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器重的两个外姓将领,一个唯一外姓假节钺,一个为儿女亲家,为何都离奇死去?

佳宁姐姐说历史


三国时期,北方曹操手下武将最多,分为曹魏宗亲将领和外姓将领。这些人都为曹操的霸业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功劳。这些非宗室将领中,曹操,有两个非宗室将领最受曹操器重,一个是唯一一个外姓假节钺将领,另一个为曹操的儿女亲家。然而,这两个人却为何都离奇死去?

唯一一个外姓假节钺:于禁

于禁,字文则,原为鲍信部将,在鲍信战死后,归顺曹操。曹操南征北战,于禁都没有缺席,为其立下许多战功。于禁之所以被曹操看重,是因为他军纪严明,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和手下士兵。

如宛城之战,遭到降而复叛的张绣偷袭,曹营乱作一团,曹操在护卫统领典韦的拼死护送下,逃出生天。当时曹操手下,只有于禁的军队败而不乱,且战且退。即使有人不幸战死,于禁也约束着手下士兵,不允许四散奔逃。他带领手下军队撤退时,偶遇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强抢老百姓。

而曹操手下青州兵,黄巾军出生,本来军纪就不太好,遇到曹操战败,无人约束时,更加没人管了。他们四处抢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于禁看到之后,忍无可忍,于是出擒拿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军法处置。即使这些青州兵向曹操打小报告,他也不在乎。

打胜仗缴获来的财物,于禁从来不私藏,而是交公或者赏赐给手下士兵,此举得到曹操的青睐。曹操每逢大战,不是让于禁为先锋,就是让他断后,总是把最艰难的事情交给他。

于禁最出色的地方,为了维护军纪,敢于斩杀向自己投降的昌豨。昌豨多次归顺曹操,又多次反叛,是一个墙头草,随风倒。夏侯渊领兵,包围了昌豨,然而他就是不投降。最后于禁出面劝说,昌豨与于禁是旧交,于是便向于禁投降。

在昌豨投降后,于禁以其违抗曹操之命为由,抛下个人私情,将其斩杀,表现出他的大公无私情怀。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他大肆分封魏国百官,其中于禁为左将军,假节钺。和于禁同级别的外姓将领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都没有假节钺,由此可知,于禁是曹操最器重的将领之一。

《三国志》: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然而,于禁打了一辈子胜战,只因为在晚年败了一次,被关羽生擒活捉,随后归顺,留下了人生的污点。东吴吕蒙夺取荆州后,于流落到了东吴,后孙权向曹丕称臣,于禁才回到曹魏。于禁在俘虏时期,一直心系曹魏,现在回到曹魏,连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不但没有得到安慰,还遭受一系列嘲笑。皇帝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实际上也看不起于禁。

在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故意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画,以此来羞辱他。于禁看后,觉得没脸活在世上,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谥为厉侯。

曹操的儿女亲家:张绣

张绣,凉州豪族,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儿。他曾和曹操大战数年,还在宛城之战中斩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明、爱将典韦,怎么会是曹操最器重的武将之一呢?

虽然张绣在宛城降而复叛,袭击了曹操,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然而,曹操自己心里也知道,张绣反叛自己是有原因的,是自己“霸占”张绣婶娘在先,是自己有错。因此,公元199年张绣二次归顺后,曹操不但没有为难,还对其非常器重。

张绣带领军队来到曹营后,曹操亲自相迎,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宴席上欢声笑语。曹操得知张绣的女儿还未婚配之后,心血来潮,提议自己的儿子曹均娶张绣的女儿。张绣听了之后,自然没有异议。曹操和张绣这对曾经的敌人,现在成了一家人,儿女亲家。张绣也被封为扬武将军。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张绣屡立战功,升为破羌将军。公元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之战中,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达到2000户。当时曹营众将中,封邑没有达到1000户的,而张绣的封邑多达2000户,是最多的了。因此,张绣也是曹操最器重的将领之一。

