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波蘭王國成立於1569年,是與立陶宛大公國合併以後的一個歐洲重要大國。它的軍事實力曾經十分強大,但是因為內部的一些原因,進入18世紀以後國家逐漸衰落,波蘭衰落的原因很複雜,但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內部的政治分裂。其實在它與立陶宛大公國合併以後,這個問題就一直存在,在16世紀後半期波蘭王位繼承製度建立時,貴族民主制從根本上分裂了波蘭的政治選舉,使中央集權陷於癱瘓,並沒有任何效率。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波蘭衰落被列強瓜分的內部原因

在當時波蘭國王由全體貴族共同選舉產生,同時又出現了自由否決權的規定,波蘭的國王任何議案和立法都必須經過全體議會貴族成員的肯定才能生效,只要有一個人反對,就會被立即否決,這直接導致波蘭王國沒有任何中央集權的可能,實際權力並非掌握在國王,而是掌握在一群貴族手中,波蘭處在完全土崩瓦解的狀態。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波蘭這個國家,雖然是歐洲大國強國,但它很容易被鄰國輕易地獲取戰利品,甚至一些其他的歐洲國家可以通過賄賂收買波蘭的國內貴族,以使波蘭通過有利於自己的國會法案,甚至會因此贏得有利於自己的邊界戰爭,而這只是波蘭王國衰落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國內尖銳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問題也削弱了波蘭,這個王國的力量,而且這同樣也是歐洲一些大國干涉波蘭內部事務的藉口。

波蘭與很多周邊國家一樣,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波蘭人,還有日耳曼,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人各自有自己的訴求。在宗教方面,波蘭人信奉天主教,並且長期佔據主導地位,他們還強迫國內的其他民族改信天主教,否則不得擔任公職和享有公民待遇,這就使得波蘭的社會如同它的政治一樣分裂。拋開以上等國內問題,對於國外和國際方面,波蘭多次與周邊的強國瑞典,俄國和奧斯曼帝國同時作戰,國力迅速衰弱。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此時的俄國,正是如日中天之際,尤其是彼得一世建立了奪取歐洲霸權的計劃以後,一直將波蘭視為最重要的進攻目標和支點,由此波蘭也成為俄國稱霸世界的主要工具和舞臺。對於俄國而言,如何吞併肢解波蘭成為俄國的既定國策,而這一時期很快便到來了。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在1733年波蘭國王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去世,這個歷經北方戰爭20年的國王留給波蘭的只有一片混亂。根據當時自由選擇國王的政治制度,波蘭開始自行選舉新的國王,而當時周邊的法國,瑞典,俄國和土耳其紛紛進入波蘭,擁立自己的代理人。此時的奧地利也進入政治鬥爭之中,反對法國為組成反奧聯盟而推舉的波蘭國王。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俄國也隨即進入,共同阻止法國擁立自己的代理人,最終迫使波蘭國會廢除法國代理人,路易15不願退縮,打著維護其岳父波蘭王位的名義出兵,與俄國和奧地利作戰,由此引發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當時西班牙的波旁王朝也想趁機奪取奧地利的海外領地,於是與法國簽訂了反奧同盟,這樣作為波蘭內政的王位繼承問題演變成為俄國奧地利與法國西班牙的歐洲戰爭。

由於當時法國較為強大,軍力強盛,因此在萊茵地區與奧地利作戰時取得巨大勝利,直到俄國前來增援,才阻止法軍進一步擴大戰果。在意大利地區,西班牙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米蘭和那不勒斯,雖然法國西班牙在戰場上有一定優勢,但是面對奧地利和俄國的聯合,法國無法取得最終勝利,最終雙方接受了英國和荷蘭的調停,簽訂了維也納最終合約。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合約規定法國奧地利共同承認奧古斯特三世為波蘭國王,原先的法國代理人放棄王位,成立洛林公國,在其死後併入法國,失去洛林的波蘭,可以在意大利北部得到一塊土地作為補償,奧地利將那不勒斯和西西里讓給西班牙,但是不得與西班牙合併,薩丁王國獲得部分米蘭公國領土,法國承認查理六世的國本詔書。

這場戰爭,法國雖然做出了一些讓步,但依然是最大勝利者,不僅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而且也削弱了奧地利在意大利的影響力,俄國這次戰爭當中沒有得到任何補償,但是在波蘭問題上都取得了對法國的勝利,因為戰爭結束以後,波蘭政治環境的事實是組建了一個親俄的政權,其意義重大。

