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努力防控换来一个月窗口期,世卫预警,但是西方为啥没做好?

鸿云万里


关于我国的积极防疫为世界赢得一个月的“窗口期”的说法,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在上个月4日的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技术报告会上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他希望各国能够履行《国际卫生条例》框架下的责任,能够及时准确对外分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社区调查和研究等与感染病例相关的详细信息。这样有助于团结抗议疫情。实施上我国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不错,各国也基本都是依照我国提供的各项数据和资料,来制定各自的防疫策略来应对疫情的扩散。

(谭德塞)

那么为什么,各国都做了很多措施的情况下,仍然未能阻止病毒在本国爆发。

各国的措施可能略有不同,并且强弱有别,但是基本上都是本国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比如限制双方人员往来,加强入境管控措施,开始准备医疗防护物资,有的向我国提供医疗援助物资等措施。这时候其实都是以控制输入病例为主。如果没有这些先期的干预措施,可能病毒的爆发时间会更早,现在全世界的疫情会更加严重。

(机场筛查)

问题关键就在于COVID-19这一病毒,本身的高传染性,其有相当长的潜伏期,甚至还有无症状患者,传染洗漱介于1.4到5.5之间。所以想要完全彻底隔绝是基本不现实的,除非相关国家本身在全球化体系之外,并且在病毒被发现之初就采取了预防措施。然而这样的国家可以说屈指可数,所以病原体通过现代交通工具可以很快扩散至世界各地。相关输入性病例也不可能被所在国家完全筛查出来,在特定条件下也就由输入性传播转化为社区传播了,甚至群体聚集性爆发。

(病毒快速扩散)

计划没有变化快,防疫都是见招拆招

对待疫情其实各国的防疫的理念是各不相同的,基本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两种方式。这都是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理念有关。

诸如日本、英国、瑞典、美国、新加坡等往往采用弹性的防疫策略来应对疫情。简单点说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尊重病毒本身传播规律,将结果想到最坏,让国民普遍意识到病毒的危害性。不对那些轻症患者采取检疫措施,而是集中力量救治重症患者。让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从而保证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其实是建立在国民较高公共卫生意识,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的基础上的。这些国家也没有个别地区的过分集中爆发。

(日本街头)

诸如韩国、伊朗等国,则是采取了刚性的防疫措施。由于伊朗的疫情已经扩散到了全国,不仅仅集中在库姆和德黑兰,伊朗政府组织了大概30万个小组,进行全国范围内地毯式排查。韩国则也是进行了大范围的排查,尤其是对隐藏起来的新天地教会成员。韩国拥有很强的病毒检测能力,每天可以进行至少1万次测试。这些可以措施可以最大可能找出那些感染者,从而将病毒体的感染途径切断。这其实是强政府若社会条件下所采取的措施,因为公民本身的保障较少,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用来应对疫情。

(伊朗筛查)

疫情虽然都是一样的,但是国家和国情不一样,经验可以分享借鉴,但是绝不可能照搬全抄。美国就不可能采取伊朗的防疫措施,因为首先其人工成本高,根本找不到那么多人去排查,另外就是阻力会很大。毕竟每个州的法律都不一样,联邦政府在防疫方面权力和措施效用并不大,其会封锁国家的边境,但是却绝对没有权力去封锁某一个疫情严重的州。所以让美国全国停工停产去抗击疫情,那么结果就是疫情非但控制不住,还会引发持续的抗议示威,因为对于储蓄率很低的美国,很多人赚不到钱,信用卡也会逾期,因此而破产。饭都吃不上了,还谈什么防疫。

(疫情下的美国)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 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傲慢与偏见,认为疫情不可能在欧美流行与扩散;

再之,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和美国的专家信口开河,没有必要戴口罩,只要注意卫生就行了;

还有,认为80%的人感染之后,都能够自己痊愈,这对民众是一种误导;

另外,西方世界的民众观念与文化认同,在遇到疫情时,出现了重大问题,不戴口罩,亲吻礼遇等,造成了高官显贵都被感染,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人,西班牙首相妻子,澳大利亚内政部长,巴西驻美国大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意大利陆军参谋长,波兰总司令等高官纷纷中招。

政府重视程度的确不够,特朗普总统甚至说,对前期检测少的问题,不承担什么责任?

所以说,没有听取世界卫生组织的提醒,没有从中国政府控制疫情的方法中,引起足够重视,造成了现在欧美许多国家疫情扩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