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雍正的头到底哪儿去了?难道真要永久成谜了?

醉心创作


劝君留一步,小影有话说。


引言:正如提问者所说,雍正帝胤禛自1735年驾崩至今历经285年,他的死因的确仍然是个迷。

先看官方记载,正史是怎么说的。留存于《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以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

以此看来,正史的记载是雍正急症暴毙,是病死的,但具体得的什么病正史却没说。因此这是雍正死因成迷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正史中对雍正病因的含糊其辞才导致了许多野史传说的旁敲侧击和众说纷纭。

小影搜罗了雍正死因的一些个传说并加以整理,归纳出三条主线。

先看第一条,史学界争议最大也是本题的概要,雍正遇刺说。

事情还要从雍正朝对反满文人的思想统治说起。文字狱是清王朝的产物,自康熙帝执政时起,对前明遗风捕风捉影,对反满文人实施严酷镇压。到了雍正时期,反满形势仍然严峻,但雍正更加注重对文人墨客的思想统治。最著名的当属雍正年间的曾静案。曾静师从吕留良,受其老师思想熏染,反清意愿强烈。在未加考虑的情况下,就派他的学生张熙亲带书信到川陕总督岳钟琪府上策动反清,这一举动只是原自岳钟琪为南宋岳飞后人,再无其他。结果可想而知,曾静案是雍正朝文字狱第一大案。为此,雍正亲自提审曾静,并将刑堂供词编作《大义觉迷录》公诸于世,以此来打击反满思潮,为满清的正统性正名,这是后话。

“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吕留良于我朝食德服畴,以有其身家,育其子孙者数十年,乃不知大一统之义!”《大义觉迷录》

正是书生曾静的天真引发了雍正对其师吕留良族人、朋友、学生的清洗。当时吕留良已故49年,仍被戮尸削首。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吕留良

而他的孙女,长子吕葆中之女吕四娘年幼,早在其父亲和祖父先后亡故时,便随母亲林氏寄居于西湖山一座僻静的尼庵中,吕氏家族被清廷抄斩时得以免遭一劫。后来林氏和吕四娘在逃亡出来的吕府仆人吕德的领路下,投奔到其公公旧友黄犊门下,隐居于黄山僻静之处。正是在这里,吕四娘偷学黄老先生的武功,奠定了她刺杀雍正的复仇思想萌芽。之后吕四娘又下山拜到天台山悟因法师门下学习武功。悟因法师本是前明遗孀朱氏后人,得知吕四娘的来意,便倾尽武学教授,这就为之后的吕四娘刺杀雍正奠定了武功基础。刺杀雍正只剩一个机会,而隐喻这个机会的,是悟因法师对吕四娘的一句临行嘱托:瓜熟蒂落,中秋之候。再说雍正这边,此时正发愁于平叛西南的苗疆之乱,加之盛夏已过临近中秋,雍正喜良炎热便从紫禁城搬到了圆明园小住。在圆明园内,雍正偶遇秀女惠仙,变动了夜晚责其侍寝的念头。故事随之也发展到高潮部分。吕四娘凭借自己的轻功,翻越宫墙,摸到皇城却扑了一个空。正一筹莫展却从守夜太监交谈中刺探到雍正移驾圆明园。之后的刺杀行动在前期铺垫下便水到渠成,吕四娘在圆明园半路掉包了前往侍寝的秀女惠仙,刺杀雍正并将其首级割下逃逸。而清廷只得用金头合于身体安葬雍正。雍正的头去哪似乎仍然没有定论,而关于其死因的说法还有很多。

这里简单介绍一个雍正遇刺的另一个版本——清版的壬寅宫变。这个传说并非小影杜撰,但也非正史,而是出自民国作者柴小梵的《梵天庐丛录》。此野史小说中记录有雍正版的壬寅宫变,具体叙述参照历史真实的嘉靖版本。

再看第二条,雍正毒发身亡说。此死因的盛传,源自于雍正对道术炼丹的狂热。

雍正早在作皇子时就迷恋丹药,为此还做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烧丹》

等他做了皇帝,更是对修道炼丹如痴如醉。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在其驾崩前12天,从外面运进圆明园的黑铅就有200斤。而雍正一朝,宫内购置炼丹物品就多达157次。此外,他推崇清朝道士张太虚等人,又在乾清宫太和殿供奉道家符版。雍正不仅自己服用丹药,还将丹药赐予近臣,道士所练得的丹药取名既济丹,成为雍正寄托延年益寿的保健品。但为何雍正迷恋丹术和他暴毙而死直观相关,这取自于雍正密诏的储嗣乾隆。雍正死后第三天,四子弘历就下令驱逐圆明园中的道士。按理说,先皇尸骨未寒,死者为大,对其遗留之风俗新帝应传承或接受,但弘历却迫不及待的驱逐道士,从侧面表面这与雍正的急症而亡关系很大,为此,弘历还诉有谕旨: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与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联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伊等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之所洞鉴,兹从宽驱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恕。

