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如何利用这个假期高质量陪伴孩子,培养孩子更多学习能力?刘勇赫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以“如何通过亲子游戏,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为主题的分享,教大家培养孩子的游戏力。下文为本次分享的干货整理。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刘勇赫老师

(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首席教育专家亲子游戏大王、发明150种亲子游戏,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顾问)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刘勇赫,人称勇赫大叔。
我在亲子教育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当过老师。我是人大社会心理学硕士,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所以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比较有经验,今天也是一个奶爸的身份来和大家分享。
我之前从来没有送孩子去过早教班的,全都是家庭早教。在我女儿出生之后到4岁期间,我给她发明了150种亲子游戏,她上了幼儿园、小学之后,也没上其他的班,一直是我在陪伴她。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很多家长会问一个问题,勇赫大叔的亲子游戏有用吗?
教育是一个有周期的事情,你问我有没有用,我不能告诉你说马上有用,但是今年我女儿8岁,上小学二年级,我们没有给她报早教班和辅导班,她期末考试语文是99,数学和英语都是100分。
当然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事情,就是亲子游戏给孩子带来的能量,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它不只是玩,它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形式。

一、兴趣是教育的起点


我每天都会写一些文章,也出版了很多图书,昨天我想了一个问题,就是玩具和教具有什么区别?


我就去问我的太太,我太太也是一名小学老师,我们俩在家里经常交流一些教育的话题,比如说孩子有了一个问题之后,我们俩从不同的角度看怎么去解决,我们的角度和思考方法不一样,会形成一个碰撞。


我太太就提出一个想法,她说教具主要是老师使用的,玩具主要是学生玩的。后来我又问她,我说学生不能够使用教具去玩,老师不能够拿玩具去做教具吗?她说当然可以。
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概念,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些辅助材料,比如说教具、玩具、学具、文具,其实是人为划分。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他的玩具,也都是他的学具。这是我给大家讲的新理念。



很多商家会给你划分很细,比如说这个东西属于教具,这个东西属于益智类的玩具,会给你讲很多概念,但实际上在儿童的发展过来说,并不是分得那么细。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儿童的兴趣点不一样,我们最重要的并不是要选用一个玩具或者教具去改造孩子,而是要去发现孩子到底对什么最感兴趣,这是我讲的一个重要理念。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女儿大概8个月大时有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就是爬行。爬行的时候很有意思,她不害怕的话,我就想办法吸引她去爬。


这就是一个游戏产生的过程,你想去逗孩子,让孩子有积极性,愿意跟你互动,然后你又愿意让孩子能在活动当中有所提高,这就是亲子游戏的动机。
这个时候我女儿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我去观察,我女儿在8个月时最喜欢的玩具是沙子、蒲扇。一个女孩喜欢蒲扇?有点不可理解。
我女儿喜欢蒲扇的时候,我太太就说“你给她一个布娃娃玩”。结果女儿不玩儿,就玩儿蒲扇。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这个时候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孩子喜欢的东西就叫做兴趣,兴趣是教育的起点。
于是我就拿着蒲扇当教具了,我就把蒲扇放在离她不远的地方,我女儿就趴着去够蒲扇,紧接着我又在蒲扇和女儿之间放一枕头,我女儿就跨过枕头再去够蒲扇。紧接着我又把扇子放在沙发上,不到一岁我女儿就站起来去够扇子。
由此可见,一切的亲子游戏、亲子互动,一定是围绕儿童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孩子是抽象的”,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方法会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很重要。

二、家长要抓住孩子的“黄金陪伴期”多做亲子游戏


家长和孩子的黄金陪伴期,就在0~7岁,这是亲子互动、亲子陪伴的关键时期。
因为7岁之前是以家庭生活为主体,在教育中父母扮演权威角色,上学以后,老师开始扮演权威角色,父母对他影响开始逐渐削弱了,你开始往后退,孩子站在舞台的前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替。


