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老師為了給學生布置作業建了N個群有必要麼?

&峰輕づ雲淡


任何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家長群”也一樣。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班級的老師、家長、學生對“家長群”的認識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認為“家長群”沒必要建,因為建群無非是方便老師發佈通知,這在沒有群的時代也運行得很好,所以沒必要以此方式佔用大家的時間和空間;有些人則認為建“家長群”是必要的,這樣可以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動向以及學校的相關信息,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問題雙方也能及時處理。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而結合當下移動通信快速推廣的大背景來看,“家長群”的存在似乎已經是大勢所趨。既然如此,我們就應理性地思考一下,如何對“家長群”進行科學管理,使其發揮出促進各方協調推進的良性作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家長群”的傳播方式,它區別於以往的論壇,群主以話題發佈,其他人跟帖這種自上而下的形式,也不同於QQ空間可長期保留的特點,群裡每個人都能即時傳達自己的想法,隨著討論的推進刷屏,主題內容也可能隨時變化,有著不可控的碎片化特性。這對一般情況下作為建群者的老師來說,管理起來是很有難度的。

在這方面,香港學校的做法也許可以參考一下:不論是傳統學校還是國際學校,老師都不會進入家長群,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全部是以電子郵件或通過APP軟件發送通告的形式,重要的則通過書面內容讓孩子帶回給家長簽名之後再帶來;每天的功課內容都是由學生自己抄回家,老師不再另行知會家長。學校每學期兩次一對一家長會,每次15分鐘,平時若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可以隨時發郵件給老師,也可以和老師預約時間面談。不論是郵件還是面談,這些正式的溝通都會比聊天群裡碎片化的交流有效得多。

而如果從即時性的角度看待“家長群”,我們能明顯看到其在小事項的溝通方面的優勢,因此分配好投入在群裡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很多學校和幼兒園都要求老師工作時間不看手機,這是值得肯定的的做法,於是老師們基本都是在下午學生放學後才在群裡發佈內容,並回復家長們的提問。那麼作為家長也應該配合老師的時間,不要在工作期間問長問短,甚至催促老師回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私人問題不要在群裡反映,儘量避免將負面的內容帶到群裡。

總之,家長和老師之間一定要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溝通,不要干預老師的教學;老師也要充分信任學生,鍛鍊學生的獨立性,不宜將壓力拋給家長。雙方應該在彼此尊重、信任,界限清晰的群環境中進行交流。

溝通是為了解,交流有助於理解。大家在“家長群”平臺中所做的一切,說到底都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如何用好“群”,讓它凝聚力量,更好地為學生的進步發揮作用,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是相信在大家的積極探索中,我們必能用好“群”、聚好力,使其為建設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南陽教育時訊


說說我家小寶,上四年級,每天也要在不同的微信群提交作業。語文老師建了兩個群,一個班級大群,所有人在裡面。後來語文老師把全班分成10個組,讓學生分別加入小組群,小組由家長擔任組長每天督促孩子們按時提交作業,小組長負責統計,最後老師彙總。這樣便於管理,便於統計,讓學生不容易鑽空子,為了不讓小組落後,孩子們會更加認真完成作業。

後來數學老師說:"數學一科要單拉出來!"怎麼拉?我看到數學老師竟然把全班分成25個小組,每組定一個組長,組員向組長提交作業,組長向老師提交作業。還專門建了一個組長群。剛開始我也不明白,也像有些家長一樣迷惑:老師們不嫌麻煩!這麼麻煩幹嘛?可後來我明白了,老師把工作做得很細,工作越細緻,教學效果越好。至少25個組長的成績保證了,因為誰家孩子定為數學組長,誰開心,誰積極性大,誰家孩子積極學習主動性強。而四人小組內超越組長也成了榮耀的事,孩子們爭先恐後完成作業,惟恐成最後一名,四個人比,也很容易成最後一名的。兩個月下來,一測試,班裡成績喜人,大部分都95分以上。此刻,家長們終於明白老師不厭其煩的良苦用心。

而數學老師在不同群及時反饋孩子們的作業完成情況,也便於家長接收。如果只在大群,老師反饋某某同學有道題錯了並講解為什麼錯,很快信息會被各科的海量信息淹沒,而在數學小組群的反饋,家長很容易關注老師信息並及時溝通。

