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作家二叔贈送一本與人合著的《鄧州民間故事》一書,讓我清晰地記住了另一位作家的名字,“湯清發”三個字。
前段時間,在鄧州文化界的交流群裡,由於互相的關注和相互的欣賞,甚至是欽佩和敬仰,偶然機會,我見到了作家本人,並且拜訪了他,話敘了很多很多事情。
雖然我們都屬於那種不事張揚,行事低調的類群,但網絡細節上的關懷與傾心,溢滿心間,才得以能夠相邀而坐,煮茗品茶,把水言歡,共訴衷腸。
閒聊之即,談之近況。愛好文學的人,到一起,免不了離不開老本行,讀書寫文出作品。我年幼,表尊重,先自我介紹,無甚大就,只是業餘愛好,娛樂把玩而已;作家一番高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間是社會人生,“三觀”、人文、社會,無所不能,口若懸河,似長江黃河之水,滾滾而來,洶湧澎湃,讓人受益匪淺,記憶猶深。聽君一番話,勝讀十年書。
俗話說,農民到一起,聊的都是他們所關心的身邊事、重要事,無不是談天談地談莊稼。文人到一起傾吐的最多的當然也是自己關心和嚮往以及寄託情感釋放興致的東西了,最近讀了什麼書?寫了什麼作品?寫哪種境界意象範疇的文章了?要談的方面太多太多,不勝枚舉。
談笑之間,作家無意中流露出一個訊息,說者無意,聽者留心。我便在聊天的間隙裡,委婉詳細地打聽了他最近創作的路數。經不往我再三的軟磨糾纏,作家還是道出了現階段創作的近況簡介。
“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簡單說一下寫這個題材的概況,可以說這部作品是我十五年來的心血之作,分一、二、三冊,全部完成估計在二百萬字以內,也算是我在有生之年的大部頭作品了,可以說傾注了我一生的汗水、時間、情致與勞作,以後再寫也可能都是些小打小鬧的東西了,我只想把這暫稱為晚霞三部曲的文字,給它精雕細琢,打磨鋥亮,最後讓它能夠成為一部在我意念之中的亮光之作,我一生為文,也算有個交待,有個安慰,有個完結,不白做個文化人而後悔和遺憾。”
聽著這一腔發自內心肺腑的聲音,我很震撼,也很感動,更能感同身受,從一個文學愛好者的角度去體味,是很有感觸的,並且觸動了我內心那根柔軟的神經,也很欣慰,至少給了我榜樣的力量,心想,這不就是我早年以來一直的願望與期冀嗎?
我懷抱著對文學虔誠敬畏的心態,對作家傾慕敬仰的心情,像個佛教徒般竟然大言不慚,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提出了討要作家剛剛完成的手稿殘卷,想一讀為快,想盡早感受大作的浸潤與蘊含,更想滿足靈魂深處的求知慾與蘊涵豐富的精神財富寶藏。
作家看我欣賞拜讀大作的心情極誠極盛,耐不住我的一味死纏硬磨討要,還是很欣慰地滿足了我一個文學愛好者的求知慾望和讀書至誠之心,把樣版書贈送我一套,並且一再對我說,不吝賜教,多提意見,感恩感謝,我受寵若驚,一時語塞。
得之此書,欲近年關,剛好可以利用春節的假期,這大把的、難得的整塊時間,好好去拜讀品味此部大作了,也為自己在這空暇的時段裡,體驗一下另一番年味大餐的山珍海味的美食大餚,榮幸之致,何樂不為呢?
