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封神演義》朋友們都看過,大戰的雙方殷商和周之間本來和平相處沒有什麼仇怨,就是因為紂王題了一首詩,惹惱了女媧娘娘,這才派出三隻妖怪迷惑紂王,讓紂王沉迷酒色,屠戮忠臣,壓榨百姓,最終自食其果,國破家亡。可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中,當時的中央王朝殷商早就和位於西方的周人結下了死仇。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首先來說這第一樁商周間的血海深仇。話說有一天,一位君主到西方的渭水邊打獵,玩得挺高興,發現了一隻狐狸,正準備射,大晴天的突然來了一道雷,不偏不倚,恰好打中了他,當場變成了焦炭。由於當時訊息不發達,大家也不知道具體怎麼回事,只是聽說王西去,駕崩了。而這位“王”,就是當時的商王武乙,是歷史上一位在神權政治向王權政治轉變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的君王,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按輩分來說,他就是史上鼎鼎有名、因為封神演義變得更加婦孺皆知的那個大暴君商紂王的曾祖父,商紂王他爹的爺爺。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誰害死了武乙?”一直以來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天字號的懸案。

若按一般而論,被雷劈死,那就是得罪了上天。武乙是人間之帝王,也就是天之子,為什麼還會得罪天帝呢?據說就是因為武乙曾經閒著沒事製作了一個人偶,把它稱為天神。武乙與“天神”賭博,命令旁人作評判,“天神”輸了,武乙就想法來侮辱它;武乙又製作一個皮袋,在皮袋中裝滿血,然後高高掛起,朝天射它,稱做“射天”。這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侮辱天神的嚴重事件,這一點紂王倒是很好的繼承了曾祖父的愛好。

對上天不敬,怎麼會有你的好果子吃?射天之後大家都在議論紛紛,果然不久之後,便有了被雷劈殺這一事件的發生,難道他真的是遭了天譴了麼?天譴的說法自然太過離奇,其實所謂雷劈死人放在現在不算稀奇,也有很多雷劈人的新聞。那麼為什麼死於雷電的武乙,會以天譴的筆法記錄在史冊之上?要知道,這樣描寫不是在抹黑自己的君主嗎?

這其實要從商朝的制度上說起。殷商的國家體制,其實是二權分立的,政權歸商王,神權則歸巫師

。嚴格說起來,巫師的地位還在商王之上,因為他們是天意的代言人。武乙射天,難道只是好玩麼?當然不是,他的潛臺詞就是:天意並不靠譜,巫師更是胡扯,你們都得聽我。所以,這一系列看似不可思議事件的背後,是王與巫師的鬥爭。武乙的死,背後很可能是一場內部權力爭鬥,甚至是巫師殺害了武乙,然後以雷劈死人的報告傳遞到朝廷。而武乙生性殘暴,貪於享受,貴族大臣們對他都很不滿,正好藉著天意,換個君主,順便在抹黑一把。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武乙的死還有一種說法,是被西周所害。武乙在位時殷商國力已經開始下降,四方夷人不斷進犯,而武乙針鋒相對,率領大軍連連擊敗四夷,使一度中衰的殷商再起暴強之心。就殷商整個政權而言,他很稱職。但問題是,他既然這麼為國家為江山社稷死拼,為什麼竟然有閒情逸致跑到到渭水這邊來打獵玩呢,而且在國都周圍不能打獵嗎,非要跑很遠到渭水打獵?實際上他是為了收拾那邊已經日漸強大的周人,也就是封神演義裡面正義的化身,姬昌他們一族。

在《竹書紀年》裡記載得很清楚,武乙在位的時候,最大的心頭大患便是周。周這個表面上聽從中央號令的部落聯盟,原本武乙沒有放在心上,甚至為了拉攏周人還表現出某種善意。當週的首領季歷,也就是《封神演義》裡周文王的爸爸來到朝歌朝拜時,還曾下令嘉獎,給予土地、美玉、良駒。然而武乙後來發現自己小看了這個季歷。季歷有大才、有野心,他領導部落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訓練軍隊,使周的實力蒸蒸日上。外加後來武乙聽聞,季歷率軍討伐實力強大的鬼戎部落竟然大獲全勝,俘獲二十敵酋的戰報時,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為了將危險消滅於萌芽之中,武乙決定先下手為強。可是現在周那邊兵強馬壯,一旦打起來,就算自己能贏,也會元氣大傷。於是武乙就想出了一個瞞天過海的計策,自己打著巡獵的目的,讓他們放鬆警惕,然後在帶兵殺他個措手不及。但是季歷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武乙的小算盤,乾脆就來了個將計就計,趁著武乙領兵出征,派人把他刺殺了。

不過要注意,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可能性,反正很多學者專家都覺得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那為什麼大王死了,商朝沒有派兵興師問罪呢?要麼是