《三国志》: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从破袁谭於南皮,复增邑凡二千户。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

然而,公元207年,张绣跟随曹操征讨乌桓,离奇的是,大军还没有到目的地,张绣就死了,被谥为定侯,他的儿子张泉继成。到底张绣怎么死的,无人得知,他的死扑朔迷离,令人不解。据《魏略》记载:曹丕张绣军队杀死自己的哥哥曹昂,于是借机报复,多次辱骂张绣忍受不了,心中不安,于是自杀。然而,这个记载有冲突,可信度不高。张绣属于离奇死亡,不知道因何而死。

张绣的儿子张泉后来却卷进了魏讽的谋反事件,被曹丕视为同党,遭到诛戮。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他的父亲张绣之死没有蹊跷,张泉也不至于参与谋反。


魁哥说历史


东汉末年的曹操,能够从无到有,凭借能力打下东方九州之地,依靠的就是手下的两大集团,一个是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集团,代表人物有荀彧、荀攸、郭嘉、陈群、钟繇,另一个是以诸曹夏侯氏为首的谯沛武将集团,代表人物有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曹操正是牢牢控制着这两大集团,才最终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统一了整个北方,形成一片最大的基业。

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当要是兵权,所以曹操把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和亲信手中,曹操手下的三大军区司令员全部是自己的亲信,比如说夏侯惇主管合肥战区,负责江淮一带的防务,曹仁主管荆州战区,负责襄阳一带的防务,夏侯渊主管西部战区,负责关中到凉州一带防务,三大军区各司其职,都是曹操信得过的亲信。

曹操

但曹操的控制区太大了,光是三个人也不能绝对掌控所有的地盘,还得不断地增加人才,比如说五子良将:于禁、张辽、乐进、徐晃、张郃五人,这五个作为第二梯队,负责协助三大军区司令防守,但是有一个非常特殊,这个人就是于禁。

于禁最早是曹操亲密盟友鲍信的部将,鲍信与曹操一起打黄巾军战死,于禁经人介绍跟随了曹操,可以说最早跟随曹操的那一批外姓将领,与曹操的感情深厚,于禁的特点是:铁面无私、遵纪守法、忠心耿耿,深得曹操称赞。

于禁行使职权不论是谁,犯了法就敢拿下,比如曹操征张绣,张绣临时反叛,曹军大乱,曹操手下的青州兵趁机抢劫自己人,于禁严格执法,把违法的青州兵全部依法处罚,杀的杀,罚的罚,整顿了军纪,别说违法的士兵,就算是于禁自己的私人朋友,只要违法,于禁也是照杀不误,比如昌豨反叛曹操,于禁负责平叛,最终昌豨投降于禁,于禁不念私人感情,斩杀了昌豨,被曹操称赞为古代名将。

五子良将

同时,于禁对曹操非常忠心,曹操搞不定的事,就让于禁出面搞定,比如曹操不满纪灵,就让于禁夺了纪灵的兵权,纪灵一声不敢吭,正因为如此,曹操才给了于禁整个军队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权力,这个权力可以不经通报直接代表曹操斩杀违反军法的士卒和节将,还可以代表曹操出征,这个权力可以说很高了,为什么曹操给于禁呢?

这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于禁忠心,其实是曹操要让于禁担任许都外围的守将,如果有叛乱发生时,于禁可以不需要通报曹操,而是直接处理叛乱情况,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个假节钺权力是曹操在公元216年赐给于禁的。

曹操手下亲信将领

因为曹仁守荆州,夏侯惇守合肥,夏侯渊守关中,张辽、乐进在合肥协助夏侯惇,张郃、徐晃在关中协助夏侯渊,五子良将中只有于禁是守在曹操的中原核心地区许都外围的,许都是汉献帝的临时都城,当时曹操自己的大本营是在邺,不打仗时曹操都是在邺城的,许都这里就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于禁镇守,许都有汉献帝以及一帮汉朝遗臣,曹操随时担心这批人有反抗情况,用于禁来守最合适,如果真的发生情况,于禁没有权力,还要上报曹操的话,那样处理叛乱时间就耽误了,所以曹操给了于禁假节钺权力。