所以許多老師真的動了不少腦筋,花了許多功夫。老師們在網上改作業,也不易。孩子數學老師說她在手機上改一次作業要3個小時,眼睛快累瞎了!這不是抱怨,身為老師的我真信,太累眼了,但為了孩子,老師們盡心盡為,只需家長多理解,多配合。管住孩子不亂用手機,把手機當成學習工具就好。孩子自覺不自覺,要看家長的道行了。道行深就能管住孩子。家長如果管不住孩子,只能怪老師事多,就有些偏頗了。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需要學習,成長的地方太多了。做為一名寶媽,讓我們一起放下煩躁,配合老師,恐怕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如果焦躁,氣憤,充滿對老師的不解和怨氣,恐怕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反而會害了孩子。告訴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做為寶媽,振奮精神,和孩子一起奮起直追吧!儘管疫情期,不讓孩子碰手機不可能,可以先和孩子約法三章;儘管疫情期,老師們建立N個群,給家長帶來麻煩,可想想老師們為什麼不怕麻煩?孩子是親生的,咱們就別怕麻煩了!



小兵老師有意思


我女兒也是高三學生,我所知道的群有班級群、慕課群、家長群及高考必勝群。

其中,高考必勝群裡面只有家長,沒有學生。這是因為家長群裡有學生混進去了,每次收集學習資料等工作,就有學生反對,所以另組建一個群。

除此之外,我女兒是否還有其他我所不知的群,我就沒問她。她已年滿十八週歲了,已經成年了。對於她的未來之路怎麼走,我跟她談過一次。告訴她高考的重要性,告訴她上大學對她的未來意味著什麼,至於這條路怎麼走,完全靠她自己的選擇。

當然,我也很焦急,萬一考不上怎麼辦。但我只能默默地關注,不能呈現出來,不然只能加劇她的緊張、焦慮心情。

通過題主的敘述,英語老師可能是班主任。不然不會出現既有班級大群,又有英語大群,這是矛盾的、也是不必要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班級大群是對全班進行全方位管理的群;英語大群是他所教學科的群。這樣才是定位明確、非常必要的做法。

偏科群可能是針對英語成績差或者是英語學霸而建的,目的是進行查缺補漏或者提升拔高。

寢室群就像題主所說,主要用於收集作業而建。那麼,不是寢室長是可以不用加入的。

如果,這個英語老師要求全班所有同學都加入這些群,那就完全不必要了,也失去建立這些群的意義。

所以,題主要弄明白這些群是否需要全部加入,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出需要加入哪些群的建議,或者和老師單獨溝通需要加入哪些群。不知我這個提議是否合適,題主可以試試。

至於不讓家長加入這些群,也很好理解。家長關注老師的教學及孩子的學習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保證每個家長都不干涉老師的教學和孩子的學習。所以,為了保障良好的教學次序及學習環境,建議家長還是不要加入的好。

總之,老師建立這些群的目的準確、涵蓋範圍明確、效果顯著,那麼就有必要。否則,就完全不必要了。


微風薰香


在目前居家學習的背景下,學校老師為了給學生布置作業建了好幾個群是很有必要的。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認真負責精神,為應對“停課不停學”採取的好方法。

我是今年高三畢業班的語文老師,已經在家網上答疑輔導高三學生很長時間了。最初,為了省去建群的麻煩,就和英語老師共用一個學習群。本以為很方便,過了一段時間,共用群的弊端就暴露無遺了。

首先,是互相干擾。我不在這個群裡輔導,照樣可以收到該群的與本學科無關的海量信息。學生也是如此,本應該靜心學習別的學科的時候,卻被信息提示音干擾。

其次,是重要信息無法及時顯示。共用群裡發佈的信息太多,如果不及時查看,本學科的重要留言就會被淹沒。如果不及時清理,還會佔用手機存儲空間,嚴重影響手機正常使用。

再次,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無法及時反饋。建多個不同的任務群,每個任務群都有各自的學習對象和學習任務,任務明確,點對點直達,非常方便師生之間溝通交流。

只是,這樣的建群方式,會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因此,這樣建群的老師絕對是負責任的好老師。家長不僅不能對這種做法有不同意見,相反還應該堅定支持教師分別建群的做法。

