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種水色”猶如美食的“色香味”,缺少一樣都不行

在翡翠交易中,翡翠“種”的概念無處不在,因為“種”的優劣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翡翠玉件的品級高低,是評價翡翠商品價值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目前的商界及至學術界對翡翠的價值評價甚至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色”第一重要,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種”應擺在首要位置,故有“外行看色,內行看種”之說。這兩種觀點是見仁見智的結果,對於中檔或中檔以下的翡翠,從適用兼觀賞的角度來看“種”好“水”好第一重要;對於中檔以上的翡翠,從價值高低兼欣賞的角度看,則顏色至關緊要。但高檔翡翠至少必須種、色、水俱佳。在實際中,高檔翡翠畢竟為數很少,所以種第一,色應屈居第二——這也符合中國人評價玉料時“首德次符”(質地等內涵因素屬於“德”的範疇;顏色等直觀表現屬於“符”的範疇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翡翠的“種水色”猶如美食的“色香味”,缺少一樣都不行


種,又稱“玉質”或“結構構造”,在雲南省地方標準《翡翠飾品分級》中,將這個概念定義為“質地”。“種”反映了硬玉礦物結構(玉肉的結構)的疏密、晶粒的大小或粗細特徵。簡言之,“種”就是玉肉結構的致細程度和晶粒的大小粗細,再簡要地說,“種”就是玉石材質的疏密粗細。這樣的理解不但對翡翠適用,對其他玉石也同樣適用。根據翡翠結構的疏密和晶粒的大小,可將翡翠的質地劃分為4個品級:

(1)緻密級。 憑肉眼或藉助於10倍放大鏡看不到玉肉中的晶粒體,看不到微細的裂隙或纖維狀結構,看不到“翠性”。這個檔次的翡翠玉肉中晶粒直徑不大於0.1毫米,屬高檔貨的質量指標。

(2)細粒級。 用10倍放大鏡可以看出玉肉中極少數的細小的晶粒體,可以看到很少的細小裂隙或纖維狀結構,偶見翠性。細粒級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徑大於0.1毫米但小於1毫米,品級尚佳,屬中高檔或中檔貨的質量指標。

(3)中粒級。僅憑肉眼就能發現翡翠玉肉中大小不均的晶粒體,可以看到細小裂隙纖維狀結構或團塊狀、斑點狀的綿一類物質,可以較容易地看到翠性,中粒級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徑在1~3毫米間,品級一般,屬中檔或中低檔貨的質量指標。

(4)粗粒級。憑肉眼明顯能看出翡翠玉肉中的晶粒體,可明顯看到裂縫,纖維狀結構或團塊狀,斑塊狀的“綿”一類雜質,可明顯地看到翠性,粗粒級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徑大於3毫米,品級較低,屬中低檔或低檔貨的質量指標。


翡翠的“種水色”猶如美食的“色香味”,缺少一樣都不行


緻密級和細粒級的翡翠,商業界人稱為“肉細”、“種老”或“老種”,如老坑玻璃種翡翠、玻璃種翡翠(卵石料);中粒級、粗粒級的翡翠,商業界俗稱“肉粗”、“種嫩”或“新種”,如新坑豆種翡翠(山石料)。“老種”的翡翠,質地發育良好,因而結構緻密,組織細膩,常表現為底、水、色俱佳;“新種”的翡翠質地發育一般,結構較為疏鬆,組織粗糙,質量品級不高。為什麼玉肉會有粗有細,翡翠有“老種”、“新種”之別,有一種較新穎的觀點認為:“水能養玉,有水則靈,有水則透”,例如相同種類的玉,卵石狀玉料的結構構造和透明度就常常優於山石料,這是因為卵石狀玉料長期處於地表(下)水的浸泡,衝擊再加上其他地質作用,在漫長的歲月中會發生“水巖反應”,促使玉石的結構良性發育,同時會使玉石中的微細裂隙發生癒合。能發生水巖反應的地質環境有助於細化結構,使玉石的透明度提高;而山石料尤其是處於地下乾燥的翡翠原料,其生成環境和條件與卵石料就有所不同,從一定程度,一個方面影響到了其結構的發育。在水或無水的環境中,其中產出的玉質是不同的,如田黃石、軟玉、翡翠等玉石,都有這一規律。


翡翠的“種水色”猶如美食的“色香味”,缺少一樣都不行


玉石的質地和透明度、顏色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通常,“種”好則“水”好,若“種”、“水”都好,則更容易襯托出色的明麗和形狀。在市場中經常可以看到,有的翡翠飾品雖然顏色較淺,但因其“種”好,則很有靈氣、很耐看;有的翡翠飾品雖有較綠的色,卻因其種質差,色好也往往缺少魅力。在翡翠的石料中,有的翡翠原石的顏色較淡,只有脈狀的綠絲,因其種老透明度好,製成工藝品後,其顏色會比原先明豔,鮮活——俗稱“綠吃石頭”;若種嫩質地不好,透明度不佳,即使原料上有較深的綠色,製成工藝品後,顏色反不如當初——俗稱“石頭吃綠”。可見,翡翠玉質的重要性。

在選購翡翠玉件時,可將玉件拿起在燈光或陽光下對著光由下往上觀察,若玉件內部的晶粒很小,很均勻,玉件內部結構很細膩,看不出有明顯的石紋,玉件透明度好,則翡翠的種質優良;若玉件內部的晶粒較大,分佈不均,玉件內部結構疏鬆,甚至能明顯看出裡面的“綿”,石紋或團塊、斑塊狀物質,玉件的光澤,透明度差,則翡翠的玉質低劣。對於大小相近,顏色相似,款式相同,雕工水平在同一層次的翡翠玉件來說,玉件的玉質不同,其靈秀程度、潤澤程度美感會有很大的不同,其價格也常常會相差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