谕旨中对雍正病亡虽只字未提,但在这个时间点下此谕旨,奇中有因,很容易让世人对号入座。

最后是第三条主线,雍正因长期吞食春药而死。

雍正不仅迷恋丹药,而且贪恋女色。当时清王朝的附属国朝鲜的官方史籍《李朝实录》有载: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朝鲜虽臣服于满清,但暗地里还是持拥护前明为正统的观念,所以对于清朝的历史记载还是中正甚至严苛的。对于雍正的贪恋女色不仅体现于吕四娘那个传说中的临幸惠仙,还有另一个民间传说可以旁证,即竺香玉之说。竺香玉本来是曹雪芹年少时的伴读书童,两人青梅竹马。和曹一起读书的还有其祖母的侄孙女名李香玉,其和筑同岁。后来曹家被抄家,李香玉作为曹家女嗣被要求选秀女入宫。李香玉不愿参选,曹家就用竺香玉顶包。而竺香玉长得出类拔萃,被雍正看中,很快从一名才女升为皇贵妃。从此曹、筑二人再无希望,曹雪芹只得娶李香玉为妻。后来雍正驾崩,皇贵妃被新帝乾隆排挤而代发修行,又因其与曹雪芹的情愫未断,在李香玉的引诱下为曹雪芹生育一子。后东窗事发,竺香玉的婢女身份、她与曹雪芹的情愫关系、以及《石头记》中大量的清宫秘史的出处均因此被朝廷查获。竺香玉悬梁自尽,曹家二次被抄,曹雪芹遁世参禅,《石头记》被列为禁书。此传说虽为无稽之谈,但古代皇帝遇则纳嫔册妃却有其事,雍正也不例外,他吞食春药而暴毙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本篇问答,内容较为冗长,但小影是抱着一颗解谜之心,端着一种从正史考证野史传说的态度去查录撰写的。写此问答一篇,权当诸君茶余饭后的闲暇品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吧。



小影观史


民间一直有传说,雍正是被吕四娘入宫所杀,砍掉了头颅,后来宫里人找不到头,乾隆只能做了个黄金头安上下葬,于是有人想找到答案,建议发掘雍正的泰陵,但我国自从出了定陵那事之后,对皇陵的原则是保护优先,不主动发掘,只进行抢救性发掘,结果1975年泰陵的宝城上出现了盗洞,这才批准对泰陵进行抢救性发掘,1980年开始动工,但没多久发现这个盗洞没打通,只挖了2米就废弃了,泰陵并没被盗,于是发掘停止,雍正是否被刺杀,尸体是否金头之谜未能揭开。

图为雍正泰陵。

雍正被吕四娘所杀,砍下头颅,完全是民间传说,但人嘛,就爱听稀奇古怪、捕风捉影的故事,甚至现在电视剧出这样演,其实毫无事实根据,并且漏洞百出,当年的吕留良文字狱案,雍正对其恨之入骨,吕留良已死多年被剖棺戮尸,挫骨扬灰,子孙满门被杀,被流放,一个不留,祖宗十八代都翻个遍,怎会有后人遗留,再者吕四娘所拜师学艺的师父甘凤池,这人被李卫招降了,把反清的名单全吐出来,又怎么有吕四娘漏网之鱼。

图为雍正道服像。

清宫禁卫深严,吕四娘能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给皇帝侍寝的女子都拖光衣服由太监抬到皇帝寝宫,乐呵的时间仅半个小时,然后太监扯着个鸭嗓子喊个不停,直到姑娘出来为止,哪会有一女子由太监领着,大晚上带个斗篷,陪皇帝睡一晚上,第二天才发现,这完全对皇宫侍寝制度丝毫不了解,靠想象杜撰出来的。

图为雍正下令建造的嘉应观。

现在的史料记载,雍正是暴死的,当天还在忙于政务,一晚上时间就死了,死的确实有蹊跷,但从宫廷档案来看,雍正长期有炼丹,宠信道士的记载,乾隆说他老爹只是感兴趣,把玩把玩,并不吃丹药,这话是欲盖弥彰罢了,雍正弄那么多人,那么多材料,几百吨的煤炭送进皇宫,长年炉火不息,就为了炼丹玩,放谁都不信,而就在雍正死的前10天,又有200斤黑铅运进了圆明园,可想而知了,这些所谓的丹药都是含有重金属的毒丹,雍正皇帝就是服食丹药暴亡的。


