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姓氏之「王」姓


中華姓氏之「王」姓

中華姓氏之「王」姓

“王”字本義為天子、君主。在甲骨文中,該字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很像一把很大的斧頭,最上面是斧柄,下面則是寬刃。這強有力的武器,被稱為實力和權威的象徵。

中華姓氏之「王」姓

〖王姓起源與來歷〗

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1%,為全國第一大姓

王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種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後來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第二種出自媯廢為庶民,但齊人仍稱其為“王家”,後人遂以“王”為姓;第三種出自子姓,比干是商王太丁的次子,為子姓,因此幹本為王族子孫,改姓為王。

古時的太原郡、琅琊郡、京兆郡是王姓重要的發源地。

中華姓氏之「王」姓

〖得姓始祖〗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週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

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中華姓氏之「王」姓

〖歷史上王姓名人〗

1、王詡,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

2、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少時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

3、王昭君(約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嬙,後世稱為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4、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5、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

6、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江西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稱。

中華姓氏之「王」姓

『小知識』

王字旁為什麼叫“斜玉旁”或“側玉旁”?

因“王”與“玉”的篆書都是三橫一豎,只是中間橫靠上靠下的區別,後來隸書以後的字體為了區別,加了一點成了“玉”,但“玉”作為偏旁部首時又省去了一點,下面一橫改成提,所以,帶“王”字旁的字都與“玉”有關係。


華夏首望——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也有稱“王謝桓庾”),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稱。

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時期的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鼎盛於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南朝以後走向衰弱。《二十四史》中記載,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王元姬等人為代表的35個宰相、36個皇后和36個駙馬和186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於琅琊臨沂,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時衣冠南渡、舉族遷居金陵。南渡之後,因對故鄉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為稱呼,東晉元帝時,僑置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棲霞區)。 ​​​


(高鵬程 整理 2020.03.04)


中華姓氏之「王」姓

高鵬程,男,1966年出生,臨沂高新區湖西崖東社區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師範學校畢業,現為臨沂河北小學書法教師,原臨沂市象棋協會副主席、臨沂高新區書協副主席。著有《舒同書法(楷)技法精解》、《舒同書法(行)技法精解》等。愛好廣泛,喜歡文學,尤其擅寫舒同體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