感受著天上掉下餡餅的美事,幸運地砸到了我的頭上,這是機遇,也是巧合,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愛好文學的人,骨子裡都是心理相通,靈魂相吸的,趣味相投的,因為詩與遠方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我們卻又都在做著靈魂的擺渡人。
藉著春節年假,利用空暇時間,不管白晝黑夜,夜以繼日,從不懈怠,更沒有感覺疲勞困乏,而是用心細心耐心,精心感悟,細緻品味,赤筆描畫,點點圈圈,圈圈點點,光摘抄與備註就用去了幾枝自來水筆,終於在廿日之後,拜讀完畢,精細化的感受也銘記在心間,不敢怠慢,很有話想說,也許那就是自己獨特的抒懷與體味。
湯清發,供職於鄧州市勞動就業中心。百度有言,鄧州作家,編劇。代表作有已經上映的劇本《目擊者》,被搬上影視屏幕,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剛接到這部作品,我就在納悶,也許這種感覺是每一個人首次看到都會有的,作家是以“大道系列”命名的長篇小說,讓人不免一下就會想到這是部描述關於釋佛道家的作品,有人懷疑,說明你是用心去賞閱,真心去瀏覽作品的。剛開始我也有這種認為,當讀完全部篇章之後,才感到這是一種誤解,誤會太深的自我理解感覺,事實卻是一部另類的現當代體裁作品,也便心中陰影隨著書本的掩卷閉合而煙消雲散,飛奔之九霄雲外,蕩然無存,這就是我現在的感覺與體會。
古語說,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是一種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境界。在文中就是常理,正確的道理,指最高治世原則,包括倫理綱常。合於大道。老子《道德經》曾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中國乃至東方古代哲學的重要哲學思想範疇,表示“終極真理”,本原、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等等。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道生萬物,道於萬事萬物中,以百態存於自然。不管是形容寬闊的道路,還是正確的道理,這都是文中要講的實際內容和說明的理念。它融入了《易經》的真諦,提出了人為個體,蜉蝣人生,皆是因果關係所致,有因即有果。俗話說的好,不是不報,是時候沒到,早晚都有那麼一天來臨的,只是論個遲早好壞而已,報應必然會來。他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篇幅章節中,無不釋放無疑,展現明示,為的是為輪迴人生所鋪墊,打腹稿,更是為作家美好的真實意圖,善意理想埋下了堅實的伏筆,打下了過硬的基礎,夯實根基是作品成功的關鍵。
自古以來,就有那麼一說,人是環境的產物。俗話說,工作會被安逸的生活所累。這就道出了什麼樣的環境能影響到什麼樣的人,什麼環境也能造就什麼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毛澤東也說過,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凡事都是有緣由的,都是講因果報應關係而存在於這個社會的。作家就是站在這個歷史的致高點上,利用自己無限寬廣的心境,淵博的學識和那雙能夠發現美的智慧眼睛而來寫作這幅大部頭作品的,可見,作家的無私無畏,善良純真,摯誠可信,用自己微薄的臂膀來弘揚真善美,抨擊假惡醜,可以看出作家本身的高度認知感和義務為人民著想的社會擔當。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就是這樣,心裡始終裝著人民大眾,胸懷天下,望眼欲穿,身體力行,勇於承擔。
當我現在給你說,這部作品的起點之高,規格之高,也許你會不相信什麼,那你就只有一直往下看作品的篇幅設置及情節創建和謀篇佈局,就會認為我說的都是事實,因為作家創新出同行類作品的幾個第一,他完全是衝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和作品而去創新創造和謀篇佈局的,架勢扎的很大,馬步弓的很遠,格局布的全面,實屬一部奇文,可以看出,作家本身是耗盡了心思,花盡了心血,付出了汗水,而得出的結晶之作。
掀開書本,第一章節,我便讀出了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忠實《白鹿原》的味道,作家架構設置了一個讖語的出現,陳忠實是讓一個巫師和地方文賢之人,綜合出現一種症狀,在那個生他養他的光禿禿的荒原上,造就出一個神話傳說,一種奇怪的景象,那就是白鹿的出現,徵兆著吉祥,甚至是光亮與黑夜過去、黎明的來臨,設置了這樣一個懸念為下文做前奏、做鋪墊,更引出下文的一波又一波的故事情節的遞進發展,充滿神話色彩和傳奇味道。而本部著作,亦是通過傳說匯龍崗鎮臥龍崗村有一種吉祥之兆,有一種白色神龍,白色祥雲的降生,那是吉人自有天象,臥龍崗定要出大富大貴之人,才高八斗之象,這又是為下文埋下伏筆,設置懸念,引出下文的精彩部分,充滿神秘色彩,打下堅實壁壘。從而由《易經》的角度解釋這種因果報應,有因必有果,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不是沒有報,是時候沒到。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由學識、水準、天分、努力,以及後天環境和人為因素所造成,是相輔相承、不可分割、互補互照的生活共同體。
