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很清瘦,貌不惊人,看起来似乎和自家奶奶外婆一样,该是到了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当她戴上眼镜,拿起话筒开讲的时候,很多学术界如雷贯耳之人便都成了她的学生,她就是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的李佩。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1917年12月20日,李佩出生在江苏镇江。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李佩出身于书香门第,而她却形容自己的父母“完全是旧社会的人”。李佩的祖父是江苏镇江的小商人,祖父把希望寄托到她的父亲李保龄身上,当然李保龄也不负所望,先考取了上海南洋公学,后来又公费去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矿冶,学成回国后在开滦煤矿做矿冶工程师,还把家搬到了北京。李佩是家中长女,她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李保龄对儿女们很疼爱,不过,他虽然留学多年,思想却依旧封建。尤其体现在不允许女孩子读大学上面,这对于对知识充满渴望的李佩来说固然是不能接受的,幸运的是母亲支持女儿念书,母亲虽然是没读过太多书的家庭妇女,但却认为“女孩子一定要有文化,要不然出去会受欺负”。在经过了家庭内部的抗争与妥协之后,李佩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北京大学,并进入了当时“最时髦”的经济系,甚至“自作主张”地把“李佩珍”改成了“李佩”,也从那时开始,李佩这个名字伴随了她的一生。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沦陷,北大南迁,当时北京各大学陆续停课,李佩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就这样被打破。出于安全考虑,李保龄举家搬到天津租界。1938年初,没有任何征兆的李佩在排演完易卜生经典名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娜拉”之后,和两位女同学一道,不辞而别离家出走,远赴昆明。据说这位“大小姐”离家当天,不仅带走了家里的全部现金,还给父亲留下一张500大洋的借条。这样的行为莫说是在当时那个社会,就是在今天也难以被家人所理解接受。所以这场出走似乎多年之后仍让家人难以释怀。所幸,李佩几经辗转到了昆明西南联大,又因为性格活泼热情,她被当选为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

抗战胜利后,李佩远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在这里,她遇见了一生的爱人,西南联大学长、康奈尔大学教授郭永怀。那一年,他们在纽约州的小城伊萨卡结婚,成就了一段佳话。1951年,两人的合影中又多了一个人,女儿郭芹出生了。在这里,李佩也结识了郭永怀的很多同窗好友,钱学森和夫人蒋英等都成了她终生的朋友。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喜讯后,郭永怀和李佩兴奋不已,然而与钱学森师出同门的郭永怀,自然不会被美国政府轻易放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六年后,美国取消了对中国学生出境的禁令,应钱学森邀请,郭永怀出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就这样郭永怀和夫人李佩如愿以偿地带着女儿启程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从此她们一家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或许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人,一生中却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不平凡的事。回国后,李佩担任中关村西郊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中关村后勤建设。此间,她积极为科研人员服务,创办医院、西式点心店等,是中关村科学城的重要开创者。多年后的她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她就自己出题。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十四年间总共办了600多场。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个领域的“名角儿”,资中筠、厉以宁、饶毅等这些各个领域的泰斗人物,都登过这个大讲坛。2003年,她将郭永怀荣获的“两弹一星”金质勋章随手捐赠给了中科大,在李佩眼里,没什么是不能舍弃的。“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一个普通的下午,李佩让李伟格陪着,一起去银行,把60万元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一生也充满了太多令平常人都难以接受的不幸。1967年,很多科技工作者被打倒,十七岁的女儿郭芹,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内蒙古,然而李佩却被诬蔑为美国特务,被“另眼看待”,只有参与原子弹研究的郭永怀受到特殊保护。“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这是郭永怀在参与科研任务赴西北前李佩亲口对他说的话。可是谁曾想到,再回来时却已是阴阳两隔。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次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在烧焦的尸体中人们发现有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后,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的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超乎寻常人克制力的周总理,在得知郭永怀先生遇难消息后放声痛哭。据力学所的人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然发出轻轻的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从那天以后,楼下的人常听到李佩的女儿郭芹用钢琴弹奏《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坚强,顶天立地”。然而,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颜基义先生,用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可谓是再合适不过。纵然是经历了太多不幸,然而她却从未丧失对生活的希望,甚至从不因自己原因去影响他人和工作。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李佩的一生,饱含着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波澜壮阔,在她沉静笃定的面庞下好似都化为平静湖面上的涟漪。她的身上似乎不曾有过时光的印记,而她的身上又是时光最精致的雕琢。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湍流卷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卷不走的,是一部“传奇”。

佩瑜怀瑾 纨质蕙心——追念李佩先生

谨以此文追念我敬爱的李佩先生,德邦敬书庚子春二月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