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潭柘寺位於京西門頭溝,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最初寺院初名“嘉福寺”,唐代時改稱龍泉寺,金代御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後恢復了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在北京民間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諺語。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群山環抱的潭柘寺

千百年來,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歷史,雄偉的建築、優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而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青睞。從金代開始,歷代高僧大德,為了潭柘寺的擴建和修葺,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嘔心瀝血的貢獻,使潭柘寺成為了“京都第一寺”。

潭柘寺建築群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學原則,規矩、嚴整、主次分明、層次清晰,以一條中軸線縱貫當中,左右兩側基本對稱,殿、堂、閣、齋、軒、亭、樓、壇等多種多樣。

“氣攝太行半,地闢幽州先”

唐代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華嚴經》以為淨業”,“其所誦時,一城皆聞之,如在庭廡之下”。

華嚴和尚帶領僧眾填平了寺內一個叫“青龍潭”的大水坑,修築殿宇,擴建寺院。因華嚴和尚屬於華嚴宗,故而潭柘寺就成為了幽州地區第一座確定了宗派的寺院。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而得名,因其宗旨為“法界緣起”,故而又稱為“法界宗”,又因此宗派的實際創始人法藏被武則天賜德號為“賢首”,所以又稱為“賢首宗”。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華嚴和尚塔

在金代,熙宗完顏亶於皇統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進香禮佛,並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進香、出資整修的皇帝,使後代皇帝爭相效仿,這對於進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妙嚴公主“拜磚”,供奉在潭柘寺的觀音殿內

元代的潭柘寺依然輝煌,據說,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為了替其父贖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後終老於寺中,她每日裡在觀音殿內跪拜誦經,“禮懺觀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內的一塊鋪地方磚磨出了兩個深深的腳窩。

明代是潭柘寺的興盛時期,這首先得益於明初重臣姚廣孝。據說當年修建紫禁城時,設計師就是姚廣孝,他從潭柘寺的建築和佈局中獲得了不少靈感,例如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寶殿而建的,同為重簷廡殿頂,井口天花繪金龍和璽,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

在明代二百多年的期間內,或由朝廷撥款,或由太監捐資對潭柘寺進行了多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確立了今天的格局。

清代是潭柘寺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先後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位皇帝,多次到潭柘寺進香禮佛,這對於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香火等方面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敕建岫雲寺山門

據史料記載,康熙先後三次到潭柘寺題匾撰聯,賞賜財物。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撥庫銀一萬兩,用於修繕潭柘寺。歷時近兩年,修繕了殿堂僧舍300多間,使這座千年古剎煥然一新。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皇帝再次來到潭柘寺,賜名“敕建岫雲寺”,並親自題寫了匾額。還有大雄寶殿,天王殿,戒壇,大悲壇等的匾額也是康熙題寫的。

乾隆遊山玩水的雅興更大,多次到潭柘寺留下墨寶,重金賞賜。寫下了詠寺詩幾十首,《初遊潭柘寺作》,《游龍潭五言詩二章》,《猗軒亭小詩》等。乾隆九年(1744年),他把御筆心經和自己書寫的詩篇賜給潭柘寺。

名山勝境

現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築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築群。拾級而上,殿堂參差錯落層層排列,古木參天,修竹成蔭,流水淙淙,康熙稱這裡是:“名山勝境不次於五臺山。”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雪中潭柘寺

寺廟坐北朝南,依山取勢,氣度恢弘。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雲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等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著中間的寶珠峰,規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木牌坊

山門外是一座3樓4柱的木牌坊,牌樓前有古松二株,枝葉相互搭攏,猶如綠色天棚,牌樓前有一對石獅,雄壯威武。過牌坊是單孔石拱橋,名“懷遠橋”,過橋就是山門。

潭柘寺主要建築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主體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西路有愣嚴壇(已不存)、戒臺和觀音殿等,莊嚴肅穆。此外,還有位於山門外山坡上的安樂堂和上、下塔院,有71座磚塔或石塔,以及建於後山的少師靜室、歇心亭、龍潭、御碑等。

天王殿中供彌勒像,背面供韋馱像,兩側塑高約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兩旁為鐘鼓樓,後面是大雄寶殿。

天王殿正脊兩端各有一巨型碧綠的琉璃鴟吻,是元代遺物,上系以金光閃閃的鎏金長鏈。殿內正中供奉碩大的佛祖塑像,神態莊嚴,後有背光,背光上雕飾有大鵬金翅鳥、龍女、獅、象、羊、火焰紋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難”“伽葉”像,均為清代遺物。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據說,康熙皇帝到潭柘寺,見鴟吻躍躍欲動,大有破空飛走之勢,於是命人打造金鍊將它

寶殿面闊五間,重簷廡殿頂,黃琉璃瓦綠剪邊,上簷額題“清靜莊嚴”,下簷額題“福海珠輪”。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大雄寶殿後為齋堂院,堂後有三聖殿,但均已折除。只剩兩株娑羅樹和兩株銀杏樹,樹體高大。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帝王銀杏樹,存活已千年

中軸線終點是一座樓閣式的建築,名毗盧閣,高二層,木結構。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毗盧閣上,可遠眺群山,近看寺院

寺院東路由庭院式建築組成,有方丈院、延清閣和清代皇帝的行宮院,主要建築有萬壽宮、太后宮等。院內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軒亭。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曲水流觴:亭內漢白玉石基雕琢蟠龍水道,放入酒杯,隨水飄浮,止於某處,取而飲之,並賦詩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築有戒壇、觀音殿和龍王殿等等,一層層排列,瑰麗堂皇。戒壇是和尚們受戒之處,臺上有釋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兩側各有一長凳,是三師七證的坐處;觀音殿是全寺最高處,上有乾隆手書蓮界慈航,內供觀世音菩薩,斂目合什,雋秀端莊。

寺外有上下塔院、東西觀音洞、安樂延壽堂、龍潭等眾多的建築和景點,宛如捧月的眾星,散佈其間,組成了一個方圓數里,景點眾多,形式多樣,情趣各異的旅遊名勝景區。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寶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

寶鍋: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那裡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可見當初煙火之鼎盛。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寶鍋

石魚:潭柘寺觀音殿西側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之可發五音。

京師故地之潭柘寺:“心有靈臺當自省,欲無止境莫上香”

石魚

在潭柘寺,暮鼓晨鐘,遠離凡塵,可賞美景、尋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