孩子在3~6岁的时候,是亲子教育的关键时期,他要跟父母学会如何去交流、表达,向父母学会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的知识。
我在孩子早期为什么没带孩子去早教班,因为亲子游戏把早教教的东西基本都涵盖了,比如感觉统合、精细动作、数学思维,我依次给大家举例子。
比如讲到感统训练,大家都觉得感统训练很重要,比如说孩子会出现一些跛脚、口吃等一些表现行为,就是因为早期缺乏感统训练,什么叫感统?就是大脑去支配身体的一种能力,就是感觉统合。
感统包括什么?包括听觉、触觉、视觉、听觉和平衡。我们首先讲一个运动觉,我们发现五六岁的孩子出现口吃、跛脚之类的行为,是因为早期的时候没有进行感统训练,就是你没有跟他去做些活动。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在孩子0~3岁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做的游戏基本都是大运动的训练,就是他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运动,我们要带动他一起去运动,这是我们所谓的叫做亲子互动。
3~6岁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做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比如说跑步、跳圈、套圈、踢毽。但在0~3岁的时候,我们只能采用这种运动类的亲子游戏。
接下来我们再讲精细动作,精细动作与注意力训练,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实际上孩子在0~6岁的时候,他的精细动作和注意力就已经形成了。为什么我们都说早教很重要?在0~6岁的时候,你所认为很重要的内容,比如行为习惯、注意力,甚至是性格,还有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在0~6岁基本形成。但是并不是后期就不能再修缮,但是后期修缮会很难。
好多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听老师的课很费劲,或者小学听课很费劲。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因为你没有让他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先练习这种持久力的关注,或者叫做有意注意。
家长没有在0~6岁的时候让他去做基本功。那怎么去训练?亲子游戏是孩子们都不排斥的互动形式。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做一些游戏。


三、人际交往和社交情绪是孩子的一对翅膀


我们接下来讲情绪。孩子从出生、成长、成熟,他有一对翅膀,一个叫做人际交往,一个叫社交情绪,这两个翅膀都很重要。这个也是在6岁之前,后面也能培养,但是一定要抓住黄金陪伴期,早期很重要。
很多家长说我特别容易大声嚷嚷孩子,有时孩子在家里喊,家长就很生气,喊的比孩子喊的还厉害,比他的声还大。


我希望家长能先把自己情绪管好,孩子在家里去表达去宣泄,这很正常。孩子没在大街上宣泄就挺给咱面子,我们怎么能去对他发脾气呢,后面介绍的“拍大腿”游戏就可以起到宣泄孩子情绪的作用。
情绪的控制和管理,这个当然是未来能力了,游戏在给孩子带来未来能力方面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孩子到底学习家长什么呢?孩子会模仿家长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家长的语言;第二个是家长的行为;第三个是家长的情绪;第四个是家长的生活方式。


用游戏的方式来锻炼和提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孩子肯定会特别喜欢玩,因为游戏是无法被拒绝的,就包括我们大人上班了以后,单位组织的团建,大家都会觉得很开心,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游戏的魅力。

四、亲子游戏是决定一生幸福的关键


中国的大人好像不是特别喜欢跟孩子玩,觉得玩这件事是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去玩。
但实际上从亲子教育的角度来说,从专业科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成长他一定是经历了亲子圈、伙伴圈和社会圈,他一定是先在亲子圈里头生活得很好,然后再到伙伴圈,然后再到社会圈。
所以说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好的伙伴关系,没有好的人际关系。怎样去建立和维护就是靠亲子的游戏,所以亲子游戏才是决定一生幸福的关键。
好多家长觉着家务劳动这件事应该是让孩子来去做,还是应该自己来做,还是孩子要不要参与交流?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参与交流的话,他就对家务劳动有一个重要的意识。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有时候孩子为什么会觉得在这个家里面没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参与家务劳动,没有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这两块特别的重要。
有一天我妻子跟我一块去收衣服,我个子高,就从晾衣绳上把衣服取下来,然后我妻子叠完了就放在柜子里,这时我就看我女儿没有什么活干,这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做家务劳动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甩到一边了。


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件事,我给孩子设计的有个游戏叫做衣架归类,我跟女儿说:“你把我们放在床上的衣架收拾了,把同样大小的放一起,把同样颜色的放一起,挂钩的方向全部一致,去做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从小就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用,这点特别关键。

五、无处不学习,无处不教育,无处不游戏


杜威(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去跟杜威学习,回国之后写了一篇文章叫生活即教育。
其实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有游戏,这是个大学习的概念。什么意思?就是你不要以为只有这孩子上了辅导班,大家都坐在教室里面,那才叫学习。无处不学习,无处不教育,无处不游戏。
下面介绍一些勇赫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亲子游戏,这些亲子游戏不需要什么复杂的道具,家长们在家中可以很轻松地带孩子一起做:


1、爸爸摩天轮(适合0~3岁孩子)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放在孩子的腋下,把孩子抱到胸前作圆周的运动,这个游戏叫做爸爸摩天轮!

