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俗語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由這句話可見狗是人類可以共患難同甘苦的夥伴,貓卻是“有了吃無了散”的無情之物,所以中國人一直把狗視為吉利的動物,如果家中突然來了一隻狗,主人就會很高興的收養它,這正是財富來臨的前兆——因為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貓來頂塊孝帕布。”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狗和主人同甘共苦,如果有什麼災禍來臨,它也會預示前兆的,比如狗上房是暗示盜賊即將來臨,狗夜哭則有死喪之災。古人常磔狗來攘風災,有時候也編草為狗,謂之“芻狗”,衣以文繡,陳而祭之,祭後就把它丟在大道上任車馬踐踏,用意也在筏災。近代用“芻狗”的習俗已然絕跡了,碟殺活狗以滾災的習俗也成了民俗史上的陳跡。但是在臺灣省金紙店裡卻有一種竹條扎架,外面糊紙的“天狗”和木板刷印的“經衣”、“替身”一同出售,準備賣給要鑲災的人去焚化。四川地區也有一種習俗,在端午節氣都會用艾草編扎一隻艾狗掛於門前,以示祛病消災。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狗是人們的好夥伴,“天狗”卻是人們畏懼的兇星惡煞,婚禮之前算命先生選擇吉日良辰,選定之後必然用一張紅紙上面寫清婚禮詳細節略以及避忌事宜,其中重要一項就是不要衝犯了“天狗”;衝犯了“天狗”,新娘就會不生育,下花轎時要小心,不要踩到“天狗”,婚禮上有些禁忌都是和“天狗”有關的。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從前許多不育的婦女都供奉“張仙”來祈子,稱為“送子張仙”,沒有塑像,都是畫像,畫上的“張仙”,是一位角巾袍服的美男子,他手執彈弓,仰頭對天作瞄準姿勢,據說是他正在放彈弓去射殺“天狗”。因此北方習俗供奉“張仙”,除了香花酒餚,還有一盤五個用生面揉成的圓球,是送給他用來射“天狗”的。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天狗”的惡行不是隻有使婦女不育一項,民間相傳“月蝕”就是“天狗”吞食月亮造成的。所以古老的習俗月蝕時,人們要敲響器救月,據說敲響器的聲音大作,就會嚇得“天狗”把月亮吐出來的。那時候敲響器救月亮,並不是少數“無知愚民”才這樣做,就是宮廷中司天的小吏們,也要敲銅器救月,直到月兒復原為止。不但人養狗,天上的神明也會養狗作寵物的。民間相傳二郎神楊戳就有一隻“哮天犬”,隨時跟在二郎神身邊,陪它降妖捉怪,《西遊記》中記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玉皇大帝傳旨出動許多天兵天將,卻鬥不過一個刁鑽古怪的孫猴子,還是二郎神放出“哮天犬”,才擒住這妖猴的。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談到“哮天犬”的來源,自然就會想到二郎神收梅山七怪的傳說——通俗小說《封神演義》裡有二郎神收梅山七怪故事,相傳梅山七怪被二郵神收服之後,就成了它的部下,才改稱為“梅山七聖”的。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所列民間百戲就有一項“七聖刀”,由七個人化妝塗面表演,元人雜劇也有二郎神的戲劇,可是二郎神和他的“哮天犬”,老早就在舞臺出現,並不是由《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開始的。北方習俗臘月二十三祭灶王,送灶王爺上天時的祭品除了大塊的關東糖、糖瓜、糖元寶以外,還有三種特殊的供品,一碟幹稻草是替灶王爺餵馬的,一碟豆子是替灶王爺餵雞的。另外有一個發麵“火燒”,是替灶王爺餵狗的。民間相傳灶王爺有金雞玉犬來輔佐它,保佑家戶平安。大守夜,雞司晨,各有職守;馬則是灶王爺的坐騎。木刻的灶王神的畫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灶王爺的神案前,站著一隻金雞和一隻玉犬。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十二屬相的說法由來已久,由兩人屬相的生克來判斷婚姻的幸福與否,這雖是不可靠的迷信,但是舊式婚姻,都要請算命先生看看雙方的屬相有無沖剋,我也曾聽過老人唸的一個歌訣,如今只記得“金雞怕玉犬,白馬怕青牛”這兩句,看來屬雞的男士,是不宜討屬狗的小姐作太太。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關於狗的習俗和迷信

《殺狗記》是有名的元曲之一,明代人也曾改寫為南曲,是寫一位聰明的妻子用殺狗之計,勸她丈夫離開酒肉朋友,和自己親手足言歸於好的故事。如今舞臺上已沒有人演,可是從前北京評劇名伶白玉霜和喜彩蓮合演的“殺狗勸夫”。那時候喜彩蓮開始竄紅,白玉霜已漸漸走下坡。所以第一女主角是喜彩蓮,她演那位殺狗勸夫的賢妻,白玉霜則演那位勸丈夫要識大體,不要念舊惡的大嫂,她們倆把中國舊婦女的德行、修養都表現得很深入很生動,的確值得人欣賞。

這是唯一以狗為題材的一齣戲曲,若能使它在舞臺上再次出現,對於社會教育必然有益,我盼望編劇人,不妨考慮用這個題材,重新編一出“新殺狗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