图文绘历史


有关雍正死后头颅去向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雍正死因的问题。目前有关雍正的死亡有官方和野史两个版本。

一、官方正史《雍正朝起居注》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时年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发病,接着一病不起在交代让乾隆即位后即驾崩。正史中并未记载是何病,但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做出两个科学推测:

一是死于中风。从雍正突然发病到快速死亡的症状来看较为符合现代医学对中风的定义。这也是大部分学者认可的死因。

二是丹药中毒。中国封建王朝帝王都有通过服用丹药以求长生不老统治千秋万代的愿望。雍正皇帝也不例外。雍正当上皇帝后,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紫阳真人”,雍正特别赞赏张伯端发明了金丹要领。因此,可以看出雍正是有服用过金丹派炼制的丹药。而古时丹药基本是含有铅汞等重金属的,存在剧毒,因此服用丹药致死也是很大一部分学者认可的推测!

二、野史记载的雍正死因。野史记载侠女吕四娘为报雍正文字狱杀其祖吕留良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而亡。杀死雍正之后,吕四娘割下雍正首级离开。由此才有雍正皇帝头颅不知所踪的民间说法。但该说法存在极大的漏洞,最为关键的就是两个问题:吕四娘如何轻易混进守备严密皇宫?又是怎么在不惊动侍卫的情况下杀死皇帝并带走头颅?这两个疑点始终无法合理解释。因此并不足以采信!

然而所有的猜测或者推测都需要事实佐证。所以有关雍正真正的死因以及他的头颅去向可能真的只有在开棺验尸之后才能大白于天下!


飞眼视角


历史上的雍正真的是被黑的很惨的一位帝王,明明是名正言顺的继位,却被人黑是他将康熙的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你说冤不冤。原因大家也能想得到,跟他当初夺取帝位有关,这些谣言估计都是他的兄弟散播的。所以,我觉得雍正的死也被人抹黑了。



对于雍正之死有很多种说法,有丹药中毒、被下毒、春药中毒、宫女缢死、吕四娘刺杀,以及病死等多种说法。而其中的“吕四娘刺杀”一说最为狠毒。



在这一种说法中,貌美的吕四娘身怀武艺,长的又貌美。雍正一日在圆明园宠幸了吕四娘,吕四娘趁其不备将雍正杀死,还砍下了头,将雍正的头带出了圆明园。于是,雍正死后下葬时就做了个金头补上。所以,才会有问题中的“雍正的头去哪里了”。而这吕四娘又是何人?为什么她要去刺杀雍正?



雍正六年,她是吕留良的后人,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满门抄斩,当时负责办案的人正是李卫。而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当时因为在安琥乳母家,因此躲过了一劫,长大后混入宫中为家人报仇,据说在这之前还在山里跟一位老道学过武艺。但是明显地,这一说法有很多漏洞:


①李卫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满门抄斩是不会留下任何活口的。

②皇宫之内层层把守,即使吕四娘真的刺杀雍正成功并把头割下了,她也不可能顺利将头带出皇宫。所以,雍正的尸身必定完好的保存在清泰陵地宫内的。


根据《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帝感觉有些不适,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二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也就是说其实雍正是病死的。只是没有说具体是什么病,所以才会有很多猜疑。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赞关注!


文物考古聊历史


不请自来,小吴聊历史为您解答!

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琪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曾静等人锒铛入狱,后被满门抄斩,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

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

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

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

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乾清宫,刺杀雍正,削下头颅,提首级而去。

民间又盛传雍正大葬时只得以金铸头代之,葬于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宫。





小吴聊历史


关于雍正头颅这件事,不挖开雍正的泰陵,是搞不清楚的,但大家都知道,主动去挖掘没有被盗过的皇陵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进行分析,而从各方面情况综合推断,雍正不可能被砍了脑袋,泰陵之中的雍正遗骸也必定是全尸。


雍正的脑袋和一个女人密切相关,此人就是吕四娘。传说吕四娘是明清之际大儒吕留良的孙女,因为全家人被雍正皇帝杀得干干净净,所以自幼立志报仇。吕四娘从小就奇遇不断,在高人指点下练就了一身武艺,是货真价实的才女。