爸爸一边动的时候可以发出音乐的声音,模仿游乐场的场景,嘀嗒嘀嗒嘀嗒嘀!这个动作也让爸爸减肥了,同时训练了孩子的运动感觉和平衡感。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2、爸爸海盗船(适合0~3岁孩子)


我们还可以把孩子横抱在怀里,就像公主抱一样,横着抱着孩子运动,这叫做爸爸海盗船。


3、攀登爸爸(适合0~3岁孩子)


大一点的孩子大家可以尝试这样一个游戏。爸爸双手握着孩子的双手,然后让孩子脱下鞋子,两个脚站在你的脚上面,但你要保护孩子手腕部位,然后孩子依次站在小腿、大腿、肚子、胸部,最后站在肩膀上完成了整套动作,这个叫做攀登爸爸。


4、触摸球游戏(适合0~4岁孩子)
在这里我给大家再推荐一个东西,如果你的孩子很小,0~3岁或0~4岁,一定要买,这东西是什么呢?叫做大龙球,专业学名叫做触摸球。
我们拿稍微大一点的球,跟孩子一起来互动,我们来做一系列动作,让孩子跟着模仿。(边说边做)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我说:“我拍一下这球”,孩子也说:“我拍一下这球”。我说:“我捅一下这球”,孩子也说:“我捅一下这球”。我说:“我挠一下这球”,孩子也说:“我挠一下这球”。我说:“我拉一下这球”,孩子也说:“我拉一下这球”。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充分和球接触了,同时他又模仿了你的动作,你说什么他都能做什么,他也掌握了这些动作和词汇。


5、黑白分明(适合0~3岁孩子)


妈妈们都爱吃干果吃瓜子是吧?我们拿瓜子来做一些互动。一堆黑瓜子,一堆白瓜子。
第一步,我们把一个黑瓜子放在一个白瓜子堆里头,让孩子去拿出来。
这个游戏很简单,一岁多孩子就可以做到。
第二步,我们把两个白瓜子放在黑瓜子里,然后把它们搅拌,让孩子再挑出来。
第三步,把一把黑瓜子和白瓜子都放在一起,然后用筷子把黑瓜子和白瓜子分开。
这个游戏是从易到难有步骤的,我觉得这个游戏是真正的好的游戏,本身黑白就是一种视觉刺激,同时是注意力训练,也是精细动作训练。
提醒一点,就是不要着急去吃这个教具,在玩的时候,瓜子不是玩具,它是个教育。
6、瓜子排队游戏(适合3~6岁孩子)
让孩子跟我们来一起码瓜子,我们一颗一颗放一排排队,3~6岁的孩子就可以玩复杂一点,比如说一个黑瓜子、一个白瓜子,一个黑瓜子,一个白瓜子,让孩子去模仿,沿着瓜子队列继续排列。


如果孩子能轻松做到,那么接下来,一个黑瓜子、一个白瓜子,一个黑瓜子,两个白瓜子,再是一个黑瓜子,三个白瓜子,按照这个顺序往下排,试试看孩子能不能做到?
像瓜子排列游戏这样,用身边最常见的物品就可以很好去互动。不用说买什么很多贵的玩具。
这个游戏训练了什么?训练了孩子的数学思维、观察能力,还有精细动作和注意力。




7、三五成群(适合3~6岁孩子)


我们再举一个跟瓜子有关系的例子,梳理排出来就很难的,你看着很简单。因为一定是让孩子去玩一些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难度的游戏。这样的游戏设计是很有意思。
你抓一把瓜子,代表你的幼儿园同学,这个时候在里面挑一个好看的代表你自己,你有些孤独。在其他瓜子里面再找一个你看着顺眼的,当你的朋友,现在挑了两个瓜子了,两个人孤独不孤独?