商朝忌憚欣欣向榮的周;要不就是朝廷那邊的祭祀巫師們覺得這倒是好事,就找了個雷劈的理由把這件事遮過去了;或者是證據不足,沒有充足的理由,只能不了了之了。

總之不管是被雷劈死的還是被刺殺的,武乙就這麼在一場郊遊之後再也沒回來,他的兒子文丁昭告天下即位稱王。而此時周的領袖季歷,繼續著自己的擴張事業,周的力量越來越強大。面對這種局面,新即位的商王文丁也是坐臥不寧,但是直接發兵攻打,一是沒有好的理由,二是自己剛剛登基還沒有坐穩王位。思慮許久,文丁決定先對周人施以懷柔,他給了季歷一個官銜叫做“牧師”作為犒賞。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季歷得了這個官職之後,就更積極地與西方的那些個戎狄作戰,連連獲勝。甚至在勝利之後,樂呵呵地趕到商都獻俘報捷。文丁心理雖然不痛快,但是也只能捏著鼻子給予季歷封賞,其中最大的封賞便是“西伯”封號。季歷受封后大喜過望,繼續東征西討,使周儼然成為西方一霸。

周的強大,讓商越來越不安,文丁覺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就以封賞為名,將季歷召喚到殷都,名義上封為“方伯”,實際上是將季歷囚禁了起來,不久被殺。至於如何死法,《呂氏春秋》的說法是“困而死”,也就是說大商判了季歷一個無期徒刑,季歷就這麼死在了監獄了。而《竹書紀年》說得更直接:“文丁殺季歷。”

無論如何,季歷死在了商的手中,這個消息傳至周,他的兒子必然要以商為自己不共戴天之仇敵——這便有了後來《封神演義》中演繹的情節:周人伐商。而他的兒子正是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也是《封神演義》中西周伐紂的關鍵性角色!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但是面對殺父仇人,姬昌並沒有著急發兵報仇,因為和商相比,周的實力還是不夠,此時討伐殷商為父報仇,絕無獲勝把握。然而不打這一仗,周人之痛,不共戴天心頭的恨,如鯁在喉。怎麼辦呢?說來也巧,商朝那邊的商王文丁,不知怎麼地也忽然死了,繼位的是他的兒子帝乙。兩邊都換了新主人,看彼此都不順眼就爆發了一點小摩擦,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帝乙二年,周人伐商。這一仗顯然並不十分激烈,小邦周勝不了大朝殷商。可是殷商的新掌門人帝乙也不打算與周多做糾纏,小勝即收兵而止,姬昌退回西岐。

商王帝乙當時不窮追猛打是有理由的,因為他眼中有更大的禍患,這便是東邊的夷人部族。自從武乙在位時起,這些所謂的“東夷”便不斷侵襲殷商的後方家園。此刻,帝乙需要急迫地解決西方的周人問題,以抽出身來去消滅令他煩心不已的東夷部落。同樣在周這邊,意識到憑現在自身的實力,好像還無法完勝敵人的姬昌,也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尋求與大國商的和解。

雙方都有和解之意,那麼哪怕是殺父這般天大的仇恨,也可以輕鬆化解。於是商周握手言和,姬昌繼續做商朝的一方諸侯,帝乙也可以抽出手來對付東夷。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後來帝乙病逝,新君繼位,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商紂王(帝辛),再往後姬昌也走了,武王姬發接班。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不論是《封神演義》還是西周正史,對周文王的死都沒怎麼細說,含含糊糊就死了。但事實呢?周文王的死似乎沒那麼簡單!

這是因為在若干年後,他的兒子武王在伐紂的戰場上說了一段話:“如果我戰勝了紂,那也不是因為我勇武,而是因為我的父親文王啊,他實在是無罪而死啊!”這段話大家看出問題來沒有?如果文王是安正常死亡,他兒子為什麼要如此抱怨,翻來覆去地說自己的父王有罪還是無罪?

事實上,上個世紀,先秦史的研究者們,便早已提出他們的推測。認為商紂王一登基,跟他爸不一樣,就想死磕西邊的周,於是發兵西進與周發生了激烈衝突。結果一場惡戰之後,姬昌丟了命。當時的這種推測,恰好被一次考古所佐證,那便是陝西周原曾發掘出的甲骨文,其中有一片卜辭說,周的方伯被殷商給殺死了。

武王伐紂,全因為女媧娘娘心眼小?錯

於是,歷史的天平再一次平衡了,商這邊的君主是年富力強的商紂王,他急著要穩定朝局,將殷商天下世世代代延續下去。周那邊則是積累了幾代,天下三分已得其二,心懷血海深仇,想要代商而立的武王。

歷史的拐點已經出現,封神演義和歷史上的情節開始從這個時間節點重合,雙方大戰即將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