尾仍以赞恩温暖阳光的笑结束,让观影者的心理多一分明亮。

思考: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文化的国家,百善孝为先,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会被周围人指责批评,然而,鲜少有人批评那些不善待孩子的父母。我国农村很多女孩子被送出去养,长大回来后被父母要了男方很多嫁妆嫁出去,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又有谁考虑过女孩的感受?“生而不养,不如鸟兽。养儿不教,愧为父母。”很多人认为做父母是一种本能,但也不全是,想要让孩子感恩,起码自己还是要付出一些真正的爱与陪护才能换来子女的孝敬。





棕桐树ZT


《大地》是由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西德尼·富兰克林、维克多·弗莱明、Gustav Machatý、山姆·伍德执导,保罗·穆尼、路易丝·赖纳、沃尔特·康诺利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37年1月29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根据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中国农民王龙和妻子阿兰是如何凭借勤劳、坚韧,与贫穷和天灾作斗争,从赤贫转为富裕,创造一个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

剧情简介

王龙是一个贫穷但勤劳、乐观的农民。他自幼丧母,在一间茅草屋里与父亲相依为命。他生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击石取火,一年之中,只洗一回澡。但即便如此,王龙和四周邻居都精神饱满,对生活充满信心。他们耕田种地,用自己的勤劳,谋求生存。他在一次进城迎亲中,王龙虽不乏喜气和活力,但却一副谦卑、畏缩的模样,以致大宅院的门房把他误当小贩。王龙的未婚妻阿兰原是大宅院厨房里的下人,长年受尽欺凌亏待,王龙的到来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生活的开端。

王龙与阿兰婚后过着朴素而幸福的生活。夫妻俩勤于农务,不久又喜得贵子。阿兰自豪地和王龙携子重返大宅院,在众仆人和大宅院主人面前大大荣光了一番。大宅院家运不济,不得不出卖田地,王龙用多年积攒的银元购下数亩麦田,一家呈现出兴旺的面貌。但天灾却不期而临,饥馑遍地,王龙用重金购置的麦田成了颗粒无收的废地。王龙听取妻子的话,携全家老少搭火车南下,寻求活路。

时值辛亥革命暴发,阿兰在一次众人对富豪之家的哄抢中,不期捡到一袋珍珠。这笔意外之财使王龙一家有足够的资本回家,重振家业。回到旧家,王龙大量置地,并购下了现已破落的大宅院。面对财富,王龙开始萌生非分的念头。在叔叔的诱使下,王龙娶来一名卖唱女子为妾,并终日懒散不堪,与小妾厮混。面对这一切,阿兰则表现出典型中国女子的忍耐和大度,想方设法使王龙改邪归正。

小儿子与二房偷情使王龙认清了自己的处境。他悔悟过错,休掉二房,卖掉大宅院,重新回到土地上照料农务。蝗虫袭击麦地,王龙在学农的儿子的帮助下,招呼左邻右舍,与铺天盖地的蝗虫展开成功搏击,使他更深切地认识到一个健康家庭的重要,并愈加珍视自家的田地。临死前的阿兰再次告诫王龙热爱土地,王龙则深情地告诉阿兰你就是土地








多伦小姨子


本人也算一个小小的电影爱好者,下面我就说说我看过的一些非常压抑沉重的电影,国产电影有(hello树先生)(暴裂无声)(盲山)(盲井)等,但要说感触最深的是韩国电影(素媛)和(熔炉)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听起来有些不可置信,

但却是在一所聋哑儿童学校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从2000年起的4年间,韩国光州的一所聋哑儿童学校的校长和某些教师相互勾奸,对校内的残障耳聋实施长期卑鄙下流的性暴力虐待。校内的知情人员更是漠不关心、极力掩盖事实。而最让人吃惊的是,整个事件的加害者和责任人实际并没有受到法律严明的处罚,而是至今还站在讲台上授课。当时法律界的这一“棉花棒”处罚行为,和舆论的漠不关心导致了这一事件被世人迅速淡忘。但幸亏被害者坚持不弃的长时间孤军奋战,和事件原著小说的畅销,再次引起了极大的省会反响。如今部分人权团体也对小说中反应的现象展开了相关调查,甚至政府的相关部门都宣布将此事件再次翻案调查。从2005年6月,校内的一部分教职员工对聋哑儿童的性暴力行为被公之于众,到2009年一本叫《熔炉》的小说诞生,2011年一部以小说为蓝本的电影《熔炉》诞生。将近6年的时间,每每事件被提及的瞬间,总是牵荡着千万韩国人的心,制造出暴雨般的社会舆论倾盆而下。

看完这部电影的人绝大多内心得缓和好几天,非常压抑和沉重。




大鹏趣视频


恰巧,刚刚看了奥斯卡获奖大赢家——《寄生虫》,在这部韩国反应社会最底层生活状态的影片之前,我以为让我最沉重的是日本电影《小偷家族》,因为这也同样是一部反应了日本生活在底层人的生活,但相比《寄生虫》,《小偷家族》的故事里还有些许的温暖,结局也还算不错。

《寄生虫》这部电影的名字我其实不是很认同,因为电影里韩国一家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卑微人群,在那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不具备任何的优势,但他们也不是不努力,家中的儿子为了考大学也一样的一直在复读,更何况他也有一定的能力(英语特别好),他的妹妹也有着自己的爱好(绘画),但即就是这样也无法改变住在地下室,蹭别人家网络,甚至连街上的消毒公益都要沾沾光,哪怕呛得满家人鼻涕眼泪直流……

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像溺水的人看见了一支稻草,他们得抓住,是的,是他们,他们一家四口,这个时候的他们是狡猾的,邪恶的,但设身处地的想想,这其实也不为过,尤其在那个富家第一个保姆事迹败露时我更觉得不为过,因为第一个保姆也是那样做的,我之所以不认同这个电影名字是因为除了他的妹妹有些虚张声势以外,其实他们三口在这富人家里还算是凭自己的劳动获得生存的。

电影的结尾很凄惨,原本只是想过上好生活的他们一个死了,一个成了杀人在逃犯,善心的女夫人失去了深爱的丈夫而女夫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以前只听说过“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看了这部电影我想说:“他们的贫穷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之所以感到沉重,那是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