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转移是科幻?中国科技可能真的要实现了

今天,当很多人的眼光,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科技再次取得了巨大突破!

在科技的赛场上,我们又拿了个第一。

刚刚,消息传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塞林格小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高维度量子的隐形传态。

消息传出,全世界为之轰动,各大权威学术刊物和科普媒体,都争先恐后地对该突破进行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

瞬间转移是科幻?中国科技可能真的要实现了

这真是一次重大突破,要知道,由于理论和技术上的双重困难,迄今为止,所有的量子隐形传态实验都局限于量子态的二维子空间,包括此前中国发射的量子卫星,也只能做到二维。

现在,中国科学家终于第一次在理论和实验上把量子隐形传态扩展到任意维度,实现了多体、多终端、多自由度、高维度和远距离的传输,突破卡住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发展的重大瓶颈,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一次了不起的量子技术突破,可谓中国向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巅峰挺进,意味着中国将继续领跑全球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科学!

壮士扬眉剑出鞘!

量子,听起来,是多么地高冷,多么地玄妙,似乎,与绝大多数人毫无关联!然而,其实不然。这一颗颗舞动的、纠缠着的量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现代物理科学的每一份进步,离不开量子科学,就寸步难行!

高维量子态的隐形传态,就是量子科学一个最尖端的应用。

还记得科幻电影《星际迷航》里的一个场景吗?宇航员在特殊装置中平静地说一句,“发送我吧,苏格兰人”,他就瞬间被转移到另一个星球。

为什么能瞬间转移呢?这个电影不是空穴来风的:借助奇异的量子传输机,利用量子纠缠发展出的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可以实现从A地到B地的瞬间传输。

瞬间转移是科幻?中国科技可能真的要实现了

当然,将人体进行量子传输,现在整个世界都没有到这一步。但是,这一幕运用的科学技术,其底层,就是量子态的隐形传态原理:通过神魅一样的量子纠缠现象,超时空、超维度地传送量子态信息!

有人或许会问:那么,什么是量子纠缠?

通俗地说,是把若干个量子,通过技术让他们发生纠缠关系,他们就像一对灵魂伴侣,相互之间无论离得多远,都会产生关联性互动。


比如,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当一个量子向左旋转,另外一个量子,也会相左旋转,这种纠缠作用的发生,可以超越光速。


这就好比成龙的电影《双龙会》中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一个做了某个动作,另一个无论相距多远都会做同样的动作。


瞬间转移是科幻?中国科技可能真的要实现了

这个,真的有点像鬼魂一样。所以,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起了一个外号:“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当年,初次看到这种纠缠现象,爱因斯坦眼睛瞪得都快掉下来,大呼:“见鬼了!”

瞬间转移是科幻?中国科技可能真的要实现了

见鬼不见鬼且不管它,但是,这个量子纠缠,在实践中有很多运用。当前最大的运用,就是量子隐形传态:利用了量子纠缠的原理,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要知道,现在信息传递,如果打电话,必须通过电线;如果是打手机,就必须通过电波,总之,得借助某种载体。而量子信息传递则不需要,这一边量子一动,另外一个纠缠中的量子也随之而动,其中的关联没有任何载体,如果有,那可能是“鬼”。

而鬼,既观测不到,也无法捕捉,因此,更不可能泄露一点秘密。

我们成功掌握量子隐形传态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项技术,让咱们中国的通信,成为绝对不可窃听、无法破译,以此构建包含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绝对安全的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

特别是随着今后量子计算机的来临,人类的计算能力将变得无比强大,各种加密信息很容易就被量子计算机破译,造成银行转账和健康信息的泄密。

有了康子叠加和量子隐形传态技术,未来中国中国的人们就不用担心任何信息泄露,从而避免恶意攻击和欺诈行为。

骐骥骅骝,一日千里;凤凰翔天,一鸣惊人——壮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大中国!

有一种战争,不见血,不刺刀!却比真刀真枪更残忍---科技之战,特别是基础研究之战!

基础研究有多重要?听听任正非的声音吧!前段时间,任正非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加强中国基础科研和基础教育,让中国科技才能真正从量变升华为大质变、大突破!

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在通信领域能够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主要就得益于长期在数学人才上的投入。他说了:“这30年,其实我们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系统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的。”

瞬间转移是科幻?中国科技可能真的要实现了

而量子科技,这正是未来二十年全世界最先进的基础研究、最顶级的黑科技;这一切,正如英特尔公司负责人吉姆·克拉克形容的那样:“量子计算可能是未来100年的计算技术。这有点像太空竞赛,一代人时间里出现一次。”

看吧,无论是量子技术的巨大突破、还是天宫二号的凌空一射、“神威太湖之光”的慨然登顶,一定程度上,都说明了中国基础科研,正在由弱转强、加速发展,不断向着最高峰挺进!

看吧,一个个代表着民族力量,充满中国风,中文命名的强大科技核武,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中心。。。。

中国科技,加油!

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