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戰略內蒙古進展如何?昨天,官方答案公佈

1月9日下午

自治區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

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

取得的積極進展和成效進行了介紹

01

產業興旺方面

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為解決農村牧區一切問題的前提。以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化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和鄉村人才振興為支撐,堅持質量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加快推進農牧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牧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農牧業基礎條件明顯改善。

→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3867萬畝,佔基本農田的40%以上。

→高效節水灌溉發展到2755萬畝,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547,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農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農牧業綠色發展取得長足進展。

→農藥化肥使用量保持負增長。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84.5%、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79.98%、地膜回收率72%,分別較2017年提高2.5、6.3和12個百分點。

→農畜水產品總體合格率連續穩定在97%以上。

●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農牧業生產連年豐收,2019年糧食總產量730.6億斤,肉類總產量260萬噸。

→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農產品總產量1600多萬噸,居全國前列。

→內蒙古每年淨調出糧食2000多萬噸,具備每年穩定向外調出500萬噸牛奶、150萬噸肉類的能力,是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優勢特色產業規模實力顯著增強。

→乳業、玉米2個產業產值超千億元,肉牛、肉羊、羊絨、馬鈴薯等9個產業產值超百億元。

→全區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64%。

→“蒙字號”品牌和天賦河套等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

●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實施嘎查村集體經濟“清零達標”專項行動,2018年底全部消滅集體經濟“空殼村”;

→整合各級各類項目、資金,扶持1674個經營性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貧困嘎查村發展集體經濟;

→對中央扶持的497個重點嘎查村落實配套資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規模。

02 生態宜居方面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深入實施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築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全區森林草原生態狀況持續好轉。

→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22.1%,較第八次清查結果提高1.07個百分點;

→全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44%,較2012年提高4個百分點。

●荒漠化沙化防治成效明顯。

→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與第四次監測結果比,荒漠化土地減少625萬畝,沙化土地減少515萬畝。

●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河湖長制全面落實,按照 “一河(湖)一策” 推進河湖治理。

→地下水超採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完成超採量壓減任務的80%以上。

→把“一湖兩海”綜合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呼倫湖、烏梁素海水面面積和水量恢復到合理區間,岱海退灌還水和生態補水取得積極成效。

→全區溼地面積保持在9000萬畝以上。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邁出新步伐。

→蘇木鄉鎮硬化路應通盡通,村村通水泥路全部實現,累計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130.4萬戶,街巷硬化里程近12萬公里。

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以來,新建和改造提升農村牧區衛生廁所76.3萬戶,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57個旗縣梯次推進汙水治理,村莊綠化覆蓋率達27.5%,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03 鄉風文明方面

堅持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著力在固本培元、凝魂聚氣、成風化俗上下功夫,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涵育鄉村道德風尚。

→充分發揮“學習強國”“學習講堂”“草原學習輕騎兵”等陣地和隊伍作用,著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鄉村百姓家”。

→充分運用各類載體和文化陣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廣泛評選各類先進典型,用“活的價值觀”凝聚鄉村道德力量。

●堅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助推農牧民素質提升。

→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12個旗縣納入國家級試點。

→各地圍繞“一學”“兩建”“三帶”“五改”“五提升”設計開展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組織好面向基層的“十進村”和嘎查村自辦的“十個一”等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團結超市”建設,改陳規、除陋習、樹新風成為農村牧區最強音。

●堅持以文化惠民工程引領農村牧區精神文化生活。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蘇木鄉鎮文化站和嘎查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電網絡入戶、“鴻雁圖書悅讀”等工程建設,建好管好用好鄉村學校少年宮。

→廣泛開展群眾大合唱、農牧民文藝匯演等活動,鼓勵群眾自辦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

04 治理有效方面

堅持走鄉村善治之路,制定實施《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現代鄉村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牧區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結合嘎查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嘎查村黨組織帶頭人,“兩委”班子成員素質結構得到優化,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提高到40%,班子成員“交叉任職”比例達26.6%;

→持續開展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整頓,實施萬名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選派9306名第一書記紮根農村牧區建功立業。

●深化村民自治、提升德治水平。

→嘎查村“四議兩公開”全面落實,村務公開常態化,60%以上旗縣建立了民主協商目錄制度,儘可能讓農牧民“說事、議事、主事”。

→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加強自我教育管理,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幹群融洽。

●建設法治、平安鄉村。

→全部嘎查村制定修訂了村規民約,蘇木鄉鎮、嘎查村人民調解組織和嘎查村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

→推廣草原“110”等群防群治經驗做法,常態化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

→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打傘破網”攻堅戰,嚴懲“村霸”、黑惡勢力及其背後保護傘,依法打擊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守好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鄉村防線。

05 生活富裕方面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中心任務,著力提高農村牧區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

●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

通過發展農村牧區經濟、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經商、落實惠農惠牧政策、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持續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

→農牧民收入增速超過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2018年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03元,2019年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舉全區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

→全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人下降至2019年底1.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到0.11%。

●改善農牧民生活條件。

→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實現全覆蓋,自來水普及率達77%,電網供電可靠率在99.8%以上,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8.6平方米。

→農牧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30.1輛,家庭恩格爾係數下降到27.5%。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前教育快速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

→實行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實現均等化,建立了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門診統籌、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低保兜底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廣大農牧民幸福生活的網底越織越密、越織越牢。

鄉村振興不會一蹴而就

需要久久為功

深入貫徹落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和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

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深入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

加快補齊農牧業農村牧區發展短板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實現農牧業強、農牧民富、農牧區美

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劉玉涵

校對:唐默

这项战略内蒙古进展如何?昨天,官方答案公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