至於有學生有了正當理由借用手機學習的幌子聊天,那不是因為建群過多而產生的問題。居家自主學習,本來就是對學生自律、自覺程度的考研。不自律的學生可以有無數個理由不學習,有無數個機會聊天、通話、視頻。這都不是網絡本身存在的弊端,更不是教師建群帶來的問題。

這個特殊的假期,有學生學會了反思,也學會了學習,更學會了自律。假期結束,有人會因為安靜學習而進步,有人會因為沉迷聊天而後退。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與居家學習方式無關,更與教師建多個群的做法無關。有關的是學生的自律自覺程度,有關的是家長對學生的監督力度,有關的是學生和家長對教師信任和配合的程度。


看點看教育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孩子剛剛高中畢業,也確實存在這種情況。高一開始只是班主任建了個班級群,有什麼事都是和家長在群裡溝通,老師非常的負責任,每天孩子們的早讀,課間操,上課情況,晚自習的情況都發在群裡,還有一些通知什麼的,讓家長及時瞭解!後來隨著孩子們學習越來越緊張,又到了後來的高二分科,各科老師為了儘可能的幫助孩子們學習,就分別建了自己群。畢竟在大群裡如果每科老師都發消息,或者發一些知識點之類的那就太多太亂了,也不好去找。各科老師在自己的群裡發,方便孩子們學習,提問!畢竟老師都是為了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作為家長,我們都應該理解!我們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老師也是一樣!他也是盼望自己的學生都成龍成鳳,都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作為家長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呢?不管是英語群還是偏科群,都是學習群,老師都在群裡,只是為了方便孩子們研究與學習有關的問題,而不會閒聊,家長有必要參與進去嗎?至於宿舍群,每個班都有,是學校為了好管理,畢竟有那麼多孩子。至於閒聊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都是十幾歲的孩子,說實話高中的孩子壓力都很大,如果沒有一點發洩的地方,老是把弦繃的緊緊的,抗壓能力小的孩子,真的會繃斷的!我們也都是從那時候過來的應該理解!

至於玩手機的問題,孩子們在學校時間抓的很緊,甚至跑操,吃飯的間隙還在背書,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玩手機。特別是疫情期間,孩子們都是在手機,電腦上學習,再說都是高中生了,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我們要相信孩子!


藍橋清吟


很多老師和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在同一個班級群裡每科老師發不一樣的作業,學生做好後爭先恐後的交作業,群裡可謂是車禍現場,一片混亂。於是老師們紛紛另立門戶,每科建一個群。老師在自己建的群裡收發作業單一,避免了找作業和爬樓的艱辛。

可是這樣又苦了家長和孩子,作業做好要分門別類的找群,然後一個個的發,弄不好還會交錯群,少不了手忙腳亂。

其實大家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群裡的功能還沒弄明白,就QQ群來說,QQ群是提交作業批改作業都比較方便的一個群,想在群裡發佈作業,首先得要是群裡的一個管理員,這個群主動動手指就行了。具體發佈作業時的步驟如下

家長選擇在線提交,會有一步步的提示,傻瓜式操作。

老師打開作業就可以批改和評價,發佈評價後,會自動跳到下一份作業。作業的批改情況也會自動單獨的反饋到家長的QQ裡。

簡單方便,群裡也不會出現大量的作業圖片和視頻了。

有困擾的老師可以試試,不僅批改、評價、反饋方便,還可以看到交作業的名單和份數,還清楚的看到批改沒批改,避免漏批。也會有沒交作業的學生名單,直接點名字就可以提醒催交作業了。





雲木旭仔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想想我們以前上學,老師們哪有那麼多要求,學習好壞全靠自己,畢竟那時科技也好,信息技術都沒現在這麼發達。家長也不怎麼了解孩子的情況,好像唯一的機會就是考完試開家長會。

現在是信息社會,老師們通過群聊在線就可以管理學生、批改作業、和家長隨時溝通等一系列高效辦公,看起來是挺不錯的。

但照題主所說,群聊太多了,家長快瘋了。題中英語老師單獨建了3個群,而別的科老師似乎沒有這麼做,班主任也默許了英語老師的做法,說明在眾多科目中,英語老師是挺重視學生的成績的,可能班級普遍英語成績較差,存在偏科嚴重,需要單獨給學生課後輔導什麼的。

至於家長的擔憂、抱怨和質疑也是存在的。想想家長們本就很忙,還要處理孩子上學這麼多群聊的問題,確實心力交瘁了。如果孩子藉機在空擋不認真學習,而是玩手機,耽誤了學習最後考不上大學一切就完了。這大概是多數家長的擔憂吧!