再就是《白鹿原》有個朱先生,那是個秀才鄉賢,有先見之明,凡事經他嘴巴一說,那都成了真理和哲理,好像是個被作家貫了個神化了的人物,他的話也成了神化了的語言,讓人不信都不行。信則有,不信則無。出神入化之人的言辭,那就是潛意識代表了上天的指令和信仰寄託。恰恰湯清發在本部作品裡,也自始至終貫穿了一種意念,說不清道不明的一種幻覺中的思想,完全把《易經》中那種哲學思想和農民愚昧無知的思想完全結合起來,重點突出了學識淵博,知識水準極高,無所不懂,無所不能的孔澤惠老師從父親孔尚古說的匯龍崗是一塊福地的預言說起,給兒子做了個局,下了個套,留住了這個從泥土中來,又回到了泥土中去,接近泥土的知識分子,把自己的所學所識,和繼承父親的志願,讓他一生傾注在這塊再熟識不過的土地上為人民、為學子,教書育人,算命占卜,擇吉卦象,指導前程,曾經為他的好友金正南的兒子他的學生金龍驤無數次的升遷與遭遇都能指點迷津,逢凶化吉,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也便把他的名字給叫成了“假半仙”也不為過,他是教書先生,又會易經八卦看相,他就是個被泥腿子、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人民神化了的人物,在人們心中十二分敬仰的半仙護體的半人半仙模樣,直叫人們有因難就找他化解,必能克服掉矛盾,還是個和事佬,農村最有威望的知識分子,這就和《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近似相等被作家刻意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受人敬仰的鄉賢人物代表,非常神秘並且有真知灼見的罕見人物,他們兩個人物雖然不在同一部作品中,但卻共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詞中講,“落日西山裡,清風撲面來。”讀湯清發的作品就是一種美的享受,猶如春風撲面般清爽美感。從職業的角度來講,也能體會出這個大千世界的美醜與無奈。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賈平凹的《高興》一書,描述的是以劉高興為代表的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勞動人民,無學識、無閱歷、無素養、無水準,卻想來大城市裡覓事過活,掙扎拼搏所經歷的一部血淚史,從拾垃圾到撿廢品,再到收破爛,一波三折的人生曲折經歷,描繪出了這個群體的世態萬象,來抨擊社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餘華的《兄弟》,裡面也講述了一個叫李光頭的人,也是從收廢品起步,到最後發財,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而他卻是心理扭曲,情致變態,做出了他的個人生活世界裡的多個稜面,說明太多的方面,多角度,多層次詮釋了社會的角角落落和人類的心路歷程。而本部作品,湯清發也塑造了一個同類人物,那就是田安文的命運多舛,從出生就揹負著被命運玩耍的戲份,沒有生存念想的人,為了果腹飽肚,只能想方設法,絞盡腦汁求生存,從到處撿破爛到最後成為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再到走向不同的行業成為翹楚,一段人生成長的履歷。三部作品,作家都著眼於社會的最低層,關注著同樣的一個群體,低層勞動者,說明這個群體是需要全社會去關護關注,引起人們警醒的。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作家,都是具有像菩薩心腸的聖賢人士般去為勞苦大眾執言說話,去為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祈禱祝福的。
著名作品餘華的《活著》,講述的是徐福貴經歷了人生所有的困苦艱難,就是最後剩下了自己的一頭牛,還要勇敢地活著的情感故事大戲。從這部作品就可以看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凡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這部作品詮釋了整個人生成長的發展現狀和真諦。不管生活的再苦再累,好好活著,活著就有希望,有生命就有一切。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活著就能創造奇蹟,創造一切,只要你努力去幹,就會擁有希望的一切。人一旦連生命都沒有了,何談其他?這也是為本部作品中描寫的人們能夠跳出生活的牢籠,給了最完美的答覆和最道地的詮釋。