没有想到的是,关羽在219年发动了襄樊之战,而于禁作为最靠近的襄樊地区的曹魏中央军,也是第一个被派到襄樊前线的曹魏将领,可惜在襄樊一战,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关羽凭借水军轻松战胜了于禁和庞德,于禁投降,庞德不肯投降被杀。

于禁

于禁投降后,被关羽押送到了荆州,孙权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后,于禁又落入了孙权之手,孙权出于担心刘备报复,所以把于禁送给了曹丕,同时向曹丕称臣以换取曹丕在刘备伐吴期间不要攻打东吴,所以于禁就回到了曹魏,这个时候曹丕已经称帝了。

于禁虽然前半生为曹魏立下了不少功绩,但只要一投降,就等于是背叛了君主,就不再得到曹操和曹丕的信任,同时曹丕也对于禁投降的行为表示不满,让于禁拜祭曹操陵墓,曹丕故意在陵墓墙壁上画上当年关羽北伐时于禁投降、庞德不屈的图片,以示羞辱,曹丕这一手显得小过小气了,于禁本来心中就有愧,看到这些图片,就明白了曹丕的意思,这等于是逼自己自杀的意思,没过多久,于禁就羞愧而死,其实就是被逼自杀而死。

曹操

相比于禁,张绣则过完全不一样,张绣原来是依附于刘表的相对独立的势力,盘踞在南阳地区,为刘表守荆州北部,不久投降了曹操,随后张绣因为曹操亲近了自己的婶娘,而背叛曹操,当场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同时典韦也战死。

曹操当然很恨张绣,连儿子都被张绣杀了,能不恨吗?但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政治家做事都是讲政治利益的,在官渡之战期间,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再次投靠了曹操,曹操非常激动,因为张绣的投降很有政治意义,所以曹操不计前嫌,与张绣结成儿女亲家,之前发生的事曹操当没发生一样,曹操为何如此?

这很好理解,当时曹操与袁绍正在进行争夺北方与中原控制权的大战,双方在黄河两岸对峙,这是一场艰巨的战争,对曹操来说尤其如此,同时双方在战争前后不断地拉拢其他势力,比如刘表、孙策等,张绣投靠曹操等于是让曹操的西南方解除了威胁,同时曹操还以政治联姻的方式拉拢了孙策,让自己的南方也能解除威胁,这样除了刘表之外,曹操就能安心对抗袁绍。

张绣

所以曹操器重张绣只是政治秀而已,是给天下人看的,这一点贾诩也分析得非常明白,并不是曹操真的器重张绣,曹操是政治人物,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至少曹操在表面工夫上要做足,政治联姻这事曹操经常做的,后来张绣还参加了官渡之战。

关于张绣之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曹操远征乌桓路上病死的,一说是曹丕逼死的

把这两种说法连在一起,有一种可能是这样的:张绣是被曹操授意曹丕逼死的,然后对外宣布是在远征乌桓的路上病死的,因为曹操不是什么善良的人,虽然因为政治利益原因与张绣结成儿女亲家,毕竟自己的儿子死在对方手上,估计只要曹操一看到张绣,就会想起自己的儿子,这个心结始终过不去,就有可能让曹丕逼死张绣,然后对外宣称病死

另外,张绣的儿子张泉也因为魏讽谋反案而牵连被杀,魏讽谋反案是公元219年发生在邺城的一件奇怪的谋反案,因为这件事,曹丕大搞政治迫害,杀了很多在政治人对曹家不满的人,所以张绣之死很可能也是政治迫害。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典韦是曹操的警卫队长战死。关羽上马提巾,下马相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