綜合看來,老師考慮的是學生在群聊中相互交流學習經驗,能更快提高大家學習成績。另外學習好的還可以幫扶學習差的,這樣“線上線下”全天候都可以學習,這是老師們的“前衛思想”。家長不太瞭解孩子的心裡,也沒太多時間關心孩子學習,而群聊正是瞭解孩子最好的機會。所以,我認為家長不應該怕麻煩。


第1001個哈姆萊特


大家好,小鹽巴是一個影視創作者和公益活動策劃師,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大中小學都無法按時開學,在家裡上網課成了大家的常態,因為課程教學內容不同,不同的老師會建不同的群,對於老師建群這個事,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都知道,學校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都不同,現在因為上網課的原因,老師和學生只能通過線上方式來溝通,所以,群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每一個老師可能都會建立自己的課程群,方便及時和學生交流本門課程的相關問題,及時解答學生對於課程的疑惑,同時,也會在群裡佈置本門課程的作業。

那所有老師為什麼不建一個總群那?這樣豈不是更方便,其實,因為每門課程的老師要求不同,為防止學生產生混亂和及時解答學生疑惑,每個老師都會建立自己的課程群,這樣更方便,效率更高。

每個群聊都有自己所主要的用處,比如,有的是傳達學校通知用的,有的是上課用的,有的是疫情期間指導學生心理問題的,所以,對於學生來說,老師建了N多個群不方便,但是,對於老師來說,這極大的提高了他的教學效率,他可以通過群聊第一時間傳達本門課程的的信息,發佈相關資料,指導學生更好的學習本門課程。


再者,由於每個老師用的線上教學軟件可能不同,群聊都是隨著這些軟件建立的,所以就更不可能只建立一個群聊了!這樣看來,老師為了更好的教學,聊了多個群聊是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對本問題的解答!

鹽巴小pai是一個影視創作者和公益活動策劃師,每日都會更新最火大片,關注小鹽巴,這裡有你不可錯過的精彩!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見解!


鹽巴小pai


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建這麼多群跟本沒有必要。

第一個原因:太浪費時間。

高考還剩不到100天的時間了,現在的時間對每個參加高考的學生都非常重要,建了群,學生就要去看,看群消息是最浪費時間的,你一言我一句,難免會說與學習無關的話題,這樣的話一會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就過去了。

第二個原因:高三的學生了,馬上高考了,現在應該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了。不需要老師,宿舍長再去催促交作業了。而應該是老師給學生們制定大的學習計劃,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進度和重點。對於學生自己,目前應該是最瞭解自己的,把自己的目標大學列出來,哪個科目差,差在哪裡,短時間內能否突破,想清楚了就趕緊行動。

第三個原因:高三這段時間複習基礎知識也非常重要,基礎知識內容龐大,需要大量時間反覆鞏固。比如一些背誦的知識,如英語,語文;一些需要熟練的題目,如數學,化學,物理。這些不需要老師同學來監督,只要自己花時間去做就可以了。

第四個原因:在群裡與同學溝通會分心,擾亂自己的節奏。

大家都知道,網上聊天和麵對面聊天有很大的區別。網絡上畢竟是虛幻世界,有些話隨便說的,說著無意聽者有心。有的同學一些喪氣話,會傳染到很多同學,也會給同學帶來焦慮情緒。這樣會影響同學進入學習狀態。

這時候最好有問題直接找老師,單獨答疑。如果老師實在時間不夠,可以把問題收集到一起,集中答疑解惑,不要每天讓學生們看群消息。

衷心祝願莘莘學子高考成功,實現心中的大學夢想,加油吧少年們。





馬兒馬兒


作為第二十四個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我有點戰戰兢兢,斗膽回答吧。

二十四,突然想到了一句宋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二十四橋”好比我們這些旁觀者,這其中有老師,有社會職業人,有情感領域的專家。我們這一群人和家長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彷彿“冷靜”“客觀”地在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什麼說成“彷彿”了,因為我們是“過來人”,我們也許忘記了曾經求學的歷程,社會也無法複製曾經的環境。“環境在變人也在變”,我們和家長其實都無法確定“環境”改變帶來的變化究竟是好還是壞。

