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未來50年中國第一大城市會是誰?沒有肯定的答案。50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了,中國改革開放才40餘年,在這40年時間裡,我們國家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何況是50年後了,有誰能夠預測的準確?

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的經濟總量也不斷邁上新臺階。截止2018年,中國已經有16個城市躋身“萬億俱樂部”,其中目前以上海最高,GDP達到了32679.87億元,它能否在往後50年仍然保持中國GDP第一大城市,這就難說了。其實上海目前就是我國第一大城市,是我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巨大的政策優勢,未來50年也很有可能會是中國第一大城市。

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目前來看,排在第一梯隊的是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如果從現在算做起跑點,他們無疑將佔有先天優勢。排在後面的二線城市,比如天津、重慶、杭州、武漢、蘇州等,雖然有機會在今後有機會躋身一線,但和現在的一線城市相比,還是會有些先天不足,除非這幾個城市當中有的會憑藉下一次的產業升級完成彎道超車。

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幾個二線城市都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未來50年第一大城市還是會從這幾個一線城市中產生。

有好多人認為是北京,我覺得應該綜合考慮。目前中央已經規劃了雄安新區,用於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產業,說白了就是會有好多的央企和大型民企會遷往雄安新區。

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雄安新區說是千年大計,但以我們建設民族的視角來看,估計50年之後就會見分曉。今年我曾經去雄安新區參觀過,看過雄安的規劃和建設進度,我認為雄安新區的建設進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而且北京的一些央企有的已經進駐。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國字號的央企以及大型的民企都搬離了北京,北京的經濟發展必定會受其影響,能不在四個一線城市裡墊底就不錯了。北京的發展模式可以對標美國的華盛頓特區。北京未來將只保留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不保留經濟中心。

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再說廣州和深圳,這兩個城市和上海比還是差了一點。首先是人口,廣州深圳都是1000+萬的人口,而上海是2000+萬的人口,人口規模上海要比廣州和深圳多,發展後勁勢必要比廣深大。

如果按目前的發展趨勢,表面看深圳最有可能超過上海,有人算過說大概在2035年左右深圳超過上海成為新的一線城市老大。但誰也不能保證這些城市一直都按這個速度發展,總體來講幾個城市的發展速度都差不太多,遇上新的發展機遇來個幾年的高速增長也並非不可能。

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再一個看地位,上海是直轄市,廣州只是經濟強省的省會,而深圳只是個副省級的城市。中央給上海的定位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國際著名大都市,亞洲金融中心和國際著名的港口城市,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經濟老大,而廣州深圳的定位就比這低一些了。

未來50年國內第一大城市會是誰?

上海,從目前來看沒有明顯的弱點,只要正常發展,50年內保持中國第一大城市沒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