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柬埔寨记:历史与现实

01 逛女王宫

我们又顺便来到了女王宫。女王宫与崩密列似乎挨得很近,左拐右拐就到了。如果说在大小吴哥窟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雄浑、悲壮和苍凉的话,那么在女王宫,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一种精致的华美和浪漫。那些消失在岁月深处默默无闻的柬埔寨工匠们,简直是在用一种绣花描彩的功夫,在装饰着这座宫殿。如果说大小吴哥窟是一幅笔势酣畅、墨彩淋漓的大写意画,那么女王宫就是一幅线条细腻、纤毫毕现的工笔画。难怪这里誉为吴哥文化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珍珠呢。

连载|柬埔寨记:历史与现实

正午时分,阳光炽热。我们一走进女王宫,就强烈地感觉到这里的建筑与别处明显不同,此前我们看到到大小吴哥窟遗迹所使用的多是青砂岩石,而女王宫采用的大都是柬埔寨特有的桃红色石头,质地细腻,色彩明丽,似乎特别适合于雕刻各种复杂而细微的图案,无论是门楣还是廊柱上,无论是塔身还是基座上,密密麻麻、淋淋漓漓,雕刻着无数的人物、动物、鲜花、瑞草……在这般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恰似美人出浴,亭亭玉立,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经历过长年裸露的风吹日晒,依然保持着柔美和坚贞,品相完好,流光溢彩,千年不坏。

在景区门口,我首先看到一张贴在广告栏中的浮雕照片。这是一位身材窈窕、婀娜多姿的女性,面容娇好,略带笑意。其雕工之精细,其刻画之传神,令人一时感叹不已。导游松华介绍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女王雕像,现在就矗立在女王宫中。女王宫或许以前不叫作女王宫,只是吴哥时期传统佛教寺院中的一座。而当初发现这座建筑的那个法国人最初肯定是被这座精美的雕像迷住了,因此才一厢情愿地将这里命名为女王宫。

走进女王宫中,林林而立的塔身上、基座下,廊柱间、门楣上,密密麻麻几乎全被浮雕所覆盖了,简直没有一点儿空隙,这些石雕作品都是三维立体的,非常生动。每一幅浮雕都是精品,刀工流畅而细腻,造型繁复而圆润,线条纤巧而柔美,色彩鲜艳而妩媚,我简直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曾有人说这座寺庙很有可能是女人们修建的,因为这里的石雕实在是太过于细腻,简直不敢相信是出自于男人之手。是啊,那么细腻、那么婉约、那么华丽……她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连载|柬埔寨记:历史与现实

据有关资料记载,女王宫大约于兴建于公元967年,主持修建的人并不是当时的国王,而是印度教的一位婆罗门,据说这位婆罗门有可能是国王的老师,而这座别具一格的寺院,正是他修法传经之所。寺庙总体呈正方形,东西各有一个入口,东面的入口处有一条引道。整个寺院的精华之处在于装饰豪华的藏书室和三座中央宝塔,这些建筑上有大量的男神和女神的雕像,以及美丽生动的浅浮雕作品。

寺院台阶上蹲立的守门兽也并不是我们在大小吴哥窟看到的那种石狮子或九头长龙,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猿猴,盘腿打坐,顾盼有姿,脸上仿佛还带着一种顽皮的表情。当然最经典的还是那个姿态优雅、栩栩如生的女王雕像,镶嵌在一座宝塔入口处,茕茕而立,姿态婀娜,宛如洛神出水、嫦娥下凡,衣袂飘飘、若不胜衣,仿佛呼之欲出,实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杰作。

关于女王宫,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早在公元1923年,曾经有一位叫作安德鲁·马尔罗的法国年轻人来到柬埔寨游览,当时就被女王宫中这些精美绝伦的雕塑深深吸引住了,居然萌发了盗窃的念头。然而当他费尽心思从女王宫中盗出四座女神像,打算运回法国收藏时,却在金边被当局查获而逮捕入狱。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这位法国青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然当上了戴高乐政府第五共和国的文化部部长。人世沧桑啊!真不知道这位部长大人对自己早年的行为会有何评价?