怎么办呢?你再找一个瓜子,三个瓜子为一组,拼成一个组合,叫三兄弟,当然也可以是三姐妹。你们三人一组真快乐!
接下来交给你一个任务,要把剩下其他的同学,按照最快的时间,按照三个为一组进行快速分组。这个游戏叫做三五成群。
我发明的这个游戏被幼儿园广泛使用,当然在幼儿园里不能是瓜子,他们有的是用小棍或者其他类似的小教具。
这个游戏的意义在哪呢?
一个是注意力,一个是精细动作,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数学当中组合的思想,这才是高级的游戏。


8、“走红毯”(适合3~4岁孩子)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个能够训练孩子创造力的游戏。
爬行垫家里都有吧?60cm×60cm的就行。好多人一看孩子大了就把爬行垫扔了,或者送人了,其实它是非常好的一个教具。
我们给爬行垫铺成一个长条形状,在爬行垫的两旁,放上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这个游戏叫做“走红毯” 。


孩子开始走的时候一边给他放音乐,一边让他和毛绒玩偶打招呼:
Hi小兔你好!小猫你好!小马你好!小猪你好!好多孩子不太会打招呼,家长把孩子带到小区里头,叫爷爷、叫叔叔、叫奶奶、叫阿姨,他都没练过,他怎么会跟人打招呼?
这个游戏适合三岁左右的孩子。家长总说孩子不爱打招呼,那就一定要给孩子创建这样的情景,他和毛绒玩偶们练习好了,心态也好了,就不那么害羞了,也知道出门遇到人打招呼了。
还有一个就跟大人打招呼,适合于三、四岁的孩子。让孩子先跟小花、小草、大树、小树练习,孩子要有这个过程,然后他才会跟大人打招呼。
一开始如果见了大人的话,先要把口令简化,都叫您好或者都叫你好!大人长相太复杂,孩子本身就认不清楚,有的人长得老点儿、有的长得年轻点,孩子那么小看不清也分不清是叫叔叔、大大、伯伯。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9、花样算式(适合7岁以上孩子)


我女儿在上学期刚开始接触数学的时候,在算式方面出了一点问题,我就发明游戏去帮助孩子去理解数学。
什么东西呢?我就做了一个纸板,把纸板中间掏空。旁边有一个竖条,10以内的竖条是吧?空加空等于几?前面可以是3,加空等于5,这就变成游戏了。
这是个算式游戏,叫花样算式。这个跟我们直接去考它有什么不一样?当孩子在游戏环境当中,你会发现他更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识,比你去强迫他去学更有效。


10、“拍大腿”(适合各个年龄的孩子)
“左手放在左腿上,右手放在右腿上,”你和孩子一起大声说,并同时用手拍腿:“左右左右,左左左。右左右、右左右、左左右右右。”这叫什么?叫做拍大腿。在这个活动当中,孩子的情绪宣泄就得到很好的学习和控制。


这个节奏,孩子能够控制住,拍完大腿,再转过身来拍屁股,左手放在左屁股上,右手放在右屁股上,和上面一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说一起拍。


11、“一个坏手指”(适合于各个年龄的孩子)
这叫游戏叫做“一个坏手指”,可以说适合各个年龄,这个游戏特别经典,你看我们有10个手指头,对不对?这10个手指里有1个要做坏手指,其他9个是好的,预先设置好。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比如说左手食指是坏手指,我们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去抓手指,当他抓到了好的手指是,你就发出叮咚的声音,他如果抓到了坏手指,你要先准备做一个动作,他找到了坏手指,你就“啊呜”用准备的动作加上声音去吓他一下。


干货:宅家亲子游戏攻略,玩出孩子的未来能力 原创


这个游戏对于孩子的情绪控制、预判性、自我调适、专注力都有很好的训练,孩子的自我调试,因为这里面有好有坏,能够接受不同的结果。这个游戏适合于各个年龄,只要你没有高血压、心脏病,都可以去玩。
大孩子之间,我们可以玩抓手指的游戏,我们快速伸出手指,然后让孩子去抓住,快速出快速收回。这个也练专注度。亲子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和帮助还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