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我喜歡看書,有了寶寶之後,跟喜歡和她一起讀書。給她讀的第一本書,是《中華美文之唐宋八大家》,那時她只有兩個月大。我和她一起躺在床上,我抑揚頓挫地讀,她咿咿呀呀地跟我和。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澈、王安石,她最喜歡韓愈。

大約5個月的時候,我送給她人生中第一本繪本——暖房子系列親情篇中的第一本《我和媽媽》。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我們最愛的一本書

全書選取了10個熊寶寶和熊媽媽日常生活互動的場景,展現了母子倆簡單溫馨卻又妙趣橫生的一天。10個場景10句情話,將孩子對母親的仰慕和依戀、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和寬容,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本書亮點很多,既在講述描繪的是母子親情,也是培養孩子情感啟蒙的恬謐讀本,還是一本親子關係的實用指南,能夠幫助我們學習到如何建立輕鬆愉快、良性互動的親子關係。

這本書的每個細節都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寫給媽媽的情書

從藝術表現形式來講,它採用的是散文詩歌體裁,以熊寶寶內心獨白的方式展開故事的講述,語言濃情直白,儼然是孩子讀給母親的一封情書,從兒童的角度來講述日常生活,看起來是媽媽在給孩子講故事,實際上是在幫助孩子們表達內心。這樣的方式富有童趣又代入感十足,而代入感強,正是這本書的亮點之一。

我是媽媽的小跟班。

一起出去玩兒的時候,

我總是跟著她身後,

她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我們坐在綠綠的草地上,

用一朵朵雛菊變成漂亮的花鏈。

媽媽的手,好巧啊!

對於低幼年齡的孩子來說,繪本的封面設計是最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所以《我和媽媽》這本書的封面,採用了熊母子相依相偎的畫面,熊媽媽親吻著寶寶的額頭,熊寶寶仰頭迎向媽媽。這個動作在母子間出現得比較頻繁,很容易勾起寶寶們的模仿興趣。每次我和女兒一起看這本書的時候,她都會模仿小熊的動作跟我親呢地拱拱頭。

並且當孩子們看到這裡,就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熊媽媽和熊寶寶,它們是做了什麼這麼開心呢?好奇心油然而生,小傢伙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看看封面背後的故事。

親子教育與遊戲指南

翻開書,講完故事才明白:哦,原來是熊寶寶跟著熊媽媽到大自然裡,開心地玩了一天啊。

那它們是怎樣玩的呢?

這一天的故事便從母子倆的出發開始講起了:清晨的泥土,浸透了露水,非常柔軟。媽媽一踩一個腳印,寶寶跟在後面,小腳抬得高高的,想要踏進媽媽的腳印裡。媽媽扭頭看著頑皮的孩子,好像在說:孩子,你慢一點。媽媽的目光注視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目光投射在自己的腳和媽媽的腳印上。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這是多麼熟悉的一副場景!幾乎每個孩子都跟大人們玩過這個遊戲。於是讀者們會心一笑,很快進入到故事裡,並跟著母子倆走到了山坡上、山洞前,一起鑽山洞、在蘋果園玩雜耍、滑冰、游泳、戲水……讀者們彷彿是在跟著它們,一起去完成了一天的探險和遊戲。

除了故事本身的趣味性,這本書還是一本實用的親子教育指南。

小寶寶們在面對這個世界時,總是有些好奇、有些膽怯和茫然的。所以熊寶寶也會有點怕黑、有點不敢動手、有點不知道怎麼把一個可以看、可以吃的東西拿過來當作好玩的玩具。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於是熊媽媽就在旁邊,一一指點並親自示範給它看:黑乎乎的山洞其實一點都不可怕,反而很有趣,如果衝著黑暗大喊一聲、扔塊石頭,還能聽到奇妙的迴音;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開滿山坡的小雛菊,不僅可以放到鼻端聞花香,還可以摘下來串成鏈子,戴在頭上、戴在手上、戴在腳上,把花的香和花的美,帶到我們想帶去的任何地方;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蘋果和落葉也可以是玩具,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甚至連洗澡的水,都可以甩出漂亮的水花來。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這是玩,也是教,並且身教大於言傳,熊媽媽正是用了看、聞、摸、聽的方式,帶著熊寶寶去走進了大自然,接觸了大自然,在體驗這個世界的美好,也在認識和探索這個世界的新奇。熊寶寶在學習如何去了解世界,也在學習掌握與世界相處的方式。父母,即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

在這些故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熊媽媽是如何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在對孩子進行著悉心教導。而這,正是讀者媽媽們可以借鑑的地方。

還有一個值得品味的地方是,當寶寶遭遇挫折時熊媽媽的處理方式。熊寶寶在講述和媽媽玩遊戲的時候,將自己跟媽媽做了比較:

編花鏈,我只能串起兩三朵,媽媽卻能串很多很多;頂蘋果,媽媽能頂三個,而我只能頂一個;湖面滑冰,媽媽可以自由地滑大圈、優雅地舒展著身姿,而我,卻只能笨笨的摔坐在冰面;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我甚至跳不過媽媽跨過去的小溪……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寶寶能做到的,和媽媽能做到的,存在著差距,這樣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也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這正是成長的必經之地。

所以熊媽媽並沒有責備孩子,也沒有要求孩子,她只是將事物的各種可能性展示給孩子,讓孩子去了解和想象自己的未來可以有多大、可以有多遠。

熊媽媽帶給熊寶寶的,是一個廣闊的、擁有無限可能的新天地,還有一個或許以自己為榜樣的美好人生。

因此熊寶寶也並不覺得沮喪,反而心生歡喜。因為它參與了每個遊戲,在遊戲中瞭解到了自己的能力,看到了未來的自己。

它不僅接受這個差距,還對這個差距產生了嚮往:也許等我長大了,我就能和媽媽一樣了,雖然我現在做得還不夠好,但總有一天,我也可以做到媽媽做的這些。只要跟著媽媽不斷的練習和努力,就能縮小這個差距。熊媽媽的陪伴,讓熊寶寶很安心。

媽媽溫柔地撫摸我,

從我毛茸茸的軟耳朵到我的小腳尖,

她說,我是她見過的最棒的寶寶

熊媽媽接納著孩子,孩子也接納著媽媽。媽媽說:你是我見過的最棒的寶寶。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孩子說:媽媽的每一個地方,都讓我那麼喜歡!希望有一天,我能和她一樣。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親子之間的全心依賴和良性互動,自然而順暢、溫情又美好。

這本書的亮點其實非常多。其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個親子游戲,簡單易行,在觀看繪本的時候就可以模仿起來。對於看書的孩子和媽媽們來說,這裡的每一個遊戲既是一次探索和學習,也是一次互動。

從看到動的過程轉變中,姿體語言的參與,不僅讓母子們體會到了熊寶寶和熊媽媽沉浸於彼此情意的溫馨,還可以在共讀和互動中,增進讀者朋友們自己的親子關係。

畫風也很美好。油畫風格的筆觸細膩、寫實。所畫的毛髮、青草、倒影,無不纖毫畢現,尤其是兩隻熊身上的毛髮,蓬鬆柔軟,始終讓人感覺暖烘烘的,很放鬆。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惟妙惟肖,舉手投足之間,將熊媽媽的靈巧活潑,熊寶寶的呆萌憨萌,描繪得活靈活現。

當熊寶寶和熊媽媽相依相偎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她們的眼睛、嘴巴、鼻子,都呈現出一種濃濃的親密感,甚至可以從畫面的色彩搭配中覺察到一絲身體的溫度。

這的確是一本能夠勾起讀者想象力的書。

經典好書最亮是細節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封面引人注目,封底的設計也很有深意。封底畫面是熊媽媽和熊寶寶抱住一棵大樹,各自探出自己的頭,好像在捉迷藏。這個場景書裡是沒有的。但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玩這個遊戲,也經常和自己的媽媽玩,這個畫面就彷彿是在暗示大家:熊媽媽和熊寶寶的遊戲,還沒有結束哦~

這樣的懸念處理,會讓寶寶好奇:還有什麼遊戲是可以和媽媽玩的呢?那也許就會激發出讀者媽媽們更多的想法和創意。

封底還有一段話:“小熊媽媽是那樣與眾不同,她有一雙巧手,能編出長長的花鏈,她非常勇敢,一點也不怕黑,她很靈巧,能像魚兒一樣自由遊弋……有媽媽的地方,熊寶寶都會覺得快樂和安全,熊寶寶能如願以償,變得和媽媽一樣嗎?”

這段話,是對本書總體的一個概覽和總結,不僅可以快速瞭解全書的主旨要義,也可以作為親子共讀的一個結尾,引導孩子們去回想全書並尋找到問題的答案。

品讀暖房子優秀繪本《我和媽媽》——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最後說一下環襯頁的處理。環襯在翻開書的第一頁和故事結束的最後一頁,兩幅畫面一模一樣,都定格在了飄飄灑灑的落葉上。這其實是最後一個遊戲的場景:熊寶寶和熊媽媽向空中拋撒著落葉,最後定格在讀者腦海的,也正是這滿天飄灑的落葉,和那兩張笑開了懷的臉。落葉在這裡變成了一種象徵,讓讀者情不自禁地也跟著眼帶笑意,滿懷欣喜。

金黃、橙紅是容易讓人快樂起來的顏色,所以這兩種顏色配合動感十足的落葉飄蕩而下,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提振了情緒,故事結束的時候又鎖住了情緒。即便合上全書,也依然是心情雀躍的。這就讓這本書,留在讀者頭腦中的形象,始終是溫暖、快樂的。

讀這本書,孩子們看到的,是遊戲;媽媽們看到的,是關係;共同看到的,是溫情。亦母子、亦師徒、亦朋友,這不正是我們想告訴孩子們的嗎?你心有我,我心有你,兩心永連。

願我們的孩子,都有好書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