连载|柬埔寨记:历史与现实

出来后我们又参观了一座什么寺,我已经记不清楚楚了,那或者是巴公寺和罗莱寺吧。说实话,这些柬埔寨寺庙的名字都起得奇奇怪怪的,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印度教及佛教修养,真的是很难分清楚。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已经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苍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生命原不过是一场浮光掠影,我们也只不过是这世上的匆匆过客,又何必知道得太多记住太多呢。

从此别过,歧路天涯。在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我心中不禁生出一种莫名的无助和悲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02 面对现实

在柬埔寨的城市街头、村口巷尾、公路旁、广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乎是相同样式的大幅宣传牌子高高地矗立着,非常醒目,上面的图案是柬埔寨的国旗和洪森首相的头像以及我们谁也读不懂的用柬埔寨文书写的口号或是标语。这样的社会场景总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一次我问导游松华,你们的首相洪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对红色高棉那段历史有什么样的评价吗?

松华不免惊诧地看我一眼,转而淡淡地说,怎么说呢?他本身就是红色高棉出身,怎么可能完全否定那段历史呢。

连载|柬埔寨记:历史与现实

我似乎隐隐约约地明白了什么。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洪森1952年8月5日出生于柬埔寨磅湛省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广东潮州的华人。上世纪70年代初他参加了波尔布特领导的民柬革命军,逐步晋升为团长。1975年红色高棉执政后,因为政见不合,当时的洪森和他的师长韩桑林受到排挤。在接下来的内部清洗中,他们不得不出逃越南请求支持。那时的越南刚刚实现南北统一,正雄心勃勃欲称霸东南亚。对韩桑林和洪森的请求自然是满口答应。

1978年12月,越南出兵20万入侵柬埔寨,不到两个星期就占领了金边。1979年1月7日,在越南政府的支持下,韩桑林、洪森等人牵头成立了柬埔寨人民委员会,由韩桑林担任主席,洪森出任委员并负责外交工作,从此一跃成为柬埔寨政坛要人。1981年,洪森出任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85年又当选为总理兼外交部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政府总理。

洪森是一个聪明人,深谙在各种国内势力中寻求平衡。表面上同以西哈努克为代表的传统权贵表示和好,但他所代表的柬人民党与西哈努克亲王的儿子拉那列所领导的奉辛比克党一直存在着激烈竞争。由于两人长期不和,1997年7月5日洪森突然发动政变,摧毁了拉那烈的奉辛比克党总部,并迫使西哈努克亲王解除自己的儿子拉那烈的国家第一首相职务,流亡国外,从而全面掌控国家政权。1998年7月26日柬埔寨进行第二次全国大选,在西哈努克亲王的出面调解下,人民党与奉辛比克党达成全面合作协议,拉那烈回国当选为国民议会议长,洪森为首相。两个人平分秋色。

2003年7月柬埔寨举行第三次全国大选,洪森继续连任首相,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从此便一直坐稳这个位置,直到今天。

对于红色高棉那段历史,洪森是这样认为的:既然现在已经达成了民族和解,那么就不应该再以审判红色高棉的名义在柬埔寨国内搞大规模的清算,这样很容易引发新的动乱。而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要求,他从国家稳定出发,要求国际法庭以柬埔寨的法律、法官为主,只针对当时的红色高棉领导人(不超过十个)和1975年——1978年期间发生的事情进行审判。其他的诉求则一概拒绝。从而也导致了审判红色高棉的国际法庭虽然已经成立多年,却迟迟不能进行审判,据说还一直处在收集材料和证据之中。

连载|柬埔寨记:历史与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红色高棉虽然成为了历史,但那段伤与痛的经历,使洪森先生吸取了教训,获得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才应该是一切政治的目的。结束纷争,实现民族和解,正是人心所向。洪森自从担任国家首相以来,主动采取和解态度,平息纷争,稳定局势,并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改革,诸如解散农业合作社,实行土地承包制,废除计划经济,推行市场经济,紧缩国营企业,发展私人企业,对外开放,吸引投资等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柬埔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旅游业的收入也翻了好几倍。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就已经远远超越了波尔布特、英萨利和乔森潘的那个时代,开始逐步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潮流之中。

连载|柬埔寨记:历史与现实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意识到,每个时代的政治人物,身上都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在推进人类社会整体进步方面,有时往往也会因为触及自身的利益而瞻前顾后,徘徊观望,甚至会成为时代进步的障碍。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已经无数次证明,先进的社会制度往往更胜于某些个体的英明或伟大。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目睹了柬埔寨人民普遍贫困的现实后,我的脑海里时常浮现出一句芒克的诗:在这美好的地方,却没有美好的生活。我是多么希望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能够早日跟上时代的步伐,过上那种更先进更富足更文明的生活啊,尤其是像松华这样的年轻一代,他们不应该再背负历史因袭的重担,应该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