后来吕四娘找到机会,进入皇宫潜伏,并且成功地引起了雍正的色心,最终在侍寝时用刀割下了雍正的脑袋,报仇雪恨之后从此浪迹江湖。雍正的脑袋被吕四娘带走之后,送到家人坟前焚化,从此消失无踪。而朝廷为了能够让雍正死后有个全尸,无奈之下用黄金铸了一颗头颅,安装在雍正的尸体上,一同入殓。

这个故事很精彩,侠女复仇、皇宫侍寝、头颅消失,各个都是卖点,但可惜的是这种事发生的几率太小,很大程度上是人们杜撰出来,对雍正皇帝进行诋毁的。毕竟,雍正在处理吕留良一案中,手段过于残忍,免不了让人对吕留良的后人大起同情之心。

吕留良是明末的大儒,在满清入关之后曾参加过可靠,但内心始终倾向于明朝,所以后来隐居不出城了职业作家。他的这种情绪,自然体现在作品里,所以有很多反清复明的言论,同时也结交了一些跟他同样世界观的人,宣传了不少反清理论。


吕留良虽然反清,但也只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并没什么实际行动,但有个湖南人曾静却胆大妄为,天真地认为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必然对满清充满仇恨,于是写信策反岳钟琪,最后却被岳钟琪卖给了朝廷。曾静被捕后又把吕留良卖得干干净净,说自己是受吕留良的民族主义思想影响。

雍正追根溯源之下,对吕留良恨之入骨,于是将已经失去的吕留良从地下挖出来砍头,然后将吕留良的儿孙杀得血流成河,妇孺之辈都发配给了披甲人为奴。吕留良肯定没想到,自己留下的反动言论在死后才发酵,并且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传说吕家只有一个小女孩逃了出来,慈恩就是吕四娘。

历史上有没有吕四娘这个人,无从考证,但从常理推断,即便真有此人,她也不可能进皇宫杀皇帝。

首先,皇宫她就进不去。清代的秀女全是八旗官员的子女,而宫女都是内务府的包衣出身,这就保证是来历的清白。在进入皇宫之后,容貌不佳的淘汰,身高过高或者过矮的淘汰,胳膊粗腿短的淘汰,说话嗓音不好听的淘汰,甚至咪咪……也要淘汰,淘汰率有时候高达90%。吕四娘要过身份关和身体关,就不是件容易事。


其次,皇帝身边去不了。即便是吕四娘顺利进入皇宫,也是低等级的宫女,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她是不可能接近皇帝的。我们假设吕四娘运气爆棚,通过偶遇之类的桥段入了雍正的法眼,终于奉召可以进入到养心殿,那她也不可能把刀带进去。难道皇宫内的宫女太监都是吃白饭的?

最后,杀了皇帝她也走不出来。天黑之后,面积广阔的紫禁城关门落锁,侍卫太监往来巡查,吕四娘手提雍正人头上演天外飞仙,一路飞出紫禁城?开什么玩笑,她不迷路就算不错了!

所以,故事始终是故事!


李飞叨


雍正被吕四娘斩头之事,不过是民间传说,真实的雍正,是服丹暴亡,换句话说,他是嗑药中毒死的。

史上第一coser雍正大大

关于雍正,有很多谣言,什么得位不正,什么喜好内事,什么贪财懒政,什么暴虐好杀,什么死不得所身首异处,都是谣言。这些谣言来自于雍正那些政敌们,那些文人士大夫,那些读书人。

事情要从雍正的新政开始说。他老子康熙帝一生荣光,同时,死前也留了一大笔烂账和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雍正为充实国库,进行了一些财政改革。

首先是追比国库欠款,限期追回地方欠中央的钱粮赋税。这就得罪了地方官员。

追比欠款的田文镜

其次是火耗归公,把地方的火耗银收入收归公帑。这一次把手伸进官员私人的腰包。

其三是摊丁入亩,把人丁改成田亩税,这又得罪了那些田多的地主大户。

其四是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下子把天下的士绅读书人全都得罪了。

那么多人恨雍正,就不免编人家的坏话,所以才有的“侠女吕四娘提剑杀宫事件”。其实想想,深宫禁卫森严,岂是一个弱女子可自由出入的,太儿戏了。

雍正砍头这一说法的最早来源是因为一次文字狱。也是清朝雍正年间一个文字狱的典型:江西乡试主考官查嗣庭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题应试,结果被言官御使曲解为“雍正砍头”,“雍正”二字去其头,正是“维止”二字。然后查嗣庭就因此惨死狱中,还被戮尸示众。这也是雍正为控制思想文化而做的一桩恶事。