俗話不俗,情感是文藝流淌的血液,沒有感情交織的文學作品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毫無生機的,這就相當於一個人的細胞綜合體,是由無數個器官機能組成的,身體裡無時無刻不是滾滾流動著支撐生命動力的精神支柱,人要過的就剩一張軀殼了,活著也就沒什麼意義了。從本部作品的最重量戲份情感大戲上來看,有賈平凹《廢都》和陳忠實《白鹿原》,以及《紅樓夢》和《金瓶梅》的戲份存在,非常吸睛,和引人入勝。俗話說的好,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湊個熱鬧。的的確確大多數人,在這浮躁的社會,信息碎片滿天飛的今天,難能坐下來欣賞一幅大部頭的作品,最多都是看個熱鬧,找個樂子,調節一下生活氣氛,沒有多少人會用心去細讀、去品評、去體味文學作品中真正要表達的現實意義和時代精神,這才是作家寫作的真實意圖,而非人生生活的虛化浮誇,不著邊際的幻覺描繪。
一言一蔽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是一句市場競爭造就的廣告詞,但也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在下面要寫的內容裡面很能體現出箇中味道。就拿作家佈局的金龍驤與田安文的出生處世做比較來說吧。金龍驤出生在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屬於黃道吉日,預示著此人將來一定會大富大貴,飛黃騰達,出生就是一種吉兆,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肯定不會太差,俗話都是這麼講的,傳說也是能夠建功立業,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的。而田安文卻出生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惡月惡日出生的人兒,預示的就是不吉利,災星降生而已,也就是家人、外人所稱謂的“妨主精、喪門星”,更是被父親都想塞尿罐施肥的被拋棄的人兒,甚至在家排行老三,又叫做三狗子的稱呼,反正都是不中聽的惡毒叫法。可事實卻相反,田安文是個善良務實,踏實肯幹,吃苦耐勞,上進爭氣的正能量滿滿的精神實質,而金龍驤卻是出身名門,家大業大,養成了他的不學無術,社會習氣,驕奢淫逸,坑蒙拐騙,為了自身利益,無惡不做,甚至是逢場做戲,玩弄伎倆,溜順拍馬,諂媚逢迎,唯利是圖,貪得無厭,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貪汙受陏等等的非君子作為。就是在作品中形成了這樣的一條大線索往下發展的,也是最大的一條主線,對立面,根據人物的成長規律,情感的發展變化與事業的向前推進而自然形成規則而生成自然發展。本部作品一直都是圍繞著這個大況,而沿著這條主線向下循序漸進的。自始至終,闡釋的就是嚴謹的圍繞作家心裡面畫出的那個框框,人是個體,蜉蝣人生,都是因果報應所致的主題和心靈情結,這是作家灌輸《易經》真諦的人生哲學哲理範疇,從頭至尾,都突出這種火焰味十足,說明作家本身就是個正能量滿滿的人,有顧全大局,彰顯善良大愛,胸懷天下的真實理想,一種潛移默化之中的情致與愛。
從金龍驤與吳小月的學生時代的感情糾割,直到偷吃了亞當與夏娃伊甸園中的禁果,生米煮成了熟飯,卻又鬧得分道揚鑣,不歡而散。從田安文英雄救美鄭桂蓮,到桂蓮與安文的情路坎坷,一對有情人恩愛萬分,卻被迫有情人難成眷屬。這兩段感情戲,形成了鮮明對比,人物形象昭然紙上,是非分寸,不言而明,讀者心中都有一杆稱,那是良心的公平稱。
從金龍驤對孔澤惠老師的獨生女獨擁所見,淫邪威逼,讓她委屈就範,成為了他的胯下性伴,可以看出龍驤的作惡多端,什麼壞事,他都會千方百計,在所不惜。不管使出什麼渾身解數,耍出任何卑劣手段,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貪婪本性;從費有為與夢瑤的忘年戀可以看出,夢瑤在對費公子的失望和對感情的絕望之後,竟然潛意識中愛上了善解人意,成熟穩重的費市長,一結伉儷,沒有一點功利色彩,是真愛,互相吸引,互相傾情,走到一起,也是必然的結果。從這組對比的色彩就可以看出來,金龍驤的玩弄權術,不擇手段,為了嚐鮮,為了討女人歡心,並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女人,沒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這部作品中,貫穿的最大亮點,完全都是圍繞著正反兩面的對比而展開鋪排的,每一人物,每一場景的粉墨登場,都是形成鮮明對比的。因此,不難讓讀者只要拜讀作品,不期而然,就會評判出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的對立階級立場,很容易很簡單很明晰就可以看到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做的自我取捨,正確與錯誤只在一念之間。
一部成功的小說作品,不單單是一個方面的片面性呈現,而是全方位的展示體現,是總體全局性鋪展實質的。一部讓人能夠永遠記住的作品,它會考慮到太多的方方面面。如:受眾人群、民間性、口語化、歷史感、時代感與藝術享受等,太多了,不勝枚舉。在這裡,我只想略談一下作家的語言靈動性和民間口語化所展現出的方言、土話和口語,就可以看出作家是扎定民間,走在民間,又奔向民間的情懷,作品來源於生活,又步入生活,最後又迴歸於生活,然後完全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體現的是上乘佳作的範疇。
閱讀著這部大作,我的心情提得很高,像十五隻吊瓶打點滴,七上八下的,內心的洶湧澎湃,翻江倒海,讓自己都感動不已,感觸頗深,收益甚大。自然親切的話語、用詞,讓人感覺不是在看枯燥無味的文字,而是在與書中人物對話,在與作家本人交流心情,溝通思想,這才是本質,這才是讀本部作品最大的收穫。如:“兒大不由爺、見不得人的事、肚子裡的蛔蟲、眼皮往上翻、翅膀沒硬就想翻天、信則有不信則無、妨主精喪門星、一回生二回熟、憋著一泡尿、倒在鍋裡熱熱、心提到老高、一顆懸著的心才算著了地……”;“走鄉串村、頗有微詞、夾著尾巴、賊娃子、翻騰過、披麻戴孝、養老送終、有聚就有散、救命稻草、粗蹋糧食、翻白眼、燒火做飯、連明扯夜、三腳貓、假婆娘、走親戚、破爛寒酸樣、不買姐姐帳……”;“常言說女孩子是個菜籽命,嫁個當官的做娘子,嫁個殺豬的翻腸子。鹹吃蘿蔔淡操心。受之有愧,卻之不恭。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救人如救火,人命關天。五馬六羊,吃了長瘡。人吃五穀雜糧,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一回生二回熟。從小看大,三歲看老。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常言說貓來窮狗來富。……”太多太多的民間鄉人聊天的口語、方言、順口溜等詞彙量的大加使用,顯示了作家能夠放下身段,走到村鄉僻壤中去,潛心鑽研,體驗生活的不易,用這些似聊天、拉家常、閒侃的民間口語化詞彙的語言使用,更地道,更接人氣,減少了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隔膜,更受眾,更能走到人們的心間,讓文學的語言普遍化、生活化、平常化,平易近人的作為,更能直接融匯貫通於人們的大腦意識之中,靈魂深處,讓人更直觀地去接受,更容易去變通理解,這也是本部作品受到熱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讀整部作品,詳細做了筆記,不難發現,作家湯清發揮舞如檁大筆,繪就此部大作,那是傾注了畢生精力,在工作的間隙,查找資料,翻閱文獻,又加上自己的博學多識,勤讀苦練,以及社會閱歷、見識、素養、水準等一一展現,從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定位之高。用作家極其敏銳鋒利的眼光,站在歷史的致高點上,書寫內心世界的高深莫測,蘊藏幽邃意景。
通過拜讀本作,不難呈現,作家為寫這部作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從文筆、從情節、從人物描寫、從故事的始終、從情感寄託、從要讚美什麼、抨擊什麼……,就可以看出來,作家已不是停留在多年前的講故事和敘述事件上,而是展現的是小說的意象與境界,從奔著無數部茅盾文學獎作品和無數位茅獎的作家的追隨與並步,甚至內心有種趕超歷史大作的意念,但我這是臆斷,不代表作家的思想本意。因為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求上進的人生也是慘敗的人生。所以說,作家的起點高,立意新,著筆闊,意景深,這就是作品的高度。
閱讀大作,我深有體會,作家能夠把大千世界,滄海桑田,事無鉅細,完全囊括筆下,抒之筆端,可喜可賀,可點可嘆。作品能夠集社會性、民族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容歷史的厚重感與時代的前衛性並舉,已抒寫出了不可一世的大作本質,說再多的溢美之詞也道不盡文章的豐富內涵,只有細心品讀,精心體會,才可意會個中滋味與奧秘的。
截止今天,書是讀完了。掩卷深思,群情激奮,感慨萬千。廿多日夜,欲近月餘。一千大幾百頁的碼數,欲近二百萬文字,行稠字微,密密麻麻,終讀完畢。思前想後,輾轉反側,寢食難安,夜不能寐。聯繫上下,深入事中,情節曲折,扣人心絃。大氣磅礴,境界高深,蘊藏豐富,涵蓋甚廣。拜讀此作,心潮澎湃,論及意義,深遠幽長。
閱讀更多 現當代文學創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