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誠棄城而逃:李清照大怒,寫下千古絕唱


她是詞國皇后,詞壓江南,文蓋塞北,令無數英雄競折腰。


她出生北宋,卻被後世稱為南宋詞人,一場“靖康之亂”生生地將她的人生劈成兩半。


1127年,金國南下攻陷北宋國都東京,徽欽二宗、後宮妃嬪、皇親貴臣共3000餘人,被金兵擄走。


接著宋高宗繼位,倉皇南逃,北宋滅亡,南宋開始。

趙明誠棄城而逃:李清照大怒,寫下千古絕唱

當時的李清照跟著丈夫趙明誠到江寧(位於南京)知府任上任職,路上看著逃往的黎民百姓、大臣軍士,不禁感慨“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


她深深覺得宋朝當時就是缺少像王導、劉琨那樣的賢相良將,才會在金兵的鐵蹄下節節敗退。


她對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偷生失望到了極點,然而令她更不滿的是丈夫趙明誠的行為。


趙明誠當時是江寧的知府,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市長兼軍區副司令。可惜,趙明誠不懂“在其位謀其政”,他一心只惦記著他的金石收藏。


1129年,御林統治官王毅準備發動叛亂,趙明誠的手下察覺了,並向他稟報了這件事。可是趙明誠醉心金石,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果然不久,王毅發動兵變,幸好屬下早有準備,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叛亂結束後,屬下想去向趙明誠稟報,卻找不到他人。


原來在叛亂初始,聽到聲響的趙明誠就帶著兩個手下,利用繩子,趁著夜色,墜城而出,獨自逃跑。


趙明誠棄城而逃:李清照大怒,寫下千古絕唱


當時看到趙明誠縋城而逃時,我想起另一個夜縋出城的人——燭之武


當年鄭國被秦晉圍城,燭之武夜縋而出,孤身一人,深入敵營,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動晉國退軍,解了鄭國的燃眉之危。


可是趙明誠夜縋,卻是為了逃跑,扔下一城百姓,實在枉讀聖賢書,沒有半分骨氣。


後來趙明誠便因為臨陣脫逃被朝廷革去職位,而知道丈夫行為的李清照是既憤怒又羞愧。


她跟著被罷官的丈夫前往江西,途經烏江,想起西楚霸王項羽,再對比當今的南宋君臣、懦弱的丈夫,便寫了這首霸氣凜然的千古絕唱——《夏日絕句》

,全詩如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大丈夫活著就要做人中豪傑,為國鞠躬盡瘁,死也應該為國捐軀,成為鬼中英雄。


就像項羽一樣,寧可戰死也不肯過江東,苟且偷生。


李清照用短短20字,抒發了她對南宋苟且偷安、丈夫臨陣脫逃的強烈不滿。


縱觀全詩,毫無女兒態,反而比一般男子更顯氣概。


趙明誠棄城而逃:李清照大怒,寫下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什麼是人傑?當年漢高祖劉邦曾說張良、蕭何、韓信是三大人傑,他得天下,全靠這三人。


而“鬼雄”最早出現在屈原的《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這是屈原為悼念戰死沙場的將士們所做的。


李清照是手無縛雞之力的閨閣女子,可就是這樣一個嬌嬌柔柔,以“婉約”著稱的女子,卻擲地有聲地說出要做“人傑鬼雄”這樣的話。


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有幾個男子能比得上?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年項羽被劉邦圍困,四面楚歌,當他殺出重圍,來到烏江之畔時,身邊僅剩28騎。


當時烏江亭長為他準備好了一艘船,勸他渡江,江東雖小,還有百姓數十萬,足以稱王。


可是,當年項羽出江東,帶了8000子弟,如今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還肯尊他為王,他卻是無顏面對,何況苟且偷生不是大丈夫所為。


所以他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建議,下馬衝入敵中又殺了數百人,最後自刎而死。


趙明誠棄城而逃:李清照大怒,寫下千古絕唱


後人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眾說紛紜。杜牧有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他是惋惜的;


王安石卻說“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他認為就算項羽過了江東,卻也不一定能改變什麼。


他們只是對項羽過江東的結果進行了客觀的分析,而這裡,女詩人讚賞的恰恰是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英雄氣節。


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不願,這是一種“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豪氣。


相比於宋朝王室,不顧百姓死活、祖宗基業,拋棄中原大好河山,退守南方,苟且偷安,項羽確實是頂天立地的真英雄真豪傑。


而能寫出這樣力透紙背、慷慨雄健詩篇的李清照也是巾幗不讓鬚眉。


其實有時候,面對危難,女人遠比男子更有擔當,就像東晉才女謝道韞。


當年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是會稽縣令,孫恩叛軍攻到會稽城下時,謝道韞勸丈夫組織軍隊抵抗。


可是王凝之卻沉迷道教,每日燒香,祈求天師派兵抵禦叛軍。


結果叛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攻下會稽,殺了王凝之和他的子女。


當時謝道韞一手抱著三歲的外孫,一手拿著武器,奮勇殺敵。


被俘後,叛軍被她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精神所折服,便放了她。


謝道韞和李清照都是古代的頂級才女,可是他們的丈夫卻是一個比一個慫的懦夫,嘆人間不足今方信。


如果李清照生為男兒身,也許她也會像岳飛一樣“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吧!


若她的丈夫是韓世忠一樣的英雄,那麼她也能像梁紅玉一樣,上陣殺敵。


可惜她只能將一腔熱血訴諸筆端。


這首詩剛勁雄渾,詩中所體現的英雄氣魄,也是壓倒無數鬚眉了。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