能有此砍头谣言,也算是雍正对此恶事的因果报应吧。


宇烨涂夫


导语:民间传说雍正死于非命,吕留良之后侠女吕四娘为父报仇,入宫刺杀了雍正并带走了他的头颅。

侠女吕四娘

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也有说是女儿。吕留良作为一介儒生,平常主张反清复明。这件事被雍正知道后,雍正下令将吕氏家族满门抄斩,吕氏一族100多人几乎被诛杀殆尽,仅14岁的吕四娘侥幸逃脱。

逃脱后的吕四娘后来拜师一道士,苦学武义,发誓要替吕家报仇雪恨。长大后终于等来了机会,进宫行刺雍正并带走了他的头颅。事后,她就隐遁江湖了。

无头雍正帝

没多久,雍正暴毙的消息就从紫禁城传开了。后来民间又传雍正无头,无法完尸,只好铸了个金头下葬。

雍正到底是被人谋杀还是因病暴毙,一时间众说纷纭,而清廷对这件事的记载含糊其辞,难免让人怀疑。不可否认,雍正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铁腕帝王之一。正因为他过于铁腕,所以树立了不少敌人,以至于到最后都死得不明不白。雍正是否真的被人割下头颅,这也成了世人心中一个巨大的谜团。

真假刺杀说

对于雍正被吕四娘所杀,这应该仅仅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而已,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皇宫戒备森严,是不可能让一个女子随便进出的。其次,根据民间传说的说法,说吕四娘是混进皇宫杀掉雍正的,但实际上雍正是死在了圆明园。所以,吕四娘刺杀雍正的说法显然是不靠谱的。

雍正之死,之所以被称为谜案,是因为他死的突然,死的扑朔迷离。从雍正生前的喜爱以及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雍正死于丹药中毒的可能性最大。至于是不是吕四娘刺杀了雍正,可能要等到雍正皇陵开启的那一刻才能真相大白了。



爆款历史


雍正的头去哪了?雍正可能整个人都消失啦!雍正和吕四娘一起穿越到香港了!开个玩笑,别介意(此梗出自电视《九五之尊》)

相传雍正下葬时根本没有头,在他的脖腔子上方摆着的是一个由黄金制成的假头。乱世盗墓猖獗,很多人推断黄金头颅已经被别人盗走。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考古学家现场实地考察证明了雍正的陵墓并没有被打开过,也就是说,假如的确是按上了假头,那么这个假头应该还在。

我们的雍正帝真是上位蹊跷,下位更蹊跷啊。那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1.民间说法:吕四娘砍下祭祖

民间演绎,雍正被吕四娘砍死。吕四娘因其祖父的排满思想,被诛全族,而她是唯一逃过这一劫的人。吕四娘长大之后学成一身武艺,就悄悄地随着宫廷里的选拔秀女进了宫中。某天,雍正在风流快活的时候,吕四娘出现在现场,手起刀落,切下了雍正的脑袋,卷回家祭奠家人去了。

2.专家说法:服丹药而死

雍正帝是罕见的勤政且敬业的皇帝,他自诩“以勤先天下”,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久而久之,他的身体便逐渐感到不适,加上十三阿哥的早逝,让他加深了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他就开始访仙求道,对丹药的依赖感渐渐加强,大量的有毒物质积累在他的体内,促成了雍正帝的死亡。学者们大都倾向于这种观点。

想要知道雍正是因病,因毒还是被砍而死,只能等到打开雍正的棺材板,看看他的头盖骨还在不在咯!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私信删除)


剑仙杨十三


关于雍正的死,我们查看到的清宫档案《雍正朝起居注册》,记载了他死前几天的情况:那是雍正十三年(1735)的八月,时年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十八日与办 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议事,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二十一日仍照常办公,说明这时他的身体还挺好。二十二日,雍正突然得病,当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寝宫,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宣布传位给乾隆。第二天,五十八岁的雍正便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皇宫档案只是如此简要地记下了雍正的突然死亡,而没有说明任何原因。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于是雍正不得好死的种种说法便产生了。 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当时有一位刚烈女子叫吕四娘,她的爷爷和父亲都因为文字狱而被雍正斩杀了。为了报这杀父之仇,吕四娘练了一身好武艺,成为远近闻名的侠女。她寻找机会潜入圆明园,挥剑砍去了雍正的头颅。因此,安葬雍正时,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来替代雍正的脑袋。 还有一种说法更让人吃惊。据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这竺香玉后来被雍正强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便想方设法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最终与竺香玉合谋,用毒药将雍正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