第一次瓜分波蘭,源於波蘭的政治改革,同時也引發了俄土戰爭

這一次因為波蘭王位繼承而引起的歐洲大戰並沒有這樣簡單的結束,彷彿只是開始。在1763年波蘭國王奧古斯特三世病死,而此時的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早就對波蘭垂涎欲滴,當時她竭力保護波蘭的貴族民主制,以利於俄國插手波蘭國內事務。同時與奧地利簽訂同盟條約,規定雙方承諾將使用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在內,阻止波蘭國家制度有任何變更,保證兩國在同盟體系之下共同選出符合兩國心願的波蘭王位繼承人。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奧地利也同意俄國提出的這一同盟要求,雙方隨即組成聯軍進入波蘭立陶宛。當時的葉卡捷琳娜二世一直想要把自己的代理人扶上波蘭王位的位置上,她研習先輩的做法,用軍事和金錢的雙重手段,迫使波蘭國會選舉波尼亞托夫斯基為國王,這個人出身于波蘭貴族家庭,早期曾派到俄國宮廷工作,結識了女皇葉卡捷麗娜二世,併成為她的情人。但是他並不甘心成為女皇的情人,也不開心做一個傀儡國王,他想要加強王權。

同時,波蘭的一部分中小貴族也早已看不慣本國的政治分裂狀態,於是他們想要進行國內改革,限制自由否決權,加強中央集權,增強國力,擴充軍隊,維護國家獨立地位。雙方一拍即合,但是這直接觸動了俄國的利益,包括與俄國有共同利益聯繫的波蘭大貴族,這些人隨即對改革進行干涉,這便是波蘭第一次被瓜分。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在1764年到1766年期間,俄國多次要求波蘭通過非天主教徒同天主教徒權力平等法案,遭到拒絕以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出兵進攻波蘭,並強迫波蘭簽訂華沙條約,保證非天主教徒與天主教徒的利益平等。隨後,由俄國保證波蘭國土不受侵犯以及自由否決權,俄國對波蘭內政的干涉取得成功。沒有俄國的允許,波蘭的國會不得隨意進行任何制度方面的改革,俄國的粗暴干涉,打斷了波蘭的政治改革進程,激起了內部中小貴族的集體反對。

而且這一粗暴干涉也使奧斯曼帝國,奧地利和法國產生國家利益危機,於是波蘭的中小貴族和愛國人士成立了巴爾同盟,宣佈廢除俄國的華沙條約,這得到奧斯曼帝國和法國的支持,隨即在波蘭境內展開了反對俄國的武裝鬥爭,到1770年遭到俄國和波蘭國王聯軍的共同鎮壓,逃無可逃的波蘭小貴族被迫多次進入土耳其境內,土耳其對其進行軍事保護,從而導致了土耳其和俄國之間戰爭的爆發。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兩國戰爭爆發以後,葉卡捷琳娜二世要求普魯士履行之前的彼得堡同盟條約,支持對土耳其作戰。但普魯士簽訂這一條約主要是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但戰爭爆發以後,令普魯士擔心的是,如果自己援助俄國,那麼奧地利很有可能趁機奪取西里西亞,這樣會出現不利於自己的局面,最終普魯士沒有跟隨俄國的軍事進攻,而是採取和平談判的形式,出面調解兩國衝突。

而俄國的這一次軍事行動,也成功引起了奧地利的警覺,為了阻止俄國向中歐和巴爾幹地區的推進及擴張,力圖拆散俄國和普魯士之間的同盟,防止普魯士過於強大,奧地利擱置了舊有的恩怨,與普魯士聯合起來迫使俄國停止進攻。但是三方並不願意沒有任何利益所得,因此共同商議瓜分波蘭,可以說用相對弱小國家的利益滿足三方要求。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吞併波蘭是俄國的既定國策,葉卡捷琳娜二世並不願意與他人共同瓜分波蘭領土,但是俄土戰爭還在進行,俄國沒有辦法一口氣吃個胖子,最終決定放棄獨佔波蘭的計劃,由俄國普魯士奧地利對波蘭進行瓜分由此,俄國佔領了9.2萬平方公里的波蘭領土,普魯士佔領了3.6萬公里,奧地利佔領了8.3萬公里,雙方共同在華沙與波蘭簽訂了邊界分割條約,三國對波蘭的第一次瓜分如此容易,必然會受到鼓舞,進行多次瓜分,指導波蘭滅亡。