微信建群也好,盯盯打卡直播也罷,這些利用現代網絡溝通工具進行的網絡教育的模式,它們出現的時間並不長,覆蓋範圍並不廣(非全球化),運用模式並不成熟。於是就形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家長的心態很迷惑、很焦慮、很急切,學生的心態卻顯得格外從容,格外淡定。家長更像是“波心”,學生更像是“冷月”,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自己的“水”中央,落在自己的心中,這樣看得更清晰,老師更希望學生的“倒影”在“水”中,形成“二十四橋明月夜”的美好景觀。確實,如果如願成這樣,那多美好啊!

人人向好不一定好!

先說說“微信”和手機吧,電子產品和網絡應用程序日益深入人們的生活。比如這次疫情,各城市各社區村鎮安靜得很,而各大網絡各種平臺卻異常的熱鬧、火爆。這說明了人們注意力的轉移、情緒的轉移、壓力的轉移都找到了“落腳點”,人們對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行成的依賴心理藉此進一步加深!前幾天,我熬夜看了部電視劇,手機放在眼前幾個小時,第二天我就頭暈眼花,後來實在抗不過去,還吃了藥丸,這才好轉了一些。

如今網絡的內容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網絡模式也是出奇搞怪,眼花繚亂。“微信”看似只是個工具、程序,實則是人們對電子產品依賴的一個切入點,一個情緒的出口。學生也是人啊,十幾二十來歲,青春年少,激情滿懷。他們對世界探索的慾望比“過來人”更強,但是他們對慾望的剋制,對自制力的把控相對較弱,特別是對那些處在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對待。

老師微信建太多的群,有些像中學數學課程的“劃象限”“求區間”,也有點像遊戲裡面的劃“戰區”、搞“組團”,看似分得清清楚楚,實則給了學生依賴“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理由,給了他們更多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空間。

電子產品有沒有危害呢?是有的。於是有人網上科普一些健康數據,安全範圍,我要強調的是那是平均數據。電子產品對人的危害是波動變化的,隨著時間,地域,品質,環境的改變和每個人的體質,危害的程度是不斷變化的。學生多是年青人,生長髮育時期斷不可忽視這些健康方面。

即便這樣,老師建群也沒有錯!各群分工明確,目的清晰,群員固化,方便管理;加上現在教育要學生學的多、學的廣,老師要教的深入,管理的人性,就促使這樣的這樣“群”越建越多。所以,老師沒有錯。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是想提幾點想法,請大家提提意見:

1.簡化.

簡化“群”的功能,強調功能。老師通知、佈置作業都已文件固定的格式發出來,比如PDF格式,一來強調權威,二來便於保存。

2精煉.

精減群數,人人鍛鍊。比如宿舍群,任命舍長,讓他負全責,再讓其他一人或多人監督,這樣更能磨鍊學生意志,維護人際關係。再比如銷群以後,多以電話溝通。微信發信息存在時間差,打電話更能瞭解真實情況,鍛鍊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提升大腦思維效率!

3溝通.

老師,學生,家長之間夠通需要及時。家長不要過多地猜疑老師的做法,信任老師專業性教育。

4培養.

培養學生的觀念,家長言傳身教。第一是自立自制是一定要有的,第二是個人價值觀的建立,比如有的學生就是喜歡讀書,有的學生就是喜歡畫畫,家長要明確興趣愛好與個人價值實現相結合的道理;第三是家長與孩子探討社會形勢的走向,從宏觀層面切斷孩子走捷徑的想法,讓孩子主動放棄對微信和手機等工具的依賴,放棄對網絡信息不偏差理解形成的“理想”和“夢想”。

5.固定.

老師發信息的時間的固定,固定學生學與樂的時間範圍,地域範圍。固定一個或多個優秀的學生負責,抓好“領頭羊”,簽好“牛鼻子”,減少成績能力層次的劃分,實現積極競爭。

6處罰.

老師,學生,家長都自律。學生玩手機,上網成癮要痛下決心處罰,家長不可遷就。

最後我想說的是,老師多建群,不單單是個的“獨立行為”,它是教育形勢的變化。怎樣合理地利用“微信”等網絡溝通工具,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親密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