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星辰非昨夜”人人皆知,但知道全诗和作者的寥寥无几


“似此星辰非昨夜”人人皆知,但能说出作者和出处的寥寥无几

文|丁十二


他是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

他被誉为神仙中人,有“清代李白”之称;

他一生穷困潦倒,35岁就英年早逝,却留下诗词千篇和无数名句。

他就是清代诗人黄景仁。

说到黄景仁,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他的几句诗,你一定很耳熟,像“百无一用是书生”、“此时有子不如无”,还有“似此良辰非昨夜”等经典名句,都是出自黄景仁的诗歌。

其中“似此良辰非昨夜”一句出自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其十五》,这一句化用自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于是也有人说黄景仁的这组《绮怀》可与李商隐《无题》媲美,其中第十五首堪称清代最唯美的爱情诗。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似此星辰非昨夜”人人皆知,但能说出作者和出处的寥寥无几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黄景仁诗负盛名,和王昙并称“二仲”,和洪亮吉并称“二俊”,为毗陵七子之一。黄景仁一生创作诗词二千多首,可惜留传下来的仅有一千余首。

“绮怀”本是一种美丽的情怀,但黄景仁的情怀中更多的是无法排遣的忧伤。据传早年黄景仁与表妹两情相悦,但是这份感情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最终成为幻影泡沫。这也成为黄景仁35年困顿生涯中一直无法排解的感伤。

直到多年以后,一生孤苦的黄景仁始终无法忘记这段美好的爱情,一直陷在深深的回忆与绝望之中,于是为我们留下了《绮怀》这组足以媲美李商隐的千古绝唱。其中尤以第十五首最为著名,堪称诗坛绝响。

“似此星辰非昨夜”人人皆知,但能说出作者和出处的寥寥无几

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既是曾经美好的回忆:明月清风,良辰美景,佳人相伴,花下吹箫。也是现实的无奈:如今诗人一个人独自坐在花下回忆着从前的点点滴滴,内心悲苦油然而生。“银汉红墙”出自李商隐诗句“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银汉”,即银河。诗词中出现银汉,就会想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于是便生“情人难聚,相会无期”之感慨。“红墙”,即宫墙。宫墙对普通人而言,和银汉一般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崔郊诗“侯门一入深如海”。

颔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是最让人称道的千古名句。如今的夜已非昨夜,眼前的星辰也不是昨夜的星辰,那些花下吹箫的浪漫时刻注定已成过往,而如今的夜里,一样的星辰,有的却只是诗人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清楚的知道昨日之日永远不会重来了,那看似近在眼前的银汉红墙实则遥不可及,但依旧一夜一夜独自站立在庭院里,任露重霜寒,衣衫湿染。这是何等的痴情,又是何等让人肝肠寸断。或许正是那若隐若现的一点希望才最让人绝望吧。

“似此星辰非昨夜”人人皆知,但能说出作者和出处的寥寥无几

颈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诗人进一步说自己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此句同样化用自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人用一层一层无法排解的思念将自己团团包围,就像春蚕吐丝一样,春蚕吐丝的尽头是茧,是死亡。诗人这里是说自己心已死。《庄子·田子方》有语“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诗人内心的悲绝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诗人继续想起心上人十五岁那年的月圆之夜,花前月下玉人吹箫,多么美好。而如今,诗人饮一口美酒也变得那样苦涩。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白说:“举杯销愁愁更愁”,诗人学李白何尝不知。但诗人需要排解,而诗人永远无法排解,因为他无法停止内心的思念。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也无法停止。

“似此星辰非昨夜”人人皆知,但能说出作者和出处的寥寥无几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纵观古今,李贺、李煜、纳兰性德、黄景仁莫不如此。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世间文字千千万,唯有“情”字最伤人。


疫情之下,好好读书

图片/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