使波蘭亡國的瓜分協定,波蘭與俄國的世紀仇怨

波蘭在1772年第一次被三國瓜分,在政治上又被俄國控制,這使波蘭民眾大失所望,為了能夠挽救國家,一些著名的愛國人士發動了對大貴族和俄國侵略者的報復,以及國家復興運動。這引起了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的不安,他們害怕波蘭的內部事物削弱三方利益,尤其是在不久,俄國深陷戰爭泥沼,奧斯曼帝國依然對其不依不饒,瑞典為了奪回北方戰爭中的失去土地,也於1788年向葉卡捷琳娜二世宣戰。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波蘭愛國士兵看到這種情況,紛紛起義維護國家主權,在1788年召開了四年國會,通過主權法案廢除自由否決權和民主國王選舉制,重新確立本國的多數票表決制和王位繼承製。如果波蘭能夠照這一歷史路線發展,那麼它很可能會成為萊茵河流域最強大的國家,但是瓜分波蘭的列強並不喜歡周圍有一個強國,出現尤其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她非常仇視波蘭的這一政治變動,於是在對奧斯曼帝國戰爭結束以後,隨即出兵波蘭。

雖然波蘭軍民頑強抵抗,但終因國力懸殊導致戰場失敗,而普魯士在配合俄國鎮壓波蘭內部的起義和改革運動以後要求再一次瓜分波蘭,否則就不再參與反法戰爭。為了共同鎮壓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俄國同意普魯士的要求於1793年在奧地利疲於應付法國之際,簽訂了第二次瓜分波蘭的條約,俄國奪取了立陶宛,白俄羅斯和大烏克蘭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普魯士得到託倫旦則,還獲得了大波蘭和剩餘的土地5.8萬平方。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同時,俄國規定可以在波蘭國內駐軍,波蘭整個國家的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5000人,使波蘭成為俄國附庸。第二次瓜分徹底激起了波蘭民眾反對以俄國為首的侵略者的仇恨,隨即在波蘭軍官的領導下進行了反俄起義,誓死保衛國家獨立,運動迅速蔓延到全國,並解放了華沙一些重要城市,但是被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國採取聯合行動殘酷鎮壓。

在鎮壓的過程當中,三方因為再一次瓜分波瀾而爭執不下,最終普魯士退出反法聯盟,停止對法作戰,以此威脅要求獲得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先機,這引起英國和俄國兩國的強烈不滿,於是英國中斷了對普魯士的軍事援助,普魯士當時由於急需軍備物資,只能被迫接受俄國和奧地利瓜分波蘭的協定,於是最終三方在彼得堡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條約。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經過三次瓜分波蘭亡國,俄國共獲得4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到原波蘭領土的62%,普魯士獲得14萬平方公里,佔元國土的20%,奧地利獲得13萬平方公里,佔原有領土的18%當波蘭被徹底瓜分以後,俄國與普魯士,奧地利等歐洲腹地國家接壤,俄國真正成為一個歐洲大國。

總結,波蘭的瓜分史與被瓜分的外部原因

波蘭在歷史上被多次瓜分,被各國承認的瓜分次數有五次之多,這是其中的三次,第四次是拿破崙戰爭以後華沙大公國被瓜分,俄國再一次獲得大部分土地,普魯士重新獲得原有的瓜分領土,第五次是二戰時蘇聯與納粹德國共同瓜分波蘭。作為一個東歐大國波蘭這個國家的命運何其不幸。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但是我們卻無法忽視當時特定的政治現實,那就是在外交上波蘭一直缺乏一個能夠與自己利益密切相關的支持者。

  • 對於英國而言,波蘭只是東歐的斯拉夫君主國,並沒有可以被英國利用的價值。
  • 對於當時快速對外擴張的俄國而言,波蘭就是一個舞臺,是進入歐洲腹地的翹板。
  • 對於奧地利而言,雖然在對付奧斯曼帝國的時候,波蘭對奧地利有些貢獻,但是波蘭在政治上有很大的變數,由於貴族選舉國王,而且貴族權力碩大,這很容易導致波蘭在幾年前是自己的盟友,幾年之後轉而成為別人的代理人,這種暫時性的盟友對於奧地利而言,能用也可不用也行。
  • 對於法國而言,法國為了維護其歐洲霸權,在東歐地區也必然會有自己的盟友,或者是瑞典,或者是波蘭,甚至還有一段時間是普魯士,但是這種友好關係僅僅停留在外交方面上,東歐國家真正能給法國的幫助其實很少。

18世紀三分波蘭與沙皇歐洲擴張的噬土性

波蘭本身政治混亂,大量的資金和國家資源都被貴族把持,很難通過支持波蘭的某一個貴族獲得波蘭整個國家的認可,併成立同盟。所以周邊國家都不看好波蘭,也不願意將波蘭作為自己的堅定盟友,但是又不願意波蘭被他國吞併,所以共同瓜分波蘭就成為當時與波蘭有領土接壤的歐洲強國們的共同夙願,而其中最為積極的便是俄國。通過瓜分波蘭的戰爭,俄國真正成為歐洲強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歐洲憲兵,從而也給歐洲其他國家帶來軍事壓力,進而引發了新一輪的歐洲爭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