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人生天花板?记第一次遴选成功(实战篇)

编者按: 第一篇精华贴公布后,收到不少老铁给我的一些私信,想听实战方面要注意些什么?对于实战方面,有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本帖没有第一篇长,但操作方面来说,非常有用,因为小编负责过遴选招录工作,期待你耐心看完,少走弯路!


如何应对报考?

前面一篇帖子,我跟大家说了要做一些准备。大家一定要把准备的东西记牢,这样在考试当中才不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准备充分的时候一定要满怀信心地进入考场。

首先,谈一下考前的心态问题。

很多遴选的同志。面对的对手都是体制内的,甚至来说都是高手。有些领导的秘书已经是副科级别了,他还要跟你去抢一杯羹。这种人的实力是最不容小觑的。但也没关系,你是你,他是他,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你怎么杀出一条血路。我很喜欢一句话,你的对手不是其他人,而是你的卷子。像一场战争一样,必须打赢,不是他死,就是你亡。很多秘书是很强,你在报考的岗位,如果知道他在报考那个岗位,尽量还是避一避,免得当炮灰。小编也不是秘书,但最终还是把秘书考赢了的,我的总成绩是全市第二,而参加考试人数大概1100百人左右,所以说你要相信自己,只要复习充分,就要义无反顾的孤军奋战。

其次,谈一下填报职位的技巧。

你想大多是每个职位只招一个人,招考单位目的是优中选优。而且很多岗位都有一些专业限制。现在各单位,最缺写材料的,一般中文,法学,行政管理等,比较受招考单位的青睐,还有会计专业,会计师每个单位必不少可少的一项工作,是纯技术性工作,其他人取代性不强,所以招会计专业岗位的一般竞争不是很大。

填报的时候,认真进行筛选。一般什么样的岗位,竞争力比较小呢?小编做过几次遴选招录工作以后,明白一个道理。就像股神巴菲特一样说的,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报考职位也是这样,不要偏面认为四大班子的职位就很多竞争对手。其实往往会有黑乌龙出现,有次遴选工作,连招考比例都没有达到,而且是非常好的一个岗位,党委职能部门。其实很多人此刻都跟你同样的心态,这个岗位这么好,肯定有不少人报,我还是要避其锋芒,报一些偏冷门的职位。实际上这些偏冷门的岗位往往扎堆人报考,我建议大家报考只招一个人的职位,俗话说,富贵险中求。大概要注重发挥在体制内的优势,在你报考之前,可以通过朋友了解一下他们单位的待遇,目前的报考情况人数总数,是怎么样的,当然不要违纪打听,这样才能有总体的一个把握。



如何应对考试?

做出了全面的准备,就是应对考试。那么到底遴选是什么样的题型呢?我考过几次遴选都不一样。有的有问答题,有的有选择题,大部分都跟申论的模式差不多。我在第一篇帖子里面说的,其实遴选考试就是考验你操作能力,除了最后一篇文章,其他前面两个题目答案都在试卷里面,只是换一个说法。

第一题,作题方法和技巧

对于第一题,一般都是原因和现象分析类。遴选就是考一套材料,那么在答第一题之前,我建议大家,把后面3道题目的问题读一遍都浏览一遍。这样带着问题去看材料是不一样的。在读题过程中,记得要用笔勾画。因为材料太长,等一下你回头再去找答题点,就不好找了,也会浪费时间。

原因和现象分析题,答案一般都在前半部分,为什么?你可以想象,设计试卷是市级领导的水平。他的逻辑能力是不会有不可能跟专家比,那么他设置的答题点不太可能放到后半部分。国考的试卷,是要经过几个专家组成员在一起商讨而成的一套考题,答题点都是被打乱了的,所以说国考为什么那么难。

第二题,作题技巧和方法

对策题,要用到我上一篇说的,准备各个部门的工作要点,列举一些属于自己语言的工作举措,这个时候就有机会用上。不要动不动说是加大投入,加大重视,加大监督类似话,阅卷人非常讨厌这种八股文,体现不出考生的思维。你的对策要有逻辑性。可以这样回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点论述。重点强调一下对策类不要求面面俱到。很多考生把对策写的满满的。都是对策,往往就没有重心。答题不是拟定法律法规,要求什么都考虑周全,只要尽量做到全面就可以了,写简练一点,最好前面一句话高度概括,然后后面分头阐述,阐述不要无边无际,见好就收。不要超过他要求的那个字数,整个卷面保持整洁。

第三题,做题技巧和方法

策论文,一般是写1500到1800左右。这个要求,对工作了几年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如何写精炼,就考验你的技术了。写文章的水平我就说太多了,我只把我自己如何写的跟你们分享一下。因为写文章的水平因人而异,你们比我写得好。写文章的话,我标题一般喜欢用两个标题,一个是主标题一个副标题。面上来看起来比较好看,你可以尝试看下,人民网上经常的写的一些新闻稿,非常大气,都是用的主副标题的。对于第一段的写法,我觉得各位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水平写出来,第一段说白了就是要把你的宏观层面的水平写出来,说白了,就三个字讲政治,至于要背什么,不用我多说你都明白。第二部分对策,每个开头一定要用一个对称的框架。这个时候你储备的十套框架用就派上用场了,任何事情十套框架都足够用了,每一点的对策,你一定要写全,能从文章里面抄的尽量从文章里面抄,不要凭自己凭空想象,写一些不切实际的对策,阅卷人会觉得你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做一件事情的方法不对。如果实在写不出对策来,就要学会把一件事情说长,比如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社会才。。。。这样随便一谈都是40-50字,说白了就是侃大山。吹牛的本事不用我教了吧。最后,要记住和前面点题,首尾呼应。

到此,遴选笔试方面,已经把我的一些相关经验说完了。这些经验都是书本找不到的,都是实战,并结合我的一些工作经验,从技术层面分享的一些经验干货。希望对这么帅气(美丽)的你有用!



感谢您这么耐心看到最后,文渡有缘人,也